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碳氮代谢对夏玉米穗粒数形成的影响机理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作者: 申丽霞
导师: 王璞
关键词: 夏玉米,穗粒数,碳氮代谢,籽粒发育,密度,氮肥
文献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对不同种植密度下、不同施氨水平下、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互作下夏玉米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了研究,从夏玉米的小花分化、花丝生长发育、物质生产和运转、植株体的碳氮代谢水平、不同部位籽粒的发育特点及对顶部籽粒发育的调控等方面对穗粒数形成的生理机制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 穗粒数是玉米产量构成因子中受环境条件影响波动较大的因子,也是调节潜力相对较大的因子。在增加种植密度基础上稳定并提高穗粒数是实现玉米高产的途径之一。穗粒数的变化与穗行粒数、秃尖长、瘪粒数的变化密切相关。施氮量为120~240kg/hm~2时可明显促进夏玉米顶部籽粒的发育,使秃尖缩短、瘪粒数减少,增加穗粒数,增加产量,而施氮不足或过量都使败育粒数增加。 2 夏玉米穗粒数的形成不仅取决于雌穗分化的总小花数、受精的小花数,还关键在于受精后的小花能否正常发育成为有效籽粒。在普通大田栽培条件下,夏玉米分化的总小花数是相对稳定的,但小花受精率、小花结实率和籽粒败育率却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波动较大。施氮量为120~240kg/hm~2时可显著提高分化小花的受精率、结实率,减少籽粒败育率,增加穗粒数。花丝、穗本身的生长发育状况也影响穗粒数的形成,施氮可明显促进夏玉米花丝、穗的生长发育。 3 夏玉米穗粒数的形成与植株体的物质生产能力密切相关,穗粒数与抽丝前后一个月的作物生长速率(PGR)呈正相关。施氮量为120~240kg/hm~2时使夏玉米抽丝前后PGR加快,从而制造较多的同化产物,满足籽粒早期发育及穗粒数形成的需要。夏玉米植株体的碳氮代谢状况影响穗粒数的形成。施氮可明显促进碳氮代谢的关键酶NR、GS及SPS活性的增强,促进叶片、茎秆的碳氮代谢,促进同化产物的积累和运输,促进穗粒数的形成。 4 夏玉米顶部及中下部籽粒在发育早期即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顶部籽粒的鲜重、体积、干物质积累、灌浆速率均明显低于中下部籽粒。顶部籽粒的败育与其所处的不利位势有关,受同化物供应及自身库活性强弱的双重影响。施氮量为120~240kg/hm~2时可明显促进夏玉米顶部籽粒可溶性总糖、蔗糖含量的增加,促进与糖代谢相关的酶活性的增强,促进蔗糖的转化和淀粉的合成,增强籽粒的碳氮代谢能力,促进籽粒发育,减少败育。 5 顶部和中下部小花授粉受精的不同步影响顶部秄粒的发育。人工同步授粉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中下部籽粒的库位优势,增强顶部籽粒对同化产物的竞争力,促进顶部籽粒发育,减少败育。 6 本试验条件下,夏玉米郑单958适宜的种植密度为82500~97500株/hm~2,适宜的施氮量为180~240kg/hm~2。在基施氮基础上,于大喇叭口期和抽丝期分次追施氮效果较佳。
论文目录: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设计
2.1 大田试验设计
2.2 测定项目及方法
第三章 不同氮肥和密度处理对夏玉米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3.1 夏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
3.2 夏玉米的穗部性状
3.3 夏玉米的收获指数和氮素收获指数
3.4 小结
第四章 夏玉米小花分化、花丝生长发育与穗粒数形成的关系
4.1 夏玉米小花分化及穗粒数的形成
4.2 夏玉米花丝及穗的生长发育
4.3 小结
第五章 不同氮肥和密度处理对夏玉米物质生产及籽粒形成的影响
5.1 夏玉米植株体的物质生产
5.2 夏玉米抽丝前后的作物生长速率
5.3 夏玉米籽粒形成的碳氮来源
5.4 小结
第六章 夏玉米植株体的碳氮代谢状况与穗粒数形成的关系
6.1 夏玉米植株体的碳氮代谢
6.2 夏玉米碳氮代谢的关键酶
6.3 小结
第七章 夏玉米籽粒的早期发育与穗粒数形成的关系
7.1 夏玉米不同部位籽粒的早期发育
7.2 不同施氮水平对夏玉米顶部籽粒早期发育的影响
7.3 同步授粉对夏玉米顶部籽粒早期发育的影响
7.4 夏玉米籽粒发育的关键酶
7.5 小结
第八章 讨论与结论
8.1 夏玉米产量与穗粒数及穗部性状的关系
8.2 夏玉米小花分化、花丝生长发育与穗粒数形成的关系
8.3 夏玉米的碳氮代谢状况与穗粒数形成的关系
8.4 夏玉米不同部位籽粒的早期发育及顶部籽粒败育的原因
8.5 施氮及同步授粉对夏玉米顶部籽粒发育的影响
8.6 提高夏玉米穗粒数和产量的密度、施氮量选择
8.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发布时间: 2005-07-18
参考文献
- [1].夏玉米理化参数对连续水分胁迫的响应特征及遥感监测[D]. 李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
- [2].黄淮海平原夏玉米季干旱、高温的发生特征及对产量的影响[D]. 王丽君.中国农业大学2018
- [3].华北平原麦玉两熟区覆盖免耕土壤—作物系统农田耗水与调控[D]. 张海林.中国农业大学2001
- [4].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农户产量差定量及其缩减途径[D]. 赵鹏飞.中国农业大学2016
- [5].增密减氮对高产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及生理机制研究[D]. 魏珊珊.山东农业大学2016
- [6].精确施氮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及机理[D]. 景立权.扬州大学2014
- [7].有机肥施用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D]. 张运龙.中国农业大学2017
- [8].黄淮海农作区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差及其限制因素解析[D]. 刘建刚.中国农业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行距和密度对冬小麦冠层结构、微环境及碳氮代谢的影响[D]. 杨文平.河南农业大学2008
- [2].夏玉米氮肥高效利用机制研究及周年氮素分析[D]. 王启现.中国农业大学2004
- [3].玉米穗库发育同步性及其调控机理[D]. 关东明.中国农业大学2000
- [4].水氮运筹对小麦产量、品质及碳氮代谢的影响与调控[D]. 严美玲.山东农业大学2006
- [5].栽培因子对套作大豆形态、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D]. 王竹.四川农业大学2007
- [6].不同水稻碳氮代谢特征及水稻高蛋白高产优化栽培技术研究[D]. 彭建伟.湖南农业大学2007
- [7].氮肥运筹对两种穗型超高产小麦品种碳氮代谢、产量及品质的调控研究[D]. 马冬云.河南农业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