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喉塞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江淮官话,入声,喉塞尾,生理表征
喉塞尾论文文献综述
唐志强[1](2019)在《入声喉塞尾生理表征的计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成音生理机制看,喉塞尾会加大喉头垂直运动的幅度,幅度大小(喉头垂直运动值)通过EGG原始信号中低频成分的方均根值计算。喉头垂直运动值可表征喉塞尾的生理属性。经计量分析,喉头垂直运动值与调长负相关。初步测算,喉头垂直运动值40.2为江淮官话4方言点(扬州、南京、芜湖、东台)入声喉塞尾脱落的临界参考值。(本文来源于《中国语文》期刊2019年06期)
金健,洪妍[2](2018)在《基于实验分析的潮州方言喉塞尾变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实验方法考察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方言中喉塞韵尾[-]在语流当中发生叁种变异:一、变为嘎裂声;二、变为[-k]尾;叁、脱落。潮州方言中带喉塞尾的入声字虽在语流当中有一部分开始出现舒化迹象,但整体而言仍未真正踏上长化的道路。(本文来源于《方言》期刊2018年02期)
朱晓农,刘劲荣,洪英[3](2011)在《拉祜语紧元音:从嘎裂声到喉塞尾》一文中研究指出拉祜语是否存在元音的松紧对立学术界尚有争议。本文通过实验语音学的方法考察表明:"松紧"元音实质上是发声态的区别。松元音是普通元音。紧元音则有两类四种不同的表现形式:(1)僵声类,包括嘎裂声和喉堵态;(2)张声类,包括喉塞尾,以及复合的张声嘎裂。嘎裂声是比较保守的发音,喉塞尾则是最新派的发音。大部分发音人处于两者之间,有喉堵、嘎裂、喉塞等多种变体。(本文来源于《民族语文》期刊2011年03期)
徐越,朱晓农[4](2011)在《喉塞尾入声是怎么舒化的——孝丰个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考察了四位孝丰吴语发音人的声学材料,发现了入声喉塞尾舒化的渐变过程。这是一个喉塞尾()不断弱化而漏气程度(h)不断增加的过程。由于喉塞的弱化,导致声门关闭不严而引起漏气,产生一个听感上难以感知的拖音段,本文称之为"隐性时长"。这漏气的拖音段随着喉塞的一点一点弱化逐渐变为整个声调的一部分,即隐性时长显化。于是,调长一点一点地增长并走向舒化。(本文来源于《中国语文》期刊2011年03期)
宋益丹[5](2009)在《南京方言中的入声喉塞尾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入声演变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以韵尾的演变为始,进一步带动声调的变化。喉塞尾阶段是大多数方言入声消失的前奏,其过程可以分为叁个阶段。第一阶段喉塞尾逐步弱化,音节时长逐渐变长;第二阶段喉塞尾完全脱落,时长上的舒促对立消失,但还保留入声调类,入声调值不变;第叁阶段入声并入其他调类,最终消失。目前,南京方言整体上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期,同时个别入声音节已归入舒声调类,这是语音自身演变和普通话影响双重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喉塞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通过实验方法考察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方言中喉塞韵尾[-]在语流当中发生叁种变异:一、变为嘎裂声;二、变为[-k]尾;叁、脱落。潮州方言中带喉塞尾的入声字虽在语流当中有一部分开始出现舒化迹象,但整体而言仍未真正踏上长化的道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喉塞尾论文参考文献
[1].唐志强.入声喉塞尾生理表征的计量分析[J].中国语文.2019
[2].金健,洪妍.基于实验分析的潮州方言喉塞尾变异研究[J].方言.2018
[3].朱晓农,刘劲荣,洪英.拉祜语紧元音:从嘎裂声到喉塞尾[J].民族语文.2011
[4].徐越,朱晓农.喉塞尾入声是怎么舒化的——孝丰个案研究[J].中国语文.2011
[5].宋益丹.南京方言中的入声喉塞尾实验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