中国劳动力市场雇用岐视研究

中国劳动力市场雇用岐视研究

论文摘要

当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已经处于全面建设和不断完善阶段,在这个阶段,反映在劳动力市场上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市场上存在着雇用歧视行为。它的存在和影响已经对劳动力市场的正常运行产生了负面效应,从理论上对其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已经变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体现在三个层次: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根本方法。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作为具体方法。在分析手段和技术方面,用质化作为规范研究的分析手段,用量化作为实证研究的分析手段。实证研究所采用的技术是: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文献法、个案访谈法、和座谈会法。 研究表明,传统体制下劳动力配置方式的特征表现为,城乡之间的劳动力配置呈分割状态;地区之间劳动力的流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城市范围内的就业存在高度稳定性;企业中只存在单一的用工形式;企业的工资制度呈高度刚性以及社会劳动力由国家统一调配和调剂。而中国当前的劳动力市场运行,呈现出三个典型的特征,这就是:承受着巨大的供给压力、呈现了更加自主的需求行为和体现了愈加成熟的政府干预。 论文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在劳动力市场上同时存在着对女性的雇用歧视、对年龄的雇用歧视、对户口的雇用歧视、对容貌的雇用歧视、对身材的雇用歧视和对校牌的雇用歧视。歧视种类按严重程度排序,它们依次是:容貌歧视,严重程度为94.90%;身材歧视,严重程度为77.40%;年龄歧视,严重程度为59.23%;户口歧视,严重程度为51.37%;女性歧视,严重程度为42.50%;校牌歧视,严重程度为36.28%。倘若根据均值法分析,对容貌歧视的行为已经达到严重的程度,而对校牌歧视的行为并不太严重,其他类型的雇用歧视处于严重和不太严重之间。 研究还发现,“对女性未来发展的适应性、对工作内容和岗位改动的应变性表示担忧”、“女性先天能力低于男性”、“女性有生育及大多要照顾家庭的原因,将影响工作和加大成本”和“雇用女性纯粹是心情不悦”与是否雇用女性的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1 理论意义
  • 2 实践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框架
  • 1 研究方法
  • 2 研究框架
  • 第三节 创新与局限性
  • 1 本文创新之处
  • 2 局限性
  • 第二章 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劳动力市场雇用歧视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
  • 1 关于歧视
  • 2 关于劳动力市场歧视
  • 3 关于劳动力市场雇用歧视
  • 第二节 国外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 1 早期的歧视理论
  • 2 新古典经济学歧视理论
  • 3 统计性歧视理论
  • 4 非竞争性歧视模型
  • 5 对国外歧视理论的总结
  • 第三节 国内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研究综述
  • 1 研究文献介绍
  • 2 对研究现状的评价
  • 第三章 雇用与中国劳动力市场运行现状
  • 第一节 劳动力市场基本模型
  • 1 劳动力需求的基本模型
  • 2 劳动力供给模型
  •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
  • 1 劳动力市场的特征
  • 2 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的内容
  • 第三节 中国劳动力市场运行的特征
  • 1 传统体制下的劳动力配置方式
  • 2 中国劳动力市场运行的特征
  • 第四章 雇用歧视在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实证分析
  • 第一节 对调查样本情况的介绍
  • 1 调查设计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假设
  • 4 样本特征描述
  • 5 关于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 第二节 雇用歧视行为程度测量
  • 1 判定企业雇用歧视行为存在的标准
  • 2 对劳动力市场存在雇用歧视的描述
  • 3 大学毕业生市场歧视行为特点分析
  • 4 雇用歧视行为程度测量
  • 第三节 雇用歧视行为测量模型
  • 1 相关分析
  • 2 交叉分组频数分析
  • 3 雇用歧视行为测量模型
  • 第五章 雇用歧视在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雇用歧视产生的成因分析
  • 1 社会方面
  • 2 经济方面
  • 3 心理方面
  • 第二节 雇用歧视行为对当前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影响
  • 1 对需求方的影响
  • 2 对供给方的影响
  • 3 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 第三节 中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政府行为与雇用歧视
  • 1 政府干预劳动力市场的原因
  • 2 政府在劳动力市场的干预方式
  • 3 政府干预与雇用歧视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探讨
  • 第一节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 1 传统体制下劳动力配置方式的特征
  • 2 中国劳动力市场运行的特征
  • 3 对雇用歧视行为是否存在的实证分析
  • 4 对雇用歧视行为存在程度的测量
  • 5 对雇用歧视行为测量模型的建立
  • 6 雇用歧视行为成因分析
  • 7 雇用歧视行为对当前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影响
  • 8 政府干预对雇用歧视行为的影响
  • 第二节 对策探讨
  • 1 政府方面
  • 2 需求者方面
  • 3 供给者方面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1 关于其他种类的歧视认定问题
  • 2 关于尚未纳入研究范围的歧视行为问题
  • 3 关于对雇用歧视行为做动态研究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人力资本理论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研究的贡献[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20(01)
    • [2].中国劳动力市场平衡性特征分析[J]. 中国劳动 2019(02)
    • [3].中国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的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7(02)
    • [4].亚行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分析与建议[J]. 中国财政 2016(24)
    • [5].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未来[J]. 财经科学 2017(05)
    • [6].转型发展中的中国劳动力市场[J]. 国际学术动态 2014(03)
    • [7].中国劳动力市场制度面临的新挑战及完善建议[J]. 中国发展观察 2020(Z7)
    • [8].媒体与文本分析能否洞察中国劳动力市场状况?[J]. 国外社会科学 2019(05)
    • [9].中国劳动力市场劳资双方议价能力测度[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7(04)
    • [10].平衡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安全性——理论指标、实证研究及政策选择[J]. 经济评论 2012(04)
    • [11].中国劳动力市场结构现状分析[J]. 企业研究 2011(10)
    • [12].中国劳动力市场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0(01)
    • [13].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变化[J]. 上海经济 2010(10)
    • [14].转折当口的中国劳动力市场[J]. 金融发展评论 2010(08)
    • [15].中国劳动力市场现状分析[J]. 国际经济合作 2010(12)
    • [16].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及应对举措[J]. 宏观经济研究 2019(12)
    • [17].浅谈中国劳动力市场结构转型的挑战[J]. 商 2016(18)
    • [18].制度研究分析范式构建及其在中国劳动力市场研究的运用[J]. 求索 2015(07)
    • [19].中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研究[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1(05)
    • [20].“民工荒”是中国劳动力市场未来矛盾的先兆[J]. 社会观察 2010(04)
    • [21].荷兰与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两种失衡与平衡策略[J].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7(04)
    • [22].中国劳动力市场新型灵活就业的现状与影响[J]. 中国劳动 2017(09)
    • [23].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对劳动力成本的影响[J]. 金融研究 2013(07)
    • [24].转型期中国劳动力市场演进研究——基于就业研究文献述评的视角[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 [25].2008年上半年中国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J]. 职业技术教育 2008(24)
    • [26].中国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主要问题研究[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 [27].中国劳动力市场就业机会的户籍歧视及其变化趋势[J]. 财经研究 2016(01)
    • [28].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变革趋势与方向[J]. 教学与研究 2014(06)
    • [29].转型期中国劳动力市场几个重要问题解读——基于就业研究文献述评的视角[J]. 现代经济探讨 2012(02)
    • [30].中国劳动力市场招聘歧视问题研究概述[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5)

    标签:;  ;  ;  

    中国劳动力市场雇用岐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