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语言中的音位是以母语者的听感为划分依据的,音素与音位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关于人类是如何完成音素与音位之间的对应,这是听觉感知实验希望解决的问题。目前听感实验常使用辨认实验和区分实验的方式进行研究。该实验是人工合成或半合成在某因素(如共振峰、音高、时长等)的参数上等步幅逐渐改变的连续统,请被试进行听感判断。本文以普通话声调为研究对象。前人对普通话声调的研究多以单音节刺激音为听感单位,由于汉语声调音高的相对性这一特征,同时为减小单字中语调对音高的影响,本文的实验是在前人听觉感知实验的基础上,考察真实语言双字组词中的汉语普通话声调的听觉感知范畴。实验选取两个不同调类对立的双音节词语对,按目标字(调类对立的音节)出现在双音节中的不同位置将词语对分为前字组(目标字在前)和后字组(目标字在后);按参照字(双字组词对中声韵调完全一样的音节)的不同调类将词语对分为阴平组、阳平组、上声组、去声组。刺激音调域9st至19st;目标字是11个步长1st的刺激音组成的连续体;具体实验刺激音的半合成按照不同调类之间的听感实验而进行具体设置。通过进行辨认实验及区分实验,对辨认边界位置、边界宽度、最大辨认率、感知范畴、区分峰值和反应时等参数进行分析。本文涉及的实验包括阴平-阳平之间、阴平-去声之间、阴平-上声之间、阳平-上声之间、去声-上声之间、不同时长、雷琴音与真词音对比的听感实验。其中阴平-阳平实验确定了阴平调在起点位置的听感范畴、阴平-去声实验确定了阴平调在终点位置的听感范畴、阴平-上声实验确定了普通话两个平调之间调阶的听感范畴。本文在对这三个实验进行数据整理和结果概述的基础上,总结并分析了阴平调的听感范畴。阳平-上声实验确定了上声调在终点位置的听感范畴、去声-上声实验确定了上声调在起点位置的听感范畴。结合阴平-上声实验结果,本文总结并分析了上声调的听感范畴。同时,结合阴平-阳平实验确定的阳平调的起点位置听感范畴、阳平-上声实验确定的阳平调的终点位置听感范畴,总结阳平的听感范畴;结合阴平-去声实验确定的去声调的终点位置听感范畴、去声-上声实验确定的去声调的起点位置听感范畴,总结去声的听感范畴。由此,我们对汉语普通话各调类的听感范畴有了大致的分析,由此总结了汉语普通话声调的听感格局。除此之外,影响汉语声调听觉感知的因素,也是我们所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我们通过阴平-上声听感中时长因素作用研究的实验,分析了音高和时长因素对阴平-上声听感分界的影响。着重讨论了时长因素在普通话阴平调和上声调之间的听感上的影响作用,讨论仍然分前字对比组和后字对比组进行了分别分析,结果表明在前字组和后字组中时长因素的影响作用程度也有所不同。我们还以阳平-上声的听感分界实验结果为例,从不同选词、不同被试性别、不同选项呈现顺序、不同刺激音播放顺序这几个方面的数据表现来分析不同外部因素对汉语普通话声调的听觉感知影响。另外,我们以阳平-上声的实验为例,对雷琴刺激音与真词刺激音对比实验进行描述和分析。通过对在雷琴音基础上模拟汉语声调的刺激音的听感实验,对比控制了音强与音质因素后的雷琴音实验与之前的真词音实验的结果异同。希望能进一步总结普通话听感的影响因素,并发现更好的、可行的实验方法。据此,我们对影响听觉感知的内部因素、外部语言因素及非语言学因素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总结了汉语声调的听感影响因素。我们认为,除了音高因素之外,汉语普通话声调听感的影响因素还有很多,这些因素对不同调类间感知影响的程度也是各不相同的。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前言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研究课题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1.2.1 听觉感知问题的探讨1.2.2 听觉感知的研究现状1.2.3 听感理论和实验方法综述第三节 本文研究意义和目标1.3.1 研究意义1.3.2 研究目标第四节 研究思路1.4.1 研究内容1.4.2 研究原则1.4.3 研究方法第二章 实验设计第一节 实验材料的选择2.1.1 语音材料选择原则2.1.2 词语选择第二节 刺激音的半合成第三节 实验过程2.3.1 实验被试2.3.2 实验呈现第四节 数据参数的选取2.4.1 辨认实验2.4.2 区分实验第三章 阴平调和阳平调的听感分界实验第一节 实验设计3.1.1 选词3.1.2 刺激音合成第二节 实验结果数据3.2.1 前字对比组3.2.2 后字对比组第三节 实验结果分析3.3.1 总体表现3.3.2 前后字对比组的表现3.3.3 不同参照字调类的表现第四节 小结第四章 阴平调和去声调的听感分界实验第一节 实验设计4.1.1 选词4.1.2 刺激音合成第二节 实验结果数据4.2.1 前字对比组4.2.2 后字对比组第三节 实验结果分析4.3.1 总体表现4.3.2 前后字对比组的表现4.3.3 不同参照字调类的表现第四节 小结第五节 与阴平-阳平组实验的比较第五章 阴平调和上声调的听感分界实验第一节 实验设计5.1.1 选词5.1.2 刺激音合成第二节 实验结果数据5.2.1 前字对比组5.2.2 后字对比组第三节 实验结果分析5.3.1 总体表现5.3.2 前后字对比组的表现5.3.3 不同参照字调类的表现第四节 小结第六章 阳平调和上声调的听感分界实验第一节 实验设计6.1.1 选词6.1.2 刺激音合成第二节 实验结果数据6.2.1 前字对比组6.2.2 后字对比组第三节 实验结果分析6.3.1 总体表现6.3.2 前后字对比组的表现6.3.3 不同参照字调类的表现第四节 小结第七章 去声调和上声调的听感分界实验第一节 实验设计7.1.1 选词7.1.2 刺激音合成第二节 实验结果数据7.2.1 前字对比组7.2.2 后字对比组第三节 实验结果分析7.3.1 总体表现7.3.2 前后字对比组的表现7.3.3 不同参照字调类的表现第四节 小结第八章 汉语普通话各调类的听感范畴第一节 阴平调的听感范畴第二节 上声调的听感范畴第三节 阳平调的听感范畴第四节 去声调的听感范畴第九章 阳平调和上声调的听感分界讨论第一节 不同起点组实验9.1.1 实验设计9.1.2 实验结果9.1.3 小结第二节 起点为11半音的实验9.2.1 实验方法9.2.2 实验结果数据9.2.3 实验结果分析9.2.4 与9半音起点的实验对比第十章 时长因素对听感分界的影响第一节 实验目的第二节 实验设计10.2.1 实验选词10.2.2 刺激音的半合成第三节 实验结果数据10.3.1 前字对比组10.3.2 后字对比组第四节 实验结果分析10.4.1 总体表现10.4.2 前后字对比组的表现10.4.3 不同参照字调类的表现第五节 不同时长的表现10.5.1 实验结果数据10.5.2 实验结果分析第六节 小结第十一章 实验方法对听感分界的影响第一节 不同选词的表现11.1.1 实验结果数据11.1.2 实验结果分析第二节 不同性别的表现11.2.1 实验结果数据11.2.2 实验结果分析第三节 不同选项呈现顺序的表现11.3.1 辨认实验11.3.2 区分实验11.3.3 小结第四节 不同刺激音播放顺序的表现11.4.1 实验结果数据11.4.2 实验结果分析第五节 总结第十二章 雷琴刺激音与真词刺激音对比实验第一节 实验设计第二节 实验数据12.2.1 阴平前字组12.2.2 阳平前字组12.2.3 去声前字组12.2.4 阴平后字组12.2.5 阳平后字组12.2.6 去声后字组第三节 实验结果分析12.3.1 边界位置12.3.2 边界宽度12.3.3 阳平最大辨认率12.3.4 上声最大辨认率12.3.5 区分峰值第四节 小结第十三章 结论第一节 普通话声调的听感格局13.1.1 声调听感范畴边界的不同表现13.1.2 听觉空间与声学空间的比较第二节 普通话声调听觉感知的影响因素13.2.1 内部因素的影响13.2.2 外部语言学因素的影响13.2.3 非语言学因素的影响第三节 结语参考文献致谢个人简历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声调论文; 感知论文; 范畴论文; 边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