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凹陷白垩—第三系含油气系统

江陵凹陷白垩—第三系含油气系统

论文摘要

从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及遥感资料入手,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以盆地分析方法为手段,结合平衡剖面等方法,综合研究江陵凹陷的区域构造地质背景,开展盆地结构特征、盆地原型演化与成盆期研究,对江陵凹陷进行了整体和动态分析,认为江陵凹陷是受公安—松滋断层和丫角—新沟咀断层控制形成的凹陷型断陷盆地。盆地演化经历了晚侏罗—早白垩世的盆地形成阶段;晚白垩—始新世新沟咀组的第一期断陷阶段、荆沙组—荆河镇组的第二期强烈断陷阶段和早第三纪末期与晚第三纪的构造反转与隆升剥蚀阶段。 以板内形变理论为指导,运用构造几何学、构造动力学分析手段和方法。从变形层次的角度,划分江陵凹陷的形变层,分析不同变形层的形变特征与形变史;在此基础上,进行构造样式分类、探索其时空分布规律,研究各形变区各主要形变作用的形变机制与期次以及与油气运移、聚集、保存的关系。提出江陵凹陷具有三个主要形变期:燕山晚期、喜山早期和喜山中晚期,对应发育三个主要不整合面。江陵凹陷发育四组、三个期次的断裂系统,第一期为K2y—Ex时期形成,以张性为主,走向以NE或NEE向为主,近EW向为辅,控制凹陷的构造格局:第二期为Ej—Ejh时期形成,整体表现为张性、平面上以NE向为主;第三期为Ejh末期与末期形成,整体为压扭性,平面上为近SN向或NW向,部分为早期张性断层反转。江陵凹陷盐构造主要形成于荆沙组—荆河镇组时期,至广华寺组末期最终定型,盐构造主要发育在荆州背斜带和南部断洼带两侧,盐构造形成有助于油气运移,同时控制江陵凹陷的油气聚集。 江陵凹陷发育潜江组、沙市组上段—新沟嘴组二套生油岩,潜江组生油岩埋深浅,主体处于未—低成熟阶段。沙市组上段—新沟嘴组下段烃源岩厚度大、分布广。有机质丰度中低,以Ⅲ型干酪根为主。烃源岩主体进入成熟阶段,处于大量生油阶段,是江陵凹陷的主力烃源岩,烃源区分布在以江口—梅槐桥—虎渡河—资福寺为中心的近E—W向区域内,包括荆州背斜带。主力烃源区分布在梅槐桥—虎渡河洼陷,以梅槐桥洼陷为主。江陵凹陷工业油层主要分布在白垩系渔洋组、下第三系新沟嘴组下段。以低密度、低含硫、轻质油为主,原油具高饱和烃含量,低Pr/ph值、高r—蜡烷/α βC30藿烷值,较高C27甾烷含量,成熟度较高等地化特征,白垩系原油与新沟嘴组下段原油同源,均为沙市组上段—新沟嘴组下段烃源岩形成。 据源—储关系,可以将江陵划分三个含油气系统,其中以ES上—EX下→K—EX下—Ej(!)含油气系统为主。根据储—盖空间配置,将ES上—EX下→K—EX下—Ej(!)含油气系统进一步划分三个次级系统,根据源、储、盖圈闭、通道等成藏要素的空间配置,总结了江陵凹陷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含油气系统研究现状
  • 2. 含油气系统研究发展趋势
  •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4. 江陵凹陷含油气系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5. 主要研究内容
  • 6.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一章 区域地质背景
  • 1.1 区域地层发育特征
  • 1.1.1 沉积地层
  • 1.1.2 断陷阶段基性火山岩发育
  • 1.2 区域断裂发育特征
  • 1.2.1 北西向断裂
  • 1.2.2 北东向断裂
  • 1.2.3 南北向断裂
  • 1.3 基本构造区划
  • 1.3.1 江陵凹陷及其周缘重磁场特征
  • 1.3.2 江陵凹陷及其周缘构造区划
  • 1.4 断陷发育特征
  • 1.4.1 A型箕状断陷
  • 1.4.2 B型断陷
  • 1.5 盆地构造与沉积演化
  • 1.5.1 基底结构特征
  • 1.5.2 中新生代构造运动划分
  • 1.5.3 盆地构造与沉积演化
  • 1.6 江陵凹陷层序地层及沉积特征
  • 1.6.1 江陵凹陷层序地层学特征
  • 1.6.2 湖盆层序地层模式
  • 1.6.3 江陵凹陷沉积相分析
  • 第二章 江陵凹陷构造特征
  • 2.1 地震地质解释
  • 2.2 江陵凹陷基本构造单元
  • 2.2.1 构造单元划分
  • 2.2.2 各单元构造特征
  • 2.3 盆地演化
  • 2.3.1 构造运动特征及期次
  • 2.3.2 沉降特征分析
  • 2.3.3 演化特征
  • 2.4 江陵凹陷基本构造样式
  • 2.4.1 伸展型构造样式
  • 2.4.2 压缩型构造样式
  • 2.4.3 复合型构造样式
  • 2.5 局部构造与圈闭特征
  • 2.5.1 局部构造发育状况及圈闭类型
  • 2.5.2 典型圈闭描述
  • 第三章 烃源岩与油源对比
  • 3.1 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评价
  • 3.1.1 有机质数量
  • 3.1.2 有机质类型
  • 3.1.3 有机质的成熟度
  • 3.1.4 烃源岩评价
  • 3.2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 3.2.1 原油族组成特征
  • 3.2.2 正构烷烃与类异戊二烯烷烃分布特征
  • 3.2.3 甾萜化合物组成特征
  • 3.2.4 芳烃化合物分布特征
  • 3.2.5 高分子量正构烷烃分布特征
  • 3.2.6 稳定碳同位素分布特征
  • 3.3 油源地球化学对比
  • 3.3.1 油-油对比
  • 3.3.2 油-源对比
  • 第四章 江陵凹陷含油气系统
  • 4.1 含油气系统划分
  • 4.1.1 油气地质背景
  • 4.1.2 含油气系统划分
  • 上-Ex→K-Ex-Ej(!)含油气系统基本特征'>4.2 Es-Ex→K-Ex-Ej(!)含油气系统基本特征
  • 4.2.1 次级含油气系统区带划分
  • 上-Ex→K-Ex-Ej(!)含油气系统成藏要素分析'>4.2.2 Es-Ex→K-Ex-Ej(!)含油气系统成藏要素分析
  • 4.3 含油气系统模拟
  • 4.3.1 含油气系统模拟方法和参数选取
  • 4.3.2 单井一维埋藏史、热史和成熟史模拟及讨论
  • 4.3.3 二维剖面埋藏史、热史和成熟史模拟及讨论
  • 4.3.4 Es-Ex-Ej-Eq-k(!)含油气系统形成及演化特征
  • 4.3.5 Es-Ex-Ej-Eq-k(!)含油气系统油气充注分析
  • 上-EX→K-EX-EJ(!)含油气系统的成藏作用分析'>第五章 ES-EX→K-EX-EJ(!)含油气系统的成藏作用分析
  • 5.1 典型油气田(藏)解剖
  • 5.1.1 花园油田成藏特征
  • 5.1.2 沙市油田
  • 5.1.3 谢凤桥油田
  • 5.2 通道系统与成藏方式
  • 5.2.1 通道系统
  • 5.2.2 油气成藏方式
  • 5.3 油气运移
  • 5.3.1 矿物流体包裹体研究
  • 5.3.2 油气运移时期
  • 5.3.3 油气运移方向
  • 5.3.4 油气运移指向
  • 5.4 构造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 5.4.1 圈闭形成史
  • 5.4.2 古隆起控油最有利
  • 5.4.3 多期构造活动特别是喜山运动为油气运聚创造了动力条件
  • 5.4.4 火山活动特征及控油作用
  • 5.4.5 盐构造特征及控油作用
  • 5.5 油气成藏模式
  • 5.5.1 成藏期
  • 5.5.2 成藏模式
  • 第六章 油气分布与评价
  • 6.1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 6.1.1 有效烃源岩的分布控制了油气成藏的范围
  • 6.1.2 早期盆地格架控制源、储分布
  • 6.1.3 中晚期盆地构造格架,控制油气的富集
  • 6.1.4 断层的沟通作用对油气成藏起重要控制作用
  • 6.1.5 储层发育是油气成藏的关键
  • 6.1.6 圈闭形成期与油气生成、运聚时期时间上的匹配是控制油气成藏的重要因素
  • 6.1.7 控制荆沙组成藏的因素
  • 6.2 油气富集规律
  • 6.2.1 临近南部洼陷带主要烃源区内的正向构造带及凹陷中隆是有利的油气富集带
  • 6.2.2 早期发育、多期活动、规模较大断裂带两侧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场所
  • 6.2.3 新沟嘴组下段源-储层发育交织带有利于油气富集
  • 6.3 区带评价
  • 6.3.1 评价原则
  • 6.3.2 评价结果
  • 6.4 圈闭评价
  • 6.4.1 评价方法
  • 6.4.2 圈闭评价结果
  • 主要成果与认识
  • 致谢
  • 主要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江陵祭”與“端午節”,不同形式的同一個節日[J]. 国际中国文学研究丛刊 2013(00)
    • [2].小美的大头[J]. 清明 2012(02)
    • [3].唐代江陵地区农业述论[J].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05)
    • [4].为什么说江陵之名不可丢[J]. 世纪行 2010(07)
    • [5].重构课堂——荆州市江陵中学课堂教学改革侧记[J].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6(01)
    • [6].中国端午节与韩国江陵端午祭[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6(07)
    • [7].邱江陵的“履职账单”[J]. 公民导刊 2016(01)
    • [8].迪森投资拟与江陵骏马纸业合资投建热电联产项目[J]. 造纸信息 2015(08)
    • [9].唐代江陵地区的民俗探究[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03)
    • [10].江陵 桃花村里桃花笑[J]. 汽车实用技术 2009(03)
    • [11].江陵之平与西魏北周文化[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
    • [12].“江陵焚书”略考[J].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2010(04)
    • [13].继往开来谱新篇——荆州市江陵中学50年办学侧记[J]. 湖北教育(时政新闻) 2008(12)
    • [14].“江陵焚书”与《金楼子》几个问题的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0(11)
    • [15].江陵遗韵[J]. 中华手工 2010(10)
    • [16].应用新理论和新技术实现江陵凹陷的勘探突破[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 2009(02)
    • [17].洼地腾飞——探访荆州市江陵中学课程改革[J].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2(10)
    • [18].照亮学生成长道路的金色阳光——荆州市江陵中学教师队伍专业精神扫描[J]. 湖北教育(时政新闻) 2008(11)
    • [19].江陵凹陷地下卤水75℃等温蒸发析盐规律研究[J]. 化工矿物与加工 2016(07)
    • [20].文曲江中誉荆楚 百年树人唱大风——湖北省江陵中学推进课程改革掠影[J]. 新智慧 2018(18)
    • [21].唐江陵 创新时代的时空医学[J]. 中国保健营养 2010(07)
    • [22].江陵长沙寺缔构与兴盛考论[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 [23].邱江陵:累并快乐着[J]. 公民导刊 2008(04)
    • [24].文曲江中誉荆楚 百年树人唱大风——湖北省江陵中学推进课程改革掠影[J]. 新智慧 2018(16)
    • [25].江陵凹陷采油措施工艺评价[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08)
    • [26].江陵城池与荆州城市御灾防卫体系研究[J]. 新建筑 2009(03)
    • [27].江陵凹陷重力场特征与成钾构造[J].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0(01)
    • [28].文曲江中誉荆楚 百年树人唱大风——湖北省江陵中学推进课程改革掠影[J]. 新智慧 2018(13)
    • [29].朱莉小镇的风波[J]. 北方文学 2016(09)
    • [30].构造与气候对江陵凹陷古近系蒸发盐沉积的耦合作用[J]. 地质找矿论丛 2019(04)

    标签:;  ;  ;  ;  

    江陵凹陷白垩—第三系含油气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