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荀子、霍布斯人性论的差异

论荀子、霍布斯人性论的差异

论文摘要

自从有了人类以来,人性这个概念就在全球范围内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东西方的哲学家、科学家、宗教信徒对此都有着不同的观点,其中一些有一定的影响力,一些则被遗忘,有的几经修订,有的则逐渐衰落,只有极少数才能给这个多变的人类生活带来根本性的转变。在西方哲学史上,托马斯·霍布斯基于他政治理论的人性物质概念,曾多次受到赞许或遭到驳斥。荀子的哲学虽不是中国思想界的主流,但他同样出自于政治理论而提出的人性概念,却在许多方面都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荀子和霍布斯的哲学有着相同的出发点,即他们都持这种观点:人的本性在原本的自然状态下是恶的。但是霍布斯人性论却又在诸多方面有别于荀子。虽然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但他也相信,这种本性是可以改变的,而其最终目标即是将人的性恶转变为善。因而,他的所有哲学思想都是为这一提法而服务的。然而,霍布斯则认为人性的恶是不可以改变的,因而,他的哲学思想并不在于改变人性,而在于围绕性恶来构建一种体系,使之被控制在其中,如此一来,他所设想的人类灾难将可以避免。研究荀子和霍布斯人性论的同与异可以帮助我们发掘他们哲学思想中许多不为人知的独特性,包括时代、历史和地域上的差异。这篇论文由五章构成:第一章是整篇论文的引言部分。全世界有许多人都研究、分析和讨论过荀子和霍布斯。因而,在第一章中,我将全面地介绍其他研究者所关注的研究领域和问题。尽管人们对两者做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但没有人像本文一样将两者做对比研究,这是本文的独特之处。因而,在这一章的结尾,我写下一段简短的文字说明了我的研究方法,让读者了解我是如何开展研究的。第二章将荀子还原回到他那个历史背景下,对他本人及其生活的历史背景作了一个详细的介绍。通过聚焦春秋时期晚周的历史,展现了他是怎样将自己的生活与思想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并展现了他与百家争鸣时期的文化背景间的强大联系。第二章也讲述了霍布斯的生活,并且也将其放到16-17世纪的环境下进行观察。在欧洲,宗教改革后,人文主义和文艺复兴开辟了文化和政治的新纪元,这直接将欧洲引入了长期的启蒙运动阶段。成长于这一环境下,霍布斯的思想也受到逐渐发挥作用的科技的影响。最后,这章的末尾进行了对比研究,将读者引向了两者的异与同。第三章的第一部分介绍了人性在科学、哲学和宗教领域的一些最重要观点。通过欧洲和中国的一些例子,为以下部分奠定一个理性的基础,展示了霍布斯和荀子的人性理论是如何偏离人性论,又是如何走到人性论的方向的,也讨论了他们对性恶的共同理解。这章的核心讨论是在第三部分,这部分探究了荀子和霍布斯性恶论中道德和宗教元素。第四章探讨了荀子建立礼乐以维护社会秩序的工作和其性恶论之间的逻辑联系。霍布斯则引入了自然法的概念,强调人们自然权利的重要性。霍布斯从自然法的基础出发,展开了性恶论与自然法间的逻辑联系,描绘出国家建立的图景,以上都是这部分将要全面分析和介绍的。最后,这章总结并比较了荀子的礼和霍布斯的理的重要性。第五章是荀子与霍布斯理论最后的结论,以及他们对我们现在生活的影响。荀子通过“化性起伪”而建立礼乐的想法也强调个人的努力,如果没有这一点,将不会得到任何成功。而霍布斯强调正是由于理才使得人们彼此和谐相处。除了考虑到霍布斯理性的价值外,文中也谈到了他的局限性。荀子的“礼乐”和霍布斯的科学与理性的共同价值也将在这一章展开并得出结论。总之,这篇论文是一次尝试,尝试着将西方的知识带到东方,将东方的智慧传递给西方,也使亚欧文化得以融合,使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霍布斯对哲学的贡献毋庸置疑,而他对16世纪至今的影响也有目共睹。然而,由于他极端的物质主义,使他的想法仅供人们讨论和研究,而从未实施过,这也是他对情感、情绪等非物质事物存在的可能性的否认而导致的,但这却是他的思想对今人影响的本质。虽然荀子的思想十分清晰,也很实用,但他在孔子和老子的阴影下,从未获得过他应得的认可。他温和的物质主义足以使他独立于儒家学派,但这至少使他更接近于事实。荀子从来不否认人类的情感,情绪的存在,因为他相信人的善,这一点不同于霍布斯。这篇论文试图将霍布斯和荀子思想的接近、结合和更新、传递给人们,其最终目的就是让人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从这两位思想巨人的口中习得一些东西是否值得。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荀子与霍布斯比较研究学术史综述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以往比较的问题领域
  • 第三节 本文的缘起
  • 第二章 荀子与霍布斯的“人论”认识基础
  •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与荀子
  • 第二节 十六到十七世纪的英国与霍布斯
  • 第三节 荀子与霍布斯相似的“人情”背景资源
  • 第三章 荀子和霍布斯的“性恶论”
  • 第一节 人性概述
  • 第二节 共同的“人性恶”认识
  • 第三节 伦理与宗教在“性恶论”中的作用
  • 第四章 “性恶论”对荀子、霍布斯社会政治观的基础性影响
  • 第一节 荀子“性恶论”与社会秩序的内在逻辑关联
  • 第二节 霍布斯“性恶论”与“自然法”社会秩序的同构展开
  • 第三节 “礼教”与“理法”异同
  • 第五章 互补的“性恶论”认识及思想整合意义
  • 第一节 荀子“化性起伪”认识论意义及其局限
  • 第二节 霍布斯“理法”论的价值与不足
  • 第三节 “礼乐”与“理法”的价值共立与现代意义
  • 参考文献
  • 英文作品
  • 中文作品
  • 匈文作品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谈荀子“解蔽”认识论中的反思意向[J]. 现代交际 2020(02)
    • [2].荀子的性情论美育观[J]. 美术研究 2020(01)
    • [3].荀子“礼”教的伦理秩序向度及其逻辑[J]. 伦理学研究 2020(01)
    • [4].荀子行历述考及补正——以钱穆先生的考辨为主轴[J]. 中国哲学史 2020(05)
    • [5].先秦思想的总结者荀子[J]. 前进 2020(09)
    • [6].荀子法律思想研究[J]. 戏剧之家 2018(20)
    • [7].荀子的宗教向度及其价值探析[J]. 齐鲁学刊 2019(03)
    • [8].荀子公平思想探析[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 [9].荀子入秦[J]. 前线 2019(11)
    • [10].天人之分与性朴趋恶——试论荀子礼法观念的起源[J]. 池州学院学报 2019(05)
    • [11].论荀子哲学思想的创新性[J]. 邯郸学院学报 2017(04)
    • [12].荀子“礼法”教化思想的现代启示意义[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1)
    • [13].“国”之治如何可能?——荀子政治哲学的一个维度[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 [14].礼与法——荀子与法家的根本差异[J]. 中国哲学史 2018(04)
    • [15].品读国学经典 提升学习能力——荀子学习之道及其启示[J]. 青海党的生活 2016(01)
    • [16].荀子的“国妖”论[J].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 [17].荀子“应时”观及其生态学意义[J]. 东方论坛 2016(06)
    • [18].荀子的道德治理思想及其现实启示[J]. 伦理学研究 2017(01)
    • [19].秩序重建:荀子大一统思想研究[J]. 西部学刊 2017(03)
    • [20].《荀子·劝学》中“参省乎己”考释[J]. 兰台世界 2017(07)
    • [21].荀子基于人的局限性的社会秩序建构理论探究[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04)
    • [22].儒道互补中的荀子诚信伦理——荀子道德哲学研究之四[J]. 邯郸学院学报 2017(03)
    • [23].论说文中译英策略——以《荀子·劝学》为例[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4)
    • [24].荀子的人性论辨正——“性”“伪”“化性起伪”逻辑关系的解读[J]. 武夷学院学报 2016(01)
    • [25].《荀子》中的两型文化——以荀子的学术批评为中心[J]. 临沂大学学报 2016(02)
    • [26].荀子礼法思想研究的理论困境与体系建构[J]. 甘肃社会科学 2016(02)
    • [27].荀子诚论发凡[J]. 道德与文明 2016(04)
    • [28].荀子“思慕”论——兼与关爱伦理思想比较[J]. 伦理学研究 2014(06)
    • [29].豪放厚重 通俗近人——《荀子史话》读后[J]. 高校社科动态 2015(01)
    • [30].凡圣之辨——荀子“心”、“理”关系的双重模式[J]. 邯郸学院学报 2015(01)

    标签:;  ;  ;  ;  ;  ;  ;  ;  

    论荀子、霍布斯人性论的差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