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和根本原则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和根本原则

论文摘要

“以人为本”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作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决策和我国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理论界当前面临的必须加以深入研究的重大的理论课题。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这一核心。因为以人为本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最高目的,是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根本宗旨,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现代化建设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更是社会和谐的现实前提和根本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政治民主、公平正义、机会均等、协调发展等根本原则,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只有在政治民主、公平正义、机会均等、协调发展等原则的规范和指导下,和谐社会的构建才有正确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撑,我们只有将这些原则贯彻落实在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国家的政治、法律等制度的设计中,才能踏上和谐社会构建的现实之途。“以人为本”的核心与“政治民主、公平正义、机会均等、协调发展”等原则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决定着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原则,它要求这些根本原则必须基于这一核心而确立和贯彻;另一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原则必须反映和体现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并为其服务。同时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只有通过这些原则才能转化为和谐社会构建的实践。本文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深入探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核心和根本原则,论证了“核心”与“根本原则”的相互关系以及把握这些关系对我国和谐社会建构的现实意义。本文正是通过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和根本原则的深入探索,以期丰富和谐社会构建的思想基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撑,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找到一条现实之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
  •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 1.1.1 从国际环境看
  • 1.1.2 从国内环境看
  •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 1.2.1 构建和谐社会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
  • 1.2.2 构建和谐社会有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 1.2.3 构建和谐社会有助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 1.2.4 构建和谐社会有助于国家长治久安
  • 1.2.5 构建和谐社会有助于巩固党的社会基础,实现党的历史任务
  • 第2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 2.1 以人为本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最高目的
  • 2.2 以人为本是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根本宗旨
  • 2.3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
  • 2.4 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现代化建设所追求的价值目标
  • 2.5 以人为本是社会和谐的现实前提和根本动力
  • 第3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原则
  • 3.1 政治民主原则
  • 3.1.1 政治民主原则的内涵
  • 3.1.2 政治民主的基本特征
  • 3.1.3 政治民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 3.1.4 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原则
  • 3.2 公平正义原则
  • 3.2.1 公平正义原则的内涵
  • 3.2.2 公平和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
  • 3.2.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公平正义
  • 3.3 机会均等原则
  • 3.3.1 机会均等原则的内涵
  • 3.3.2 机会均等是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和现实前提
  • 3.3.3 社会主义必须为每个公民创设均等的发展机会
  • 3.4 协调发展原则
  • 3.4.1 协调发展原则的内涵
  • 3.4.2 协调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
  • 3.4.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提高协调发展能力
  • 第4章 通向和谐社会的现实之路
  • 4.1 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前提
  • 4.1.1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
  • 4.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 4.2 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原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 4.2.1 “核心”与“根本原则”相辅相成
  • 4.2.2 必须把“核心”和“根本原则”落实在法律制度以及各项方针政策中
  • 4.3 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 4.3.1 能否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是事关和谐社会构建成败的关键
  • 4.3.2 解决社会矛盾必须具备全局意识和战略眼光,排除各种深层次障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析以人为本理念下的教师教学[J]. 牡丹 2020(04)
    • [2].浅谈以人为本司法理念的构建[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9(01)
    • [3].试析艺术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设计文化理念[J]. 美术文献 2018(12)
    • [4].坚持以人为本,促进职工队伍又好又快发展[J]. 青年与社会 2019(19)
    • [5].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J]. 教书育人 2011(17)
    • [6].“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J]. 内蒙古教育 2019(27)
    • [7].以人为本[J]. 中国老年 2018(10)
    • [8].关于以人为本科学内涵的三个重要理论问题的思考[J].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011(00)
    • [9].“以人为本、聚焦安全”全国摄影展获奖作品(一)[J]. 当代矿工 2014(01)
    • [10].“以人为本、聚焦安全”全国摄影展获奖作品(二)[J]. 当代矿工 2014(02)
    • [11].“以人为本、聚焦安全”全国摄影展获奖作品(三)[J]. 当代矿工 2014(03)
    • [12].浅谈如何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促进安全生产工作[J]. 科技视界 2013(26)
    • [13].科技…以人为本[J]. 影像视觉 2012(01)
    • [14].以人为本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J].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3(03)
    • [15].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大学生成长成才工作[J]. 考试周刊 2009(45)
    • [16].《走过这土地》[J]. 广播歌选 2009(01)
    • [17].深入理解“以人为本”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系列讲座(5)[J]. 北京支部生活 2009(05)
    • [18].以人为本,还是以国为本?[J].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10(08)
    • [19].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校园[J]. 吉林教育 2010(18)
    • [20].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核心地位的理解向度[J]. 党政干部论坛 2008(02)
    • [21].“以人为本”的五大理解误区[J]. 北京支部生活 2008(05)
    • [22].煤矿企业思政工作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研究[J]. 山西青年 2020(09)
    • [23].以人为本,构建学校文化新生态[J]. 华人时刊(校长) 2020(06)
    • [24].小学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探究[J]. 读写算 2018(24)
    • [25].以人为本,我们行走在哪里?[J]. 教书育人 2018(14)
    • [26].人在我心间,故我在人间——论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J]. 教师 2017(34)
    • [27].“适合”是以人为本教育的核心主张[J]. 好家长 2017(43)
    • [28].以人为本:实现人的解放的根本路径探究——基于政府、企业、个人的价值定位[J]. 党政干部论坛 2015(06)
    • [29].坚持以人为本 推进素质教育[J]. 新课程学习(下) 2012(01)
    • [30].设计与服装——生活中处处存在设计,无处不能设计[J]. 金田(励志) 2012(05)

    标签:;  ;  ;  ;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和根本原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