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棉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疗效评价

铺棉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疗效评价

论文摘要

目的:综合评价铺棉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制定铺棉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诊疗和操作标准,促进该法的临床推广应用。并通过该试验的设计和实施,对本次针灸临床试验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讨论。方法:采用中央随机方法,由国家药品临床研究中心(成都中医药大学GCP中心)承担分配隐藏、中央随机和数据管理。成都、广州、武汉三个城市共九个研究中心承担研究任务。本次试验采用了来自成都、武汉共六个研究中心的部分数据。病例收集时间为为2008年1月4日~2008年12月31日。共纳入167例病例,脱落6例,剔除3例,无中止病例。治疗1组采用铺棉灸疗法(n=61),治疗2组采用叩刺拔罐法(n=55),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疗法(n=51)。采用综合疗效评分、疱疹指标、疼痛指标、安全性指标和耐受性指标等对三组进行疗效评价,以综合评定铺棉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应用。结果:基线情况比较:三组基线状况良好,分组均衡,具有可比性(P>0.05)。综合疗效比较:铺棉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有显著疗效,总有效率91.7%,但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铺棉灸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综合疗效评分有显著改善,但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疱疹指标比较:铺棉灸组结痂时间比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短(P<0.05);止疱时间及脱痂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指标比较:①铺棉灸组治疗前后疼痛明显减轻,组间比较治疗后疼痛程度铺棉灸组低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P<0.05)。铺棉灸组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P<0.05)。②在镇痛即刻效应方面,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铺棉灸组镇痛起效时间随之缩短,而镇痛维持时间随之增长。③三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比较,第30、60天随访铺棉灸组低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P<0.05)。第90天铺棉灸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标连续动态观察比较:①铺棉灸组第8-11天和第22天随访,铺棉灸组疼痛强度低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P<0.05)。②三组疼痛缓解程度前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第8-11天及第22、30天随访;铺棉灸组疼痛缓解程度大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第60、90天随访,三组间疼痛缓解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综合疗效评分单项指标的连续观测上,“局部痛”在第8-11天,铺棉灸组优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3天,铺棉灸组“烧灼感”大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疱数目”在治疗第8、9天,铺棉灸组优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丘疹”在第7、8、10、11天,铺棉灸组疗效不如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O.05)。其余单项指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指标比较:三组治疗方法临床安全性均较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耐受性指标比较:三组耐受性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铺棉灸疗法在治疗带状疱疹中具有良好疗效,不差于叩刺拔罐疗法及常规西药疗法(口服伐昔洛韦为主)。在促进带状疱疹结痂时间、降低疼痛强度、减少疼痛持续时间、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方面优于叩刺拔罐组和对照组。铺棉灸疗法临床操作可行性好、安全性高、患者接受度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前景。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英文缩略语表
  • 引言
  • 1 课题来源
  • 2 研究背景
  • 3 关于铺棉灸疗法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试验设计
  • 1.1 研究设计类型
  • 1.2 样本量及其计算的依据
  • 1.3 随机方法
  • 1.4 盲法设计及实施
  • 1.5 对照
  • 2 研究人群
  • 2.1 诊断标准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剔除标准及脱落处理
  • 2.5 研究中止原则
  • 3 试验方法
  • 3.1 中央随机分组
  • 3.2 治疗方案
  • 3.3 随访
  • 3.4 合并用药
  • 3.5 不良事件观察与分析
  • 3.6 研究人员资质情况
  • 4 观察指标
  • 4.1 一般观察项目
  • 4.2 一般体格检查
  • 4.3 安全性观察
  • 4.4 疗效观察指标
  • 4.5 其他指标
  • 5 试验指标评价
  • 5.1 可比性评价
  • 5.2 疗效评价
  • 5.3 安全性评价
  • 5.4 其他指标评价
  • 6 统计分析
  • 6.1 统计分析计划书
  • 6.2 数据录入与提取
  • 7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 7.1 试验方案的优化
  • 7.2 研究影响因素的控制
  • 7.3 实验室指标的质量控制
  • 7.4 研究培训
  • 7.5 保障受试者依从性的措施
  • 7.6 质量控制体系
  • 8 伦理学审查
  • 8.1 伦理审查体系
  • 8.2 受益与风险
  • 8.3 知情同意
  • 8.4 受试者的医疗与保护
  • 9 临床研究流程图
  • 10 试验结果
  • 10.1 受试者入选情况
  • 10.2 可比性分析
  • 10.3 疗效评价
  • 讨论
  • 1 立题依据
  • 2 祖国医学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 2.1 病名来源
  • 2.2 病因病机
  • 2.3 辩证论治
  • 3 关于治疗方法的讨论
  • 3.1 配穴组方的确定
  • 3.2 配穴分析
  • 4 关于特色疗法—铺棉灸疗法的讨论
  • 4.1 概述
  • 4.2 铺棉灸治病机制
  • 4.3 铺棉灸法的临床应用
  • 4.4 选择铺棉灸法的意义
  • 4.5 铺棉灸操作的注意事项
  • 4.6 关于形成铺棉灸疗法操作标准的讨论
  • 5 关于试验结果的讨论
  • 5.1 受试者入选情况
  • 5.2 可比性分析
  • 5.3 疗效分析
  • 6 关于本次针灸临床试验设计讨论
  • 6.1 循证医学对针灸临床试验的指导意义
  • 6.2 临床研究的设计思路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1: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带状疱疹现代研究进展
  • 1 带状疱疹流行病学研究
  •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 2.1 病因学研究
  • 2.2 发病机制
  • 2.3 诱发因素
  • 2.4 特殊部位的带状疱疹
  • 3 治疗
  • 3.1 物理疗法
  • 3.2 药物治疗
  • 3.3 神经节阻滞疗法
  • 3.4 中西医结合疗法
  • 3.5 其他疗法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研究进展
  • 1 中医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 2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
  • 2.1 毫针针刺
  • 2.2 叩刺拔罐
  • 2.3 围刺
  • 2.4 火针
  • 2.5 穴位注射
  • 2.6 电针
  • 2.7 耳穴
  • 2.8 灸法
  • 2.9 综合疗法
  • 2.10 铺棉灸疗法
  • 2.11 特色疗法
  • 3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 3.1 毫针针刺
  • 3.2 电针
  • 3.3 叩刺拔罐
  • 3.4 火针
  • 3.5 穴位注射
  • 3.6 综合疗法
  • 3.7 特色疗法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铺棉灸疗法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1 皮肤疾病
  • 1.1 带状疱疹
  • 1.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 1.3 神经性皮炎
  • 1.4 银屑病
  • 1.5 其他皮肤疾病
  • 2 神经系统疾病
  • 3 其它疾病
  • 4 名家经验介绍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件2:临床评价量表
  • 带状疱疹综合疗效评分
  • 附件3:典型病例
  • 典型病例1
  • 典型病例2
  •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热敏灸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进展[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0(03)
    • [2].浅析热敏灸疗法在热症治疗中的意义[J]. 江西中医药 2020(06)
    • [3].隔药灸疗法的临床文献计量分析[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6(06)
    • [4].独活寄生汤联合督灸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4例[J]. 光明中医 2017(20)
    • [5].热敏灸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概况[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6(01)
    • [6].热敏灸疗法治疗妇科疾病的研究进展[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0(03)
    • [7].督灸疗法浅析[J]. 黑龙江中医药 2018(06)
    • [8].十字灸疗法治疗带下病17例[J]. 中国针灸 2017(08)
    • [9].敷药灸疗法治疗慢性下腰痛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04)
    • [10].隔姜隔药灸疗法治疗肾虚型腰肌劳损临床研究[J]. 新中医 2016(07)
    • [11].大灸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炎症因子影响的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04)
    • [12].中医大灸疗法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评估[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05)
    • [13].近三年督灸疗法的临床研究进展[J]. 光明中医 2015(08)
    • [14].热敏灸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15例[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2(02)
    • [15].挑灸疗法的临床研究进展[J]. 黑龙江中医药 2012(01)
    • [16].大灸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5例临床观察[J]. 四川中医 2012(09)
    • [17].瑶药结合药灸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 湖北中医杂志 2012(11)
    • [18].《回回药方》烙灸疗法探析[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1(02)
    • [19].铺灸疗法治疗小儿遗尿18例[J]. 中医儿科杂志 2008(02)
    • [20].热敏灸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J]. 浙江中医杂志 2013(01)
    • [21].铺灸疗法临床应用概况[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13(03)
    • [22].铺灸疗法的临床应用[J]. 针灸临床杂志 2012(03)
    • [23].热敏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35例[J]. 中国中医急症 2012(10)
    • [24].管灸疗法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01)
    • [25].中药泥灸疗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65例[J]. 中外医疗 2011(11)
    • [26].《中国民间疗法》2019年百华苑"温和灸疗法"专栏征稿[J]. 中国民间疗法 2018(13)
    • [27].热敏灸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 2017(29)
    • [28].温和灸疗法对改善中风虚证型便秘的临床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04)
    • [29].浅谈督灸疗法及注意事项[J]. 中国民间疗法 2017(09)
    • [30].热敏灸疗法的临床研究进展[J]. 新疆中医药 2015(06)

    标签:;  ;  ;  ;  

    铺棉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疗效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