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转喻理论,以小说《双城记》为语料,找出小说中所使用的转喻,并对其进行分类。分析转喻的认知机制并且揭示转喻在认知,思维,语义延伸以及语篇建构方面的功能。针对文学语篇中频繁运用转喻语言的现象,本文以现实派批判主义小说为语料,对经典名著中的转喻语言的特点进行语言学分析,论证小说中频繁出现转喻语言的原因是文学语言与转喻语言有诸多共同特征。认知语言学将转喻理解为在同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型中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个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通道的认知过程。关于转喻的运行机制,认知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模型,例如,理想化认知模型,认知参照点,映射或凸显。转喻的功能也不再仅仅局限于间接指称功能,在认知,思维,词义扩展,日常交际以及语篇建构方面也发挥作用。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关于转喻的模型分析在小说《双城记》中,转喻是如何发挥这些作用的。通过分析研究,首先发现,在现实批判主义文学语篇中存在大量的转喻,这些转喻在小说的创作与阅读中都发挥着各自不同的功能:如认知功能,语义延伸功能等。其次,本文通过研究文学语言的特色以及转喻语言的特色发现二者享有诸多共同的特征,以此解释了在现实批判主义作品中转喻运用如此普遍的原因。为验证胡壮麟的假设—转喻语言可以塑造文学语言的风格奠定了基础。本文采用归纳推理的研究方法。归纳推理是指从个别事物或者现象的知识推出该类事物或现象的一般原则的推理。它可以帮助作者做出科学、合理的推论。本文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解释了转喻语言在文学语篇中大量运用的缘由,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概念转喻在塑造小说风格方面的作用。本研究的成果对推动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文学批判领域的应用做出进一步的贡献。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转喻映射的分类与特征[J]. 潍坊高等职业教育 2013(02)
- [2].高、低层转喻的逻辑推理机制研究[J].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19(05)
- [3].基于语料库的英汉植物转喻对比研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0(01)
- [4].《黄帝内经》中隐转喻的认知研究[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0(01)
- [5].认知转喻中的经济原则[J]. 文学教育(上) 2020(05)
- [6].隐转喻视域下英汉复合词的认知解构[J]. 英语广场 2020(09)
- [7].《概念转喻:方法、理论与描写问题》评介[J]. 学术交流 2020(03)
- [8].概念隐喻和转喻视角下诗歌《满庭芳·茶》之解析[J]. 福建茶叶 2020(08)
- [9].翻译转喻的理据:从现象到人类认知[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10].疫情话语的生态转喻架构[J]. 外语教育研究 2020(02)
- [11].试论转喻在庭审话语中的三种作用[J]. 宿州学院学报 2018(11)
- [12].复杂转喻现象探析[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 [13].学龄前儿童转喻能力发展实证研究[J]. 现代外语 2019(04)
- [14].汉语转喻搭配超常及其典型性探讨[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 [15].视觉隐转喻视角下的话语构建[J]. 当代修辞学 2019(05)
- [16].概念理论视域下的转喻分类[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 [17].《转喻:语言、思维和交际中隐藏的捷径》评介[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7(06)
- [18].批评转喻分析模式下的“冲突”转喻研究——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声明为例[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05)
- [19].叙事绘本中情绪隐喻和转喻的动态构建[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 [20].浅析汪曾祺小说中的转喻现象[J]. 中国民族博览 2016(10)
- [21].汉语建筑类成语的转喻研究——整体与其部分之间的转喻[J]. 中国民族博览 2017(08)
- [22].高层转喻机制的应用性研究[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6(05)
- [23].数字“八”的隐喻与转喻意义研究[J]. 英语广场 2017(01)
- [24].基于实证语料的转喻研究——《转喻:语言、思维和交际的捷径》评介[J]. 外语研究 2016(06)
- [25].策略性转喻和认知性转喻的认知机制[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06)
- [26].商务目的引导下的广告转喻机制研究[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7(02)
- [27].《围城》情感传译的隐转喻研究[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01)
- [28].《醉翁亭记》转喻英译之比析研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29].《黄帝内经》中“水”隐喻和转喻的形上之思[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 [30].《红楼梦》中情感表达的隐喻、转喻及其界面研究[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