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3例创伤性截瘫病人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倪亚利,林文君,姜悦,何小兰,缪爱梅,衡晓莎,尹志勤[1](2021)在《截瘫病人3期或4期压力性损伤治愈后再发的风险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截瘫病人压力性损伤再发的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2019年经手术治愈后压力性损伤截瘫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截瘫压力性损伤资料收集表结合门诊复诊、电话随访等方式收集病人资料,比较再发组和非再发组的人口社会学因素及临床特征的差异性,对压力性损伤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99例病人,经治愈出院的压力性损伤截瘫病人在居家期间压力性损伤的再发率为34.3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位改变(OR=0.145,P<0.05)、活动方式(OR=0.180,P<0.05)、减压设备(OR=0.216,P<0.05)、照护者(OR=0.224,P<0.05)、创面数(OR=3.269,P<0.05)是引起压力性损伤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截瘫病人3期或4期压力性损伤经手术治愈后有较高的再发率,与体位改变、活动方式、减压设备、照护者及创面数等因素有关,应对居家休养的截瘫病人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的防护措施,以降低截瘫病人压力性损伤的再发率。
王雪[2](2021)在《创伤性骨折患者PTSD的发生特征及对骨折预后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掌握创伤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及骨折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发生情况,分析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为骨折患者PTSD的预防,改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在贵州省某三甲医院共招募了204名创伤性骨折住院患者,根据性别、年龄(±5岁)、民族按1:1匹配了204名呼吸性内科疾病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社区性肺炎,肺结核和肺癌等),并根据是否存在创伤暴露分为暴露组和对照组。第1阶段:一般情况调查,调查问卷包括:性别、年龄、民族、月收入、文化程度、外伤史及生活习惯等。第2阶段:PTSD评定,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Self-rating Scale,PTSD-SS)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PTSD评定。第3阶段:临床资料收集,收集入院后第1,3,7,14/28天血常规、糖脂代谢、降钙素原、心肌酶、C反应蛋白、肌红蛋白和超敏肌钙蛋白T等生化指标。对患者基本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构成比的差异比较采用?2检验,不同组间生化指标: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的差异比较运用t检验,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住院时长(Length of Hospital Stay,LOS)的影响因素分析分别采用Kaplan-Meier和Cox’s比例风险回归模型。PTSD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相关、析因分析和通径分析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招募的204名创伤性骨折住院患者中,男女比为1.52:1,41~60岁这个年龄段发生骨折的人数比例最大。(2)创伤性骨折原因中,47.06%(96人)为跌倒,其次是高空坠落占22.55%(46人),交通事故占22.06%(45人)。其中,跌倒主要导致了轻伤,重伤主要由高空坠落和交通事故导致,各种原因均可导致严重伤。损伤严重程度(Injury Severity Score,ISS)评分范围在4-45分之间,平均11.56±8.57分,其中155例(75.98%)≤16分,受伤人数随ISS增加而减少;NRS评分范围在1-10分之间,平均6.79±2.44分,人数随疼痛程度增加而增加。Mantel-Haenszel卡方检验结果显示ISS与疼痛测量数值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pain measurement),NRS间存在关联(P<0.05)。(3)骨折最严重的部位以下肢为主,前三位并发症占比分别是肿胀39.22%,深静脉血栓22.06%和血气胸9.31%;骨折后遗症中占比最大的是疼痛30.39%(62例),其次是其他系统感染11.76%(24例)。绝大部分患者(81.86%)出院时的康复情况为好转,非正常出院的患者仅占6.86%,73.53%为部分生活自理。骨折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8.17±9.76天,Cox’s回归分析发现,住院期间病危(HR=1.70)、手术1次(HR=2.18)和手术2次(HR=2.04)是住院时长的危险因素。(4)骨折患者入院后不同时间点的血常规,肝肾功,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与呼吸性疾病内科患者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第1,3,7和14天,骨折患者的WBC高于、RBC和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低于呼吸性疾病患者。第1和14天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骨折患者低于呼吸性疾病患者(P=0.010和P=0.004);骨折患者入院后第7天的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水平低于呼吸性疾病患者。(5)骨折组30.39%患者PTSD症状阳性(62/204,PTSD得分范围为24~98分)。损伤程度合并手术对骨折患者PTSD得分存在交互效应。通径分析发现,有五个因素直接影响骨折患者的PTSD从而间接影响骨折预后,其中昏迷和较理想的肢体活动情况能减轻PTSD症状;但损伤严重程度的加深、疼痛程度的增加和女性会有较重的PTSD症状。且PTSD是创伤性骨折患者的预后指标(住院时长和住院费用)的正向影响因素。结论:男性、41-60岁和农村创伤性骨折发生占比高,跌倒为主要病因。创伤性骨折患者的住院时间较长,且入院14天内,骨折患者的WBC高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而RBC和HB水平低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创伤性骨折后一月内PTSD症状阳性检出率为30.39%。昏迷和较理想的肢体活动情况是PTSD的保护因素,损伤严重程度的加深、疼痛程度的增加和女性容易发生PTSD。且PTSD是创伤性骨折患者的预后的正向影响因素。因此,相关部门应针对性地对高危人群进行骨折后安全急救知识的宣传,医护人员和家属应加强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呵护以减少PTSD的发生,对改善创伤性骨折的预后大有裨益。
刘素敏[3](2021)在《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康复需求量表的编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究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康复需求内容,研制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康复需求量表,并对其信效度进行检验。方法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通过文献回顾和质性研究,形成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康复需求条目池,再通过2轮专家函询对条目进行筛选,形成评估量表的施测版。在对12名患者预试验基础上,形成临床正式版调查量表。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9年11月~2020年12月选取167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调查,利用临界比值法、相关系数法、内容效度、探索性因子分析、内在一致性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量表条目、效度和信度进行检验,最终形成量表临床应用版本。结果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康复需求量表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功能训练需求、求知需求、自我实现需求6个维度,共32个条目。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49,折半信度为0.793,重测信度为0.911(P<0.01),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8,量表的平均内容效度为0.98,各条目的内容效度范围为0.86~1.00。经过2轮探索性因子分析后,提取6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8.566%。结论经初步检验,构建的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康复需求量表具有较好的心理测量属性,可作为医护人员评估患者早期康复需求的评估工具。
罗文催,李兵发[4](2020)在《叙事护理干预在创伤性截瘫病人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叙事护理干预在创伤性截瘫病人康复护理中缓解负性情绪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8月医院康复科100例外伤性截瘫病人,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病人负性心理,Barthel指数评定表评估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将存在负性情绪的9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开展康复护理及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叙事护理进行干预,1个月后再次评估。[结果]观察组病人HAMD和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叙事护理干预的运用能明显减轻截瘫病人的抑郁、焦虑负性情绪,同时增加病人康复的信心,更好地配合康复护理,提高生活活动能力。
赵伟[5](2020)在《严重创伤性颈椎高位截瘫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严重创伤性颈椎高位截瘫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以提高颈椎高位截瘫患者的救治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8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收治的48例严重创伤性颈椎高位截瘫(ASIA分级A-B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伤后6个月生存状态分为死亡组(13例)和非死亡组(35例),观察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损伤原因、损伤部位及程度、是否合并伤、既往基础疾病、早期手术率(≤48h,>48h)、气管切开率、是否并发低钠血症、是否尿崩、是否高热、呼吸功能障碍率、低血压率、肺部感染率、肠麻痹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主要致伤原因均为高处坠落伤与交通伤。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非死亡组相比,死亡组患者年龄大[(61.15±10.74)y:(49.71±13.84)y]、完全性损伤A级患者比例高(76.9%:37.1%)、气管切开率高(92.3%:54.3%)、呼吸功能障碍发生率高(92.3%:31.4%)、低血压发生率高(84.6%:34.3%)以及肠麻痹率高(92.3%:42.9%),两组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死亡组与非死亡组相比,在男性患者占比(84.6%:88.6%)、上颈段损伤比例(76.9%:57.1%)、合并伤发生率(30.8%:42.9%)、既往高血压(30.8%:14.3%)、糖尿病(15.4%:11.4%)、48 小时内手术率(38.5%:38.1%)、低钠血症率(46.2%:51.4%)、尿崩发生率(76.99%:48.6%)、高热发生率(84.6%:82.9%)、肺部感染率(92.3%:60%)等方面,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358,95%CI:1.269~11.921,P=0.017)、颈髓完全损伤 A 级(OR=-2.950,95%CI:0.004~0.763,P=0.031)以及呼吸困难(OR=3.807,95%CI:3.131~647.209,P=0.005)为颈椎高位截瘫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严重创伤性颈椎高位截瘫患者伤后各种全身性并发症发生率高,高龄、完全性脊髓损伤及合并呼吸困难是颈髓高位截瘫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温凤鸾[6](2019)在《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多发病突然,有着高并发症、高致残性,且预后较差,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重医疗、社会负担。康复训练能显着减少患者并发症、改善生存质量,是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桥梁。我国康复医学起步较晚,无法有效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如何满足患者康复需求是医护人员重点关注问题。众所周知,康复需求可通过科学方法调查、检测和评估而来。调查显示,临床上康复需求评估工具较少,且缺乏科学性,针对康复需求的健康指导手册更是鲜有,因此,寻求一个科学的康复需求评估工具,并在其基础上构建康复指导手册极其具有实用价值和创新性。本研究在文献研究、质性访谈的基础上,结合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临床观察形成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SCI患者康复需求问卷,以该问卷为评估工具,对SCI患者康复需求现况进行调查,经查阅文献、专家共识,构建《脊髓损伤(SCI)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并验证该指导手册临床实用价值。研究目的1.构建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评估问卷,对SCI患者康复需求现况进行调查。2.构建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3.验证SCI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的临床实用价值,为临床SCI患者康复需求的评估和健康指导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共分为三部分,具体内容如下:1.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的构建(1)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条目的形成采用质性研究,对2018年01月~2018年06月入住康复科的20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情况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将访谈内容进行资料的提取、分析,结合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和临床观察,形成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初始条目。(2)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条目的修改和确定运用二轮德尔菲专家咨询、10名患者小样本预实验的方法,根据专家意见和预实验结果对问卷维度、条目进行论证、修改、整理,最终形成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为后续指导手册的构建提供评估工具。2.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的构建(1)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现况调查选取扬州市三家医院在2018年5月~2019年01月期间入住的300名脊髓损伤患者,运用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对SCI患者康复需求现况进行调查,并对需求之间的差异进行探索和分析。(2)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的构建基于前期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现况调查,通过查阅文献、参考指南,形成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初稿,运用专家共识法,对手册框架、内容进行修订、论证,最终形成《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3.奥马哈问题分析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临床实用性验证选取2019年02月~06月入住康复医学科的64例脊髓损伤患者,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利用构建的SCI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进行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100量表评分(WHOQOL-100)、患者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情况。研究结果1.构建了条目清晰、科学性较强的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以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为框架,对质性访谈内容深度剖析,反复分析、归纳、提炼、萃取患者资料、凝练问卷主题,结合临床观察、德尔菲专家咨询、小样本预实验,构建了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该问卷由三大部分组成:①患者一般资料;②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由环境(3个条目)、社会心理(4个条目)、生理(9个条目)、健康相关行为(7个条目),共4大维度23个条目;③健康指导方式的选择。2.构建了《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通过对300例脊髓损伤患者需求现状调查,结合文献查阅,临床观察、专家意见,构建了以康复需求为导向的《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该手册由绪论、脊髓损伤基础知识介绍、康复需求内容指导、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健康需求问卷表四大部分组成。3.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存质量。利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对脊髓损伤患者干预3个月后发现,干预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降低,且实验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泌尿系统结石、便秘、尿潴留、深静脉血栓(DVT)总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25.00%(P<0.05);干预后两组ADL评分、WHOQOL-100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实验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87.50%、87.5%)高于对照组(59.38%、54.17%)(P<0.05)。研究结论1.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构建的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具有体系结构清晰,条目全面科学的特点,能够较准确评估患者康复需求;2.以患者康复需求为导向,基于专家共识构建的《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手册的应用对脊髓损伤患者心理状态、并发症的发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且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护士工作热情。因此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构建的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健康指导手册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进一步使用和推广。
刘江帆[7](2019)在《丹参联合高渗盐水治疗创伤性截瘫所致压疮的疗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比较不同剂量丹参联合高渗盐水与高渗盐水治疗创伤性截瘫所致Ⅲ、Ⅳ期压疮的临床疗效差异,观察丹参联合高渗盐水在创伤性截瘫所致Ⅲ、Ⅳ期压疮患者临床使用中的效果。研究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将84例创伤性截瘫所致Ⅲ、Ⅳ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1例。各组分别为高渗盐水组、SM低剂量组(200mg丹参联合高渗盐水)、SM中剂量组(400mg丹参联合高渗盐水)及SM高剂量组(800mg丹参联合高渗盐水)。在年龄、创面面积、渗液量、创面组织类型上,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利用压疮愈合评分(Pressure Ulcer Scale for Healing,PUSH)量表对2个时间节点(第2周、第4周)下四组患者的创面面积、渗液量、创面组织类型进行观察记录。治疗结束后比较四组治疗缓解率。结果:最终完成全部治疗的有79例。治疗2周时:采用丹参联合高渗盐水的各组在创面面积评分、渗液量评分及创面类型评分上均高于高渗盐水组,但SM低剂量组与高渗盐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M高剂量组高于SM中剂量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采用丹参联合高渗盐水的各组在创面面积评分、渗液量评分及创面类型评分上均高于高渗盐水组,但SM低剂量组与高渗盐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M高剂量组高于SM中剂量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治疗4周后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2周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缓解率分别为42%(8/19)、52%(11/21)、61%(11/18)、86%(18/21),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0.05)。SM低剂量组(P=0.516>0.05)及中剂量组(P=0.248>0.05)与高渗盐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组与高渗盐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5)。结论:(1)对于创伤性截瘫所致压疮患者,丹参联合高渗盐水在缩小创面面积、减少创面渗出及改善创面组织类型上,效果优于单独使用高渗盐水,且呈剂量依赖性;(2)高剂量丹参联合高渗盐水法能明显提高创伤性截瘫所致压疮的治疗缓解率。
丁有红[8](2019)在《心理护理在创伤性高位截瘫患者中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讨分析对创伤性高位截瘫患者采取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2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85例创伤性高位截瘫患者,根据双盲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7.92%显着低于对照组78.57%,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评分(38.5±4.6)分、抑郁评分(37.5±3.5)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创伤性高位截瘫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康复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陈海萍[9](2017)在《8273例创伤病人转归影响因素分析与创伤急诊应急人力资源配置建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创伤是指外在机械因素作用于人体造成组织或器官的破坏,其发生频率高且危害严重程度大。2011年中国伤害研究工作报告显示,中国每年死于各类创伤的总人数已达70万,创伤在人口死因构成中占第五位且为45岁以下青壮年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由于影响创伤病人转归的因素复杂,而且及时高效的急诊救治对创伤病人的死亡也有影响。因此,开展创伤病人转归影响因素分析及优化急诊应急人力资源配置对减少创伤病人死亡有重要意义。研究目的与意义本课题期望从医疗执行层和医疗管理层两个角度研究如何降低创伤病人的死亡风险。一:通过回顾性分析,观察创伤的人口学特征、受伤特征和创伤救治信息,对比分析单一伤创伤和多发伤创伤的分布规律,并探究影响创伤病人转归的风险因素,为医务人员提高创伤救治水平提供部分建设性意见。二:通过医院急诊创伤救治的探索性研究,模拟和分析应急医疗人力资源配置调整对创伤病人急诊救治效率的影响,提高医疗需求激增应对能力,为医院管理者根据创伤病人流入量及其伤情严重程度而采取合理的医疗人力配置提供理论支撑。研究内容本研究内容包括两部分,具体如下:(一)8273例创伤病人转归影响因素分析选取上海市三所三甲医院开展创伤回顾性分析,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采集和提取火器伤、低处跌倒伤、机械伤、锐器伤、高处坠落伤和交通伤六类创伤机制病人的院内病历资料,分析2011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符合标准的创伤病历8273例。基于调查结果,从人口学特征、受伤特征和创伤救治信息三个维度构建创伤本底数据库。利用统计学方法描述创伤的分布规律,结合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开展创伤病人转归的影响因素研究。(二)创伤急诊应急人力资源配置建模研究利用离散事件仿真方法和AnyLogic软件开展创伤急诊应急人力资源配置研究,分析和整合三甲医院急诊创伤救治的基本流程(病人到达医院、预检分诊、病情诊断和病人治疗等阶段),模拟分析专家医生、一般医生和护士等医疗人力数量调整对创伤病人死亡率、急诊滞留时间和人力资源利用率等评估指标的影响,并探索不同瞬时病人流入量的应急人力资源配置优化方案。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文献回顾、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现场追踪、访谈及离散事件仿真等多种方法。研究结果(一)8273例创伤病人分布规律本研究共纳入8273例创伤病人,其中男性4734人(57.2%),男女比例为1.3:1;创伤高发人群为55岁以上者。从创伤机制分析:低处跌倒伤(53.5%)和交通伤(29.0%)是创伤病人的主要伤因。从创伤伤情分析:骨折和骨关节损伤(85.1%)以及皮肤软组织损伤(37.3%)是病人最常见的伤情。从创伤部位分析:四肢(67.2%)和头部(27.5%)是病人最高发的伤部。从伤情严重程度分析:创伤病人以轻伤(41.4%)和中伤(44.1%)为主。从创伤部位数量分析:单一伤6385例(77.2%);多发伤1888例(22.8%)。进一步分析单一伤和多发伤的创伤分布规律发现:≥65岁老年人中单一伤的发生比例最高(33.0%),多发伤病人的高发人群为4564岁(43.9%);单一伤的主要创伤机制为低处跌倒伤(63.6%),多发伤主要系交通伤(51.5%)导致;骨折和骨关节损伤(63.2%)是单一伤病人最主要的创伤伤情,多发伤病人中骨折和骨关节损伤、肺挫伤、血气胸和脏器损伤分别占37.7%、10.9%、5.7%和3.6%;95.9%的单一伤病人AIS评分≤3分,多发伤病人中重伤和危重伤所占比例分别为27.0%和22.9%;1888例多发伤病人中,意识障碍(31.4%)、细菌感染(11.8%)、截瘫(8.2%)、失血性休克(8.0%)等并发症的发生比例均较高,发生重度昏迷的病人占比例为3.3%。从创伤救治信息分析:急诊入院(60.3%)是创伤病人的主要患者来源;创伤病人的院前时间普遍较长,仅2.3%的病人院前时间≤1小时;59.7%的创伤病人住院天数为414天,其中低处跌倒伤、高处坠落伤、锐器伤、交通伤和机械伤住院天数的中位数依次为9天、11天、8.5天、12天和13天;67.9%的创伤病人转归为治愈,1.7%的病人死亡;8273例创伤病人中,并发症以意识障碍(15.4%)的发生比例最高,其次为细菌感染(4.6%)和截瘫(3.5%)。(二)8273例创伤病人转归影响因素分析8273例创伤病人转归影响因素分析提示:昏迷情况、患者来源、并发症和高血压与创伤病人的转归关系密切。其中,重度昏迷病人的死亡风险是意识清楚病人的4.340倍(OR值为4.340,95%CI:1.910,9.864);急诊入院病人的死亡风险高于本地转院病人;患有高血压、呼吸停止、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和细菌感染会增加创伤病人的死亡风险。单一伤创伤病人转归影响因素分析提示:昏迷情况、患者来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和细菌感染与单一伤病人的转归密切相关,这与8273例创伤病人转归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总体一致。对于多发伤创伤病人:创伤机制、院前时间和并发症(呼吸停止、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影响多发伤病人转归的风险因素。其中,相比于交通伤,发生低处跌倒伤的多发伤病人死亡风险更大(OR值为17.971,95%CI:1.207,267.656);院前时间≤1小时的多发伤病人其死亡风险低于院前时间>24小时者;发生呼吸停止、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会增加多发伤创伤病人的死亡风险。(三)创伤急诊应急人力资源配置建模研究创伤病人伤情严重程度构成固定的前提下,当瞬时病人流入量为20人时,应急人力资源配置调整实验提示,合理增加专家医生数量可以显着影响重伤和危重伤病人的死亡率和急诊滞留时间;过多增加一般医生和护士数量对创伤病人死亡率和滞留时间无明显影响,但合理调整一般医生和护士数量可降低危重伤病人的死亡率和缩短急诊滞留时间;医生配置固定,护士数量在默认方案基础上增加时,对病人死亡率和滞留时间的影响均较小。在明确医院服务目标下,瞬时病人流入量为20人时,相比于默认方案(专家医生3人、一般医生6人、护士10人),专家数量增加66.7%、一般医生数量增加33.3%和护士数量减少10.0%是更优应急人力配置方式。瞬时病人流入量为30人时,相比于默认方案(专家医生5人、一般医生9人和护士15人),专家数量增加60.0%、一般医生数量增加11.1%和护士数量减少13.3%是更优应急人力配置方式。瞬时病人流入量为40人时,相比于默认方案(专家医生7人、一般医生12人、护士18人),专家数量增加85.7%、一般医生数量增加50.0%和护士数量增加22.2%是更优应急人力配置方式。研究结论医务人员在创伤病人救治时应考量昏迷情况、并发症、高血压等多种影响创伤病人转归的风险因素,给予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同时,提高对急诊入院病人的救治效率和关注多发伤病人的救护,以降低创伤病人的死亡风险。另外,就如何提高急诊创伤救治效率而言,本文认为可以从医院管理者角度出发,及时针对创伤病人流入量的变化及其伤情严重程度构成情况,合理配置专家医生、一般医生和护士的数量。
陈映琼,陈惜遂,彭贤娟,彭春华[10](2015)在《协同护理模式在创伤性截瘫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在创伤性截瘫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截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协同护理模式进行康复护理,出院随访3个月。[结果]观察组的病人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比对照组少,且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可以减少创伤性截瘫病人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二、23例创伤性截瘫病人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3例创伤性截瘫病人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截瘫病人3期或4期压力性损伤治愈后再发的风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2.1 截瘫压力性损伤资料收集表 |
1.2.2 压力性损伤评价标准 |
1.2.3 资料收集方法 |
1.2.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截瘫压力性损伤病人的一般资料 |
2.2 截瘫压力性损伤病人组间差异性检验 |
2.3 截瘫病人压力性损伤再发风险的多因素分析 |
3 讨论 |
3.1 截瘫病人压力性损伤再发现状分析 |
3.2截瘫病人压力性损伤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
3.3 对治愈后的压力性损伤截瘫病人的护理建议 |
4 小结 |
(2)创伤性骨折患者PTSD的发生特征及对骨折预后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创伤性骨折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与PTSD发生情况 |
前言 |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创伤性骨折患者PTSD对预后的影响分析及与呼吸系统疾病PTSD的比较研究 |
前言 |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创伤性骨折所致PTSD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骨折患者住院原因及相关情况调查表 |
附录二 呼吸性疾病患者住院原因及相关情况调查表 |
附录三 AIS-90评分(简明损伤评分)与ISS评分(创伤严重程度评分)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康复需求量表的编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康复需求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康复需求评估工具研究现状 |
1.3 相关概念 |
1.4 理论基础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意义 |
1.6 研究创新性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质性研究样本选择 |
2.1.2 专家函询样本选择 |
2.1.3 信效度检验样本选择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法 |
2.2.2 半结构式访谈法 |
2.2.3 德尔菲法 |
2.3 研究工具 |
2.3.1 质性研究研究工具 |
2.3.2 专家函询研究工具 |
2.3.3 信效度检验研究工具 |
2.4 量表的发放与回收 |
2.4.1 专家函询阶段 |
2.4.2 信效度检验阶段 |
2.5 资料分析 |
2.5.1 文献资料分析 |
2.5.2 质性研究资料分析 |
2.5.3 专家函询资料分析 |
2.5.4 量表条目及信效度分析 |
2.6 质量控制 |
2.6.1 文献研究阶段 |
2.6.2 质性研究阶段 |
2.6.3 专家函询阶段 |
2.6.4 信效度检验阶段 |
2.7 科研伦理 |
2.8 技术路线 |
第3章 研究结果 |
3.1 文献法 |
3.2 质性研究 |
3.2.1 受访者一般资料 |
3.2.2 访谈结果 |
3.2.3 提取量表条目 |
3.3 专家函询 |
3.3.1 专家一般资料 |
3.3.2 专家积极系数 |
3.3.3 专家权威系数 |
3.3.4 第一轮专家函询 |
3.3.5 第二轮专家函询 |
3.4 信效度检验 |
3.4.1 预试验结果 |
3.4.2 患者一般资料 |
3.4.3 项目临界比值 |
3.4.4 相关分析结果 |
3.4.5 效度分析结果 |
3.4.6 信度分析结果 |
3.4.7 量表可接受度 |
第4章 讨论 |
4.1 量表构建科学性 |
4.2 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
4.3 量表构建可行性 |
4.4 量表的应用 |
第5章 结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叙事护理干预在创伤性截瘫病人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干预方法 |
1.4.1 研究参与人员培训 |
1.4.2 研究人员对病人进行叙事护理干预 |
1.4.2.1 建立咨访关系 |
1.4.2.2 制订叙事计划 |
1.4.2.3 问题外化 |
1.4.2.4 解构 |
1.4.2.5 改写 |
1.4.2.6 制定康复叙事方案 |
1.4.2.7 外部见证人 |
1.4.2.8 治疗文件 |
2 评价指标 |
2.1 负性情绪 |
2.2 病人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指标 |
2.3 资料收集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严重创伤性颈椎高位截瘫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参考文献 |
资料与方法 |
1、纳入标准 |
2、排除标准 |
3、记录内容 |
4、死亡相关因素的选择 |
5、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影响严重创伤性颈椎高位截瘫患者死亡的单因素分析 |
2、影响严重创伤性颈椎高位截瘫患者死亡的多因素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严重颈椎高位截瘫患者常见并发症及发生机制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
致谢 |
(6)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相关概念及操作性定义 |
第三节 理论框架 |
第四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五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六节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的构建 |
第一节 需求问卷初始条目的形成 |
第二节 需求问卷的修改和确立 |
第三章 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的构建 |
第一节 SCI患者康复需求现况调查 |
第二节 健康指导手册的构建和修订 |
第四章 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的试用研究及效果评价 |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方法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第三节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本研究创新点 |
第三节 本研究局限性 |
第四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脊髓损伤健康教育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附录 |
附录一 医学伦理审批报告 |
附录二 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专家询函表 |
附录三 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调查表(终稿) |
附录四 SCI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初稿 |
附录五 SCI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终稿 |
附录六 患者满意度问卷表 |
附录七 护士满意度问卷表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7)丹参联合高渗盐水治疗创伤性截瘫所致压疮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压疮的概念及更新 |
1.2 压疮的流行病学研究 |
1.3 压疮的分期进展 |
1.4 压疮的危险因素 |
1.5 压疮发生的机制 |
1.6 压疮的预防及治疗进展 |
1.7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2章 临床研究 |
2.1 临床资料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脱落标准 |
2.6 伦理许可 |
2.7 研究方法 |
2.8 统计学方法 |
2.9 结果 |
2.9.1 病例完成情况 |
2.9.2 治疗前创面及一般情况分析 |
2.9.3 PUSH评分压疮面积 |
2.9.4 PUSH评分压疮渗液 |
2.9.5 PUSH评分压疮组织类型 |
2.9.6 各组治疗缓解率比较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心理护理在创伤性高位截瘫患者中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护理方法 |
1.2.1 对照组42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 主要是包括: |
1.2.2 观察组4 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 (1) 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2.2 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变化比较 |
3 讨论 |
(9)8273例创伤病人转归影响因素分析与创伤急诊应急人力资源配置建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项目来源 |
四、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概述 |
一、相关概念 |
(一)创伤 |
(二)单一伤与多发伤 |
(三)离散事件仿真 |
二、创伤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创伤应急救治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四、小结 |
第二部分 8273例创伤病人转归影响因素分析 |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
(一)文献回顾 |
(二)回顾性分析 |
(三)统计分析方法 |
二、研究结果 |
(一)8273 例创伤病人分布规律 |
(二)8273 例创伤病人转归影响因素分析 |
(三)单一伤创伤病人转归影响因素分析 |
(四)多发伤创伤病人转归影响因素分析 |
三、讨论 |
(一)8273 例创伤病人分布规律 |
(二)8273 例创伤病人转归影响因素 |
四、小结 |
第三部分 创伤急诊应急人力资源配置建模研究 |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
(一)文献回顾 |
(二)现场追踪与访谈法 |
(三)AnyLogic软件平台 |
二、创伤急诊应急人力资源配置模型构建 |
(一)模型定义 |
(二)模型流程分析 |
(三)模型流程整合 |
(四)模型有效性验证 |
三、创伤急诊应急人力资源配置模型模拟与分析 |
(一)应急人力资源配置调整对创伤急诊救治效率的影响 |
(二)不同瞬时病人流入量的急诊应急人力配置优化方案 |
四、小结 |
第四部分 主要研究结果与研究结论 |
一、主要研究结果 |
二、研究结论 |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工作情况 |
致谢 |
(10)协同护理模式在创伤性截瘫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2.2. 1 评估病人,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
1.2.2. 2 健康知识及技能指导 |
1.2.2. 3 协同心理鼓励及疏导 |
1.3 评价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协同护理模式可以提高创伤性截瘫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 节约医疗资源 |
3.2 协同护理模式可以减少创伤性截瘫病人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其生活质量 |
四、23例创伤性截瘫病人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截瘫病人3期或4期压力性损伤治愈后再发的风险因素分析[J]. 倪亚利,林文君,姜悦,何小兰,缪爱梅,衡晓莎,尹志勤. 护理研究, 2021(21)
- [2]创伤性骨折患者PTSD的发生特征及对骨折预后影响的研究[D]. 王雪.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3]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康复需求量表的编制研究[D]. 刘素敏. 吉林大学, 2021(01)
- [4]叙事护理干预在创伤性截瘫病人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J]. 罗文催,李兵发. 全科护理, 2020(16)
- [5]严重创伤性颈椎高位截瘫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D]. 赵伟. 苏州大学, 2020(02)
- [6]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的构建[D]. 温凤鸾. 苏州大学, 2019(02)
- [7]丹参联合高渗盐水治疗创伤性截瘫所致压疮的疗效研究[D]. 刘江帆. 湖北民族大学, 2019(03)
- [8]心理护理在创伤性高位截瘫患者中的影响[J]. 丁有红.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21)
- [9]8273例创伤病人转归影响因素分析与创伤急诊应急人力资源配置建模研究[D]. 陈海萍. 第二军医大学, 2017(06)
- [10]协同护理模式在创伤性截瘫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 陈映琼,陈惜遂,彭贤娟,彭春华. 全科护理, 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