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华民乡中学161121
面对地理学科新的课程标准与教材,广大地理教师将面对一次新的挑战。新课题不仅要求教师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面对新的课程标准与教材,教师应该如何最优做好教学工作?
一、地理教学应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
传统的地理教学,存在着教师过多讲解、分析和说明的问题,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容易养成思维惰性,从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现象的产生,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担心学生的理解程度,于是就包办代替,结果适得其反。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于学生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
新课程要求地理教师应当实现由重“教”向重“学”的转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从探究问题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主动深入探讨地理问题的机会,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究性的学习中获得知识、能力和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因此,首先要改变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彻底改变满堂灌、满堂问的局面,把时间留给学生。其次,要努力使我们的探究式学习设计得具有综合性,不仅着眼于知识、能力、过程,而且具有人文性。“以学论教”可以使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手段与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在课堂上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二、地理教学应从教师权威教授转向师生之间平等的交往合作
传统的课程标准,将学生视为机械加工的对象和材料,教师将筛选好的已“课程化”的所谓“有用”的知识技能及行为规范向学生强制灌输,只要求学生掌握接受。显然,在传统的课程背景下,几乎没有师生互动知识的产生,在师生关系上表现为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居于“屈从”的地位,课堂缺乏交流合作。
新课程观强调课程是师生之间共建新知识的过程,认为在教学活动中不仅应包括教科书与教学参考书的知识,而且也要包括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互动产生的新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教学生,也从学生身上得到收益,这就意味着新课程将结束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个人的知识将被激活,而且教师与学生产生的新知识在新课程中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教师高高立于“讲台”上、“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必然会改变,要求教师放下“架子”,积极融入到真实的课堂情境中,和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探索、在合作中共同成长。
三、地理教学应从单一的教学方式转向应用多样化的现代教育技术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是传统地理教学方式的真实写照。回顾多年来的教育改革,大多把重点放在教学方法、教育技巧上,忽视了教育工具和手段的改革。今天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恰恰在这个被人遗忘的角落异军突起,令教育大为改观。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是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课程教学目标相联系的。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教育改革的动因,因为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深刻改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其所具有的信息存储量大、检索方便、互动性强的特点与地理教学的需要结合起来,探索地理教学的新途径。
四、地理教学应紧跟时代步伐,更新知识结构
新地理课程标准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整合的课程目标取代了传统的以“知识量”为主的教学目的。新课程主张学生的知、能、情协调发展,强调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这是此次地理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对于地理教师来说,新课程要求我们不仅要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还要具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强化知识的综合能力,着眼学生的未来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合格的公民。
五、地理教学应改革评价方式,以评价促发展
传统的评价方式导致培养的学生应试能力强、应用能力差,不能很好地适应今天科学技术大发展、竞争激烈的社会现实。这种以单一的标准来评价学生的方法,极大地伤害了大多数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它也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新的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既关注学习结果,也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行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强化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六、地理教学应加强教学研究,促进教改成功
教师对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理解最真切、把握最准确,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影响教学效果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地理教师应不断强化研究意识,提高教学研究的水平,不断地把自己塑造成研究型教师或者说是“学者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把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研究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再深入研究,提高教学研究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