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经济学的思考方法和成熟理论在城市历史遗产保护中的应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进入了新的时期。遗产保护中经济现象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要解释遗产保护行为,就必须利用经济学成熟的理论来分析遗产经济现象。所以,本文主要从经济学思考方式入手,讨论由稀缺性而引起的选择问题,即资源配置问题。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经济学分析就是研究遗产行为如何进行选择的问题。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三个部分:它们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选择行为和局限条件。同时,本文将讨论与遗产价值相关的几个经济学概念,简述经济学对价值论的认识历程,借鉴经济学中有关价值理论,从稀缺性、成本、边际、行为和效用探讨遗产的价值认识。论文共分七章,主要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部分。前三章主要是理论研究:第一、二章主要讨论经济学的基本思考方式及如何从经济学角度看待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第三章主要分析与综述经济学中的产权和交易费用理论。主要讨论本文所运用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学被称为“选择的科学”,引入经济学的思考方式,就必须引入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假设、基本概念、分析方法。该章将引入的是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分析与综述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产权和交易费用理论。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将简述产权理论,探讨产权概念在经济学领域的认识过程,分析产权的概念、功能和类型,从产权角度看待公共和私人领域,说明私有产权和公共产权的经济学特性。分析遗产产权界定在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将简述交易费用理论,探讨交易费用的概念与定义,研究科斯定理与交易费用问题。分析交易费用为零和交易费用无穷大的两个极端,说明交易是有费用的,交易费用的节约过程是社会进步的过程。后四章主要是实证研究,是本文的重点内容:第四章主要讨论城市历史遗产的产权分割与界定问题。从单个遗产的界定谈起,讨论如何界定遗产产权。并结合规划和法律实践,针对目前国家立法重点中的物权制度,从法与经济学分析的观点讨论“发展权”、“地役权”、“无形财产权”、“共有产权”、“用益权”等概念,从经济学角度去分析这些不同概念的产权界定状态和交易费用大小。探讨如何利用这些概念更为精确地界定公共产权和私人产权,从而更加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公共资源保护更多的历史遗产资源。第五章主要运用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分析遗产保护组织。这些组织是遗产“公共产权”的代理人。遗产保护组织主要包括公共部门、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不同的组织性质在“集中资源”和“使用资源”的过程中其交易费用是不同的。对遗产的代理作用也是不同的。因此,在遗产“公共产权”的让渡过程中的能力大小也是不同的。中国的非政府组织是本章讨论的重点。第六章主要为实证研究,该章将回顾中国城市历史遗产保护发展历程。从产权和交易费用的变化角度将建国后分为三个阶段。从制度经济学的观点看,对保护行为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是整个社会对遗产产权界定和交易费用的大小,而后者取决于该阶段的社会制度、组织框架等所形成遗产保护合约。所以,分析不同阶段合约中的产权界定和交易费用问题,就可以对不同阶段的保护行为做出合理的解释。第七章是论文的主要结论。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研究思路与文献综述1.1 研究背景1.1.1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正在成为重要的社会资源1.1.2 市场经济环境的建立和中国的巨大变化1.1.3 市场经济环境背景下的城市历史遗产保护与利用1.2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的1.2.1 问题的提出1.2.2 研究内容1.3 研究的意义1.3.1 引入经济学的思考问题的方式1.3.2 解释城市遗产保护和利用经济现象1.3.3 探讨改善遗产资源配置的局限条件1.4.文献综述1.4.1 可供借鉴的经济学理论文献综述1.4.2 遗产经济学方面的文献综述1.4.3 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遗产经济研究1.4.4 关于遗产价值方面的研究:1.4.5 关于遗产更新方面的研究1.4.6 其它相关研究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1.5.1 研究方法1.5.3 研究框架1.5.4 研究的创新点1.5.5 研究的局限性第2章 与遗产相关的经济学概念2.1 本文中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概念2.1.1 稀缺性2.1.2 价值2.1.3 可用代价衡量2.1.4 反映了社会权利关系2.1.5 在社会生活中引发选择行为2.2 选择行为2.3 局限条件2.4 西方经济学中与遗产价值相关的几个概念2.4.1 从边际效用看遗产价值2.4.2 从均衡价格看遗产价值2.4.3 价格的作用2.4.4 价值是一连串的事件2.5 小结第3章 有关经济学理论的分析与综述3.1 经济学的学科内容概述3.2 经济学的思考方式3.2.1 理性假设3.2.2 局限条件争取个人利益极大化3.2.3 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3.3 遗产产权的有关理论综述和分析3.3.1 私有产权的经济学特性3.3.2 公有产权的经济学特性3.3.3 产权界定的重要性3.4 遗产交易费用的有关理论综述和分析3.4.1 交易费用与科斯定理3.4.2 交易费用的节约与人类的进步3.4.3 交易费用的节约途径3.5 小结第4章:遗产保护与产权界定的经济学分析4.1 遗产产权界定的特殊性4.1.1 通过将遗产作为公共产品来界定产权4.1.2 通过分割与让渡来界定产权4.2.单个遗产的产权的分割与界定4.2.1 单个遗产的产权分割与界定的经济学分析4.2.2 遗产保护合约对遗产所有者的影响4.2.3 遗产保护合约对公共利益的影响4.2.4 遗产保护合约对"公共利益代言人"的影响4.2.5 自由选择的合约与强制性合约4.3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产权分割与界定4.3.1 遗产中"发展权"的界定与管理4.3.1.1 "土地发展权"的经济学分析4.3.1.2 绝对保护与积极保护4.3.1.3 通过公共管制来实现的"发展权管理"4.3.1.4 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发展权管理"4.3.1.5 通过社会管治来实现的"发展权管理"4.3.2 遗产中"地役权"的界定4.3.2.1 地役权概念的发展变化4.3.2.2 "地役权"的经济学分析4.3.2.3 地役权与相邻关系的差异4.3.2.4 美国遗产保护的有效工具——历史保护地役权合同(Historic preservation easements)4.3.2.5 我国《物权法》对地役权合同的规定4.3.3 遗产中无形财产权的界定4.3.3.1 "无形财产权"概念的发展变化4.3.3.2 作为无形财产权的遗产类型4.3.3.3 遗产无形财产产权的经济学分析4.3.3.4 遗产无形财产权的界定与保护4.3.4 遗产中"共有产权"的界定4.3.4.1 "共有产权"概念的发展变化4.3.4.2 "共有产权"的经济学分析4.3.4.3 遗产的"共有产权"类型4.3.4.4 "共有产权"的市场化——产权证券化4.3.4.5 "共有产权"与使用者付费制度4.3.5 遗产中"用益权"的界定4.3.5.1 "用益权"概念4.3.5.2 "用益权"的经济学分析4.3.5.3 遗产中的"用益权"4.3.5.4 遗产"用益权"制度的完善4.3.5.5 完善"用益权"与地役权设立4.4 小结第5章 遗产保护组织的经济学分析5.1 遗产"公共产权"的代理人5.2 公共部门作为遗产保护组织的经济学分析5.2.1 中央部门和地方部门5.2.2 集权与分权——一个交易费用节约的问题5.2.3 国家规划监督员制度5.2.4 公共部门的财政和税收政策5.2.4.1 公共部门直接支出的经济学分析5.2.4.2 公共部门间接支出的经济学分析5.3.企业作为遗产保护组织的经济学分析5.3.1 私有企业的优势与局限5.3.2 公共企业的优势与局限5.4 非政府组织(NGO)作为遗产保护组织的经济学分析5.4.1 非政府组织(NGO)的定义与特征5.4.2 非政府组织(NGO)与现代公益事业5.4.3 非政府组织的经济学分析5.4.4 遗产保护中的非政府组织5.4.4.1 国际性的非政府组织5.4.4.2 地区性的非政府组织5.4.4.4 我国遗产保护中的非政府组织5.4.5 我国遗产保护中非政府组织与国外差距5.5 小结第6章 中国遗产保护发展历程的经济学分析6.1 计划经济时期遗产保护的经济学分析6.1.1 计划经济的遗产合约6.1.1.1 从产权界定的角度看计划经济的遗产合约6.1.1.2 从交易费用的角度看计划经济的遗产合约6.2 政府主导的转轨时期遗产保护的经济学分析6.2.1 遗产保护提供的合约安排6.2.1.1 地方政府提供遗产保护的合约6.2.1.2 地方政府委托公共企业提供遗产保护的合约6.2.1.3 地方政府委托私人企业提供遗产保护的合约6.2.2 遗产保护中的合约类型6.2.2.1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一个中央与地方政府的遗产合约6.2.2.2 历史文化保护区制度——地方政府的遗产合约6.2.2.3 《文物保护法》——对文物类遗产的管制合约6.2.2.4 优秀建筑保护制度——政府与个体的遗产合约6.2.2.5 专项资金——中央与地方政府的遗产合约6.3 社会力量主导转轨时期遗产保护的经济学分析6.3.1 遗产产权多样化6.3.1.1 产权私有化和市场化6.3.1.2 产权私有化的负面效果6.3.2 创意经济、创意阶层与遗产保护6.3.3 遗产保护与社区建设6.3.4 遗产保护中的非政府组织6.3.5 遗产保护中的公共参与6.4 小结第7章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7.1 经济学的思考方式对遗产保护行为研究的启示7.2 从经济学角度看遗产的价值论7.3 遗产的产权理论7.4 遗产的交易费用理论7.5 遗产产权的分割与界定7.6 遗产保护组织的经济学解释7.7 中国遗产保护历程的经济学解释7.8 对我国遗产保护实践的启示7.8.1 建立更为清晰的遗产产权体系7.8.2 建立多元的遗产"公共产权"让渡机制7.8.3 形成广泛参与的社会化遗产管理制度7.9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致谢参考文献附录A 优秀历史建筑保护要求承诺书附录B 优秀历史建筑保护要求告知书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相关论文文献
- [1].江苏城市历史文化景点视觉景观评价分析[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0(03)
- [2].天津近代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J]. 人文天下 2019(02)
- [3].衢州:全力打造“一座最有礼的城市”[J]. 政策瞭望 2018(06)
- [4].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多元开发主体及其作用[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11)
- [5].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与商业空间的作用研究——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17(06)
- [6].关于城市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与开发研究分析[J]. 江西建材 2016(18)
- [7].让古建保护与城市历史文化相匹配[J]. 山东画报 2020(04)
- [8].环艺视角下城市历史文化片区的再生——以成都宽窄巷子为例[J]. 艺术品鉴 2017(01)
- [9].2017中国城市人文论坛[J]. 国家人文历史 2017(04)
- [10].2017中国城市人文论坛[J]. 国家人文历史 2017(08)
- [11].留住城市特有的基因——刍议城市建设发展中档案的作用与档案馆的使命[J]. 上海档案 2016(01)
- [12].基于城市历史文化的地铁空间公共装饰艺术构建探究[J]. 大连大学学报 2020(02)
- [13].尊重城市历史文化 完善建成遗产保护设计机制——基于“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片区风貌保护与提升”设计的建议与倡议[J]. 建筑 2020(14)
- [14].精准把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J]. 今古文创 2020(10)
- [15].空间、记忆与历史:基于南京市城市历史资源的分析[J].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2019(01)
- [16].城市历史文化中博物馆的作用分析[J].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8(01)
- [17].在博物馆中重识青岛——触摸城市之心[J]. 青岛画报 2016(04)
- [18].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立法保护初探——从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完整性的角度[J]. 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 [19].城市历史文化空间的产生与消失[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09)
- [20].城市历史文化型绿道建设——以厦门铁路文化绿道为例[J]. 园林 2012(06)
- [21].日本对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J]. 武陵学刊 2011(06)
- [22].论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半产业化经营[J]. 商业经济 2010(21)
- [23].城市文化视域下的校园文化建设——以沈阳城市历史文化传播为例[J]. 名作欣赏 2019(05)
- [24].基于城市绿地系统的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研究——以扬州市为例[J]. 中国园林 2016(06)
- [25].基于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城市历史文化与建筑保护课程教学研究[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4(04)
- [26].地方志应在保护城市历史文化中发挥作用[J]. 新疆地方志 2011(04)
- [27].城市历史文化主题公园雕塑在语境化景观形态中的表达[J]. 大众文艺 2020(04)
- [28].想北平: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城市文化个性初探[J]. 北京规划建设 2019(S1)
- [29].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协同开发模式[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 [30].重续城市应有的秩序与记忆——试论城市建筑的三对范畴[J]. 美术观察 2018(05)
标签: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论文; 选择行为论文; 局限条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