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理论下词义的分析与阐释

认知理论下词义的分析与阐释

论文摘要

本文试图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词语及词义形成的整个过程。词义作为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一直是众多语言学家关注的焦点,并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研究视角,如从词汇学、社会语言学,甚至从语法方面来对词义的发展变化进行研究,也产生了不少的研究成果。自认知语言学产生以来,也有不少学者试图从认知的角度来阐释词汇发展的现象,但多数只涉及词义产生过程中的某一认知阶段,比如许多学者可能只分析词义产生过程中隐喻的认知方式,或者只涉及到范畴形成的过程。基于这样的研究现状,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来系统地、详尽地揭示一个新词语或者词语的一个新义项形成的整个认知过程。本文以词义形成的认知过程为线索,把这一思维过程分为几个不同的认知阶段,根据不同的认知阶段本文分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章作为绪论首先交代本文研究的背景、选题的目的和价值,并交待本文的思路安排及语料来源。并简单论述认知语言学在语义研究方面的主要理论观点,简单论述认知语言学在批判和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独特而新颖的理论观点。从第二章到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部分。这几个章节集中论述了词语或词义形成的认知过程。首先第二章是对词义形成的第一个认知阶段——意象图式的形成这一过程的论述。文章借鉴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把从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从而产生感觉、知觉,形成意象,最后形成意象图式这一过程分为几个不同的小阶段来加以阐释。第三章详细论述第二个认知阶段——概念的形成。概念是大脑在意象图式等认知模式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范畴化的的结果。文章根据概念形成过程中思维方式的差异把概念形成分为四种不同的途径分别加以论述。大体分为下面四种途径:在原型基础上进行范畴化而形成概念;意象图式的转换;转喻、隐喻等认知方式生成词义。通过分成这么四种途径加以分析,就能够把概念产生的方式和途径更加清楚明白地呈现于我们面前。但是概念的形成并不意味着词语或词义的形成,因为概念与语义是有差别的。概念要想升华为语义,就必须要有固定的语言外壳来表达它。因此一个词语或词义的形成过程在概念生成的基础上还必须对其进行“词汇化”。如何将概念词汇化?这是文章第四章论述的内容。本章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分类模式的基础上,简单论述汉语词汇化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汉语词汇化的主要特点。在以上几章论述的基础上文章在第五章中对词语或词义形成的认知过程进行总结,揭示从最初的客观事物在人类思维中的经过感觉、知觉及意象到概念的形成,再到最后的词汇化完成,新的词语或词义形成,这一完整的认知过程。这也是对本文主要内容的一个简单概括。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认知语言学在语义研究上的新视角
  • 1.1 语义研究简单概述
  • 1.2 认知语言学在语义研究上的新突破
  • 1.3 论文的理论基础及大体思路
  • 第2章 人与客观现实互动性体验的初步成果—意象图式
  • 2.1 主客观的互动性
  • 2.2 认识的简单形式—感觉
  • 2.3 知觉的过程
  • 2.4 意象及意象图式
  • 2.5 小结
  • 第3章 从意象图式到概念形成—概念形成途径与方式之分析
  • 3.1 原型在范畴形成过程的认知参照作用
  • 3.2 意象图式的转换形成概念
  • 3.3 基于转喻的范畴化
  • 3.4 隐喻模式是形成概念的主要途径
  • 3.4.1 名词性隐喻
  • 3.4.2 动词性隐喻
  • 3.4.3 形容词性隐喻
  • 3.4.4 副词性隐喻
  • 3.4.5 介词性隐喻
  • 3.4.6 语音隐喻
  • 3.5 小结
  • 第4章 从现代汉语词汇变化看汉语概念词汇化的方式及特点
  • 4.1 词汇化的必要性
  • 4.2 概念词汇化方式初探
  • 4.3 小结
  • 第5章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汉语词汇化内涵及特征论说[J]. 安顺学院学报 2018(06)
    • [2].“起先”的词汇化[J]. 中外企业家 2019(36)
    • [3].《汉语跨层结构的词汇化研究》出版[J]. 语文研究 2019(04)
    • [4].副词“无端”的词汇化及其生成机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6)
    • [5].形式动词“予以”的来源及其词汇化[J]. 语言与翻译 2018(03)
    • [6].跨层词汇化中语义的来源、获得与变化[J]. 世界汉语教学 2016(02)
    • [7].土家语静态事件词汇化模式的类型学研究[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 [8].未然体副词“将要、快要”的词汇化[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6(12)
    • [9].以“可是”为例探讨“可x”词汇化[J]. 语文学刊 2010(18)
    • [10].“一头”的词汇化与语法化考探[J]. 唐山文学 2018(06)
    • [11].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摭议[J]. 中学生英语 2017(02)
    • [12].从成词过程看“巴不得”与“恨不得”的区别[J]. 华夏文化论坛 2016(02)
    • [13].“V+给”类结构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J]. 华中学术 2016(01)
    • [14].“一样”的词汇化和语法化[J]. 青春岁月 2017(09)
    • [15].“生怕”的词汇化过程[J]. 牡丹 2017(03)
    • [16].浅析“到位”的词汇化及句法功能[J]. 北方文学 2017(09)
    • [17].跨层结构“未免”的词汇化[J]. 青年文学家 2017(23)
    • [18].浅析连词“莫说” “再说”等的词汇化过程[J]. 课外语文 2017(18)
    • [19].“一路”词汇化和语法化探析[J]. 北方文学 2017(20)
    • [20].时间副词“正在”词汇化历程探究[J].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02)
    • [21].汉语状态变化事件的词汇化类型学实证研究[J]. 外语学刊 2020(05)
    • [22].“有X没X”的类别功能及其词汇化[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9(03)
    • [23].“一溜烟(儿)”的词汇化分析及其语义研究[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9(07)
    • [24].“不但”与“非但”的词汇化比较[J]. 品位经典 2018(06)
    • [25].“不说”的词汇化[J]. 汉字文化 2019(19)
    • [26].一语词汇化对二语词汇推理加工时间进程的影响:一项跨语言研究[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8(02)
    • [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词汇化[J]. 汉语学报 2018(03)
    • [28].“V自”类结构的词汇化研究——以“来自”“出自”为例[J]. 汉字文化 2018(20)
    • [29].“V+至”结构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J]. 语文研究 2017(01)
    • [30].英汉特殊空间移动表达的词汇化模式探究——以致使移动表达为例[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01)

    标签:;  ;  ;  ;  ;  

    认知理论下词义的分析与阐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