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研究国人肱骨近端解剖结构关系,探讨其在肩关节置换肱骨头假体植入和肱骨近端骨折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时的定位参考价值。方法:(1).肱骨标本直接测量法,对60具正常成人干燥肱骨标本进行解剖形态学测量:①肱骨头中轴与肱骨结节间沟所成角度的测定;②肱骨结节间沟与肱骨大、小结节联线所成角度的测定;③肱骨结节间沟与肱骨干纵轴所成角度的测定;确定肱骨头中轴与肱骨大结节下方的肱骨外侧平面交点位置,以此点为定位点,④测量定位点到肱骨大结节顶点的距离;⑤测量大结节顶点到肱骨头顶点的距离;⑥测量小结节顶点到肱骨头顶点的距离;⑦测量三角肌粗隆近端到肱骨头顶点的距离;⑧测量定位点到肱骨结节间沟外侧壁的距离;⑨大结节顶点到肱骨头中心的垂直距离;⑩大结节顶点到肱骨头下端的垂直距离。将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2).用X线片测量上述①②③④⑤⑥⑦⑨⑩各项指标。将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将肱骨标本直接测量法与X线片测量法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3).用CT扫描肱骨近端研究肱骨头纵轴与结节间沟的关系结果:(1).肱骨标本直接测量法:①肱骨头中轴与肱骨结节间沟所成角度为58.1°±3.2°,左右及性别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肱骨结节间沟与肱骨大、小结节联线所成角度65.8°±6.3°,左右及性别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肱骨结节间沟与肱骨干纵轴所成角度为9.7°±1.8°,左右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定位点到肱骨大结节顶点的距离为28.3±3.8 m m,左右及性别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⑤大结节顶点到肱骨头顶点的距离为4.5±1.4mm,左右及性别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⑥小结节顶点到肱骨头顶点的距离为13.6±2.8mm,左右及性别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⑦三角肌粗隆近端到肱骨头顶点的距离为100.1±9.5mm,左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⑧定位点到肱骨结节间沟外侧壁的距离为7.5±1.9mm,左右及性别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⑨大结节顶点到肱骨头中心的垂直距离为17.9±3.3mm;左右及性别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⑩大结节顶点到肱骨头下端的垂直距离为32.4±5.3 mm;左右及性别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 .用X线片测量法:X①肱骨头中轴与肱骨结节间沟所成角度为58.7°±3.6°,左右及性别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X②肱骨结节间沟与肱骨大、小结节联线所成角度为65.3°±7.6°,左右及性别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X③肱骨结节间沟与肱骨干纵轴所成角度为8.5°±1.6°,左右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X④定位点到肱骨大结节顶点的距离为26.8±3.5 m m,左右及性别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X⑤大结节顶点到肱骨头顶点的距离为4.6±1.5 mm,左右及性别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X⑥小结节顶点到肱骨头顶点的距离为12.7±2.6 mm,左右及性别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X⑦三角肌粗隆近端到肱骨头顶点的距离为100.9±8.9 mm,左右及性别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X⑨大结节顶点到肱骨头中心的垂直距离为18.2±3.2 mm,左右及性别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X⑩大结节顶点到肱骨头下端的垂直距离为31.8±5.2 mm,左右及性别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骨性标本直接测量法与X线片测量法所得各项数据进行对比统计学分析有无统计学差异(P>0.05)。(3).用CT扫描肱骨近端研究肱骨头纵轴与结节间沟的关系:从肱骨上端开始横行扫描,每3mm一层,共15层,选择相应的8层进行分析:①肱骨近端得出肱骨头纵轴到肱骨结节间沟外侧壁的距离,平均数据分别是: 8.0mm, 7.9mm, 7.6mm,7.5mm, 7.4mm,7.7 mm 7.8mm,8.1mm。②肱骨头纵轴到肱骨结节间沟内侧壁的距离,平均数据分别18.2mm,18.0mm,16.9 mm,15.8mm,16.3 mm,17.5mm,17.7mm,18.1 mm。结论:肱骨近端解剖关系的研究,对于国人肩关节置换术正确掌握肱骨头假体高度及后倾角以及肱骨近端骨折接骨板内固定内置物的定位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