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变通问题研究

法律变通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围绕着法律变通的概念,法律变通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如何对法律变通制度进行完善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论证,分析了法律变通的制度价值,及其对于现代民族国家建构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本文对现有关于法律变通的理论观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发现现有的法律变通的理论论证的缺憾在于:首先,以前的研究主要采用注释法学和概念法学的方法对有关法律变通的个别条文进行解读,而不是从宪政与法理的角度研究我国民族自治地方法律变通的基本理论、程序规则以及技术方法。其次,以前的研究在现有的宪政框架下以权力作为把握民族自治地方法律变通权的核心范畴,把法律变通等同于立法变通,忽视民族自治地方的司法变通。因此,它虽然可以和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建立内在的逻辑联系,但最终无法说明自身,不能解说自身存在的前提和依据,并最终无法和原生态的民族权利相勾连。最后,忽视了民族自治地方的法律变通制度与我国民族问题的解决和民族关系的处理之间的相关性,也就决定了我们在研究这一问题时采用的是民族国家的视角而不是全球视角,于是很自然地就把法律变通当成解决民族地区发展这一民族问题的手段,而不是把法律变通当成化解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之间矛盾的手段。我们认为应当从法律变通制度设计的目的(解决国家法与民族习惯法的冲突、解决民族问题,实现社会整合)出发,以权利作为把握民族自治地方法律变通权的核心范畴,考察民族自治地方法律变通实践,论述现有的法律变通制度的正当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探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完善法律变通制度的方法。并建构起相应的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变通理论。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导论
  • 第一章 法律变通的本体论阐释
  • 一、法律变通的概念界定
  • (一) 法律变通的语义分析
  • (二) 学界关于法律变通的定义
  • (三) 法律变通的基本分类
  • (四) 法律变通的限定
  • 二、权利抑或权力:法律变通的本质属性辨析
  • 三、法律变通的特征
  • 四、法律变通的构成要素
  • (一) 法律变通的主体
  • (二) 法律变通的客体
  • (三) 法律变通的内容
  • (四) 法律变通的形式
  • 第二章 法律变通的合理性基础
  • 一、法律变通存在的必然性
  • (一) 法律变通的必要性
  • (二) 法律变通的可能性
  • 二、法律变通的功能
  • (一) 法律变通的经济功能
  • (二) 法律变通的政治功能
  • (三) 法律变通的社会功能
  • (四) 法律变通的文化功能
  • 三、法律变通的合理性
  • (一) 法律变通的实质合理性
  • (二) 法律变通的形式合理性
  • 第三章 法律变通的规范性
  • 一、法律变通的原则
  • (一) 法律变通的基础性原则
  • (二) 法律变通的具体原则
  • 二、法律变通的方式与方法
  • (一) 立法变通
  • (二) 司法变通
  • 第四章 法律变通的实践
  • 一、国外法律变通实践概览
  • (一) 资本主义国家法律变通的实践
  • (二) 社会主义国家法律变通的实践
  • 二、我国法律变通实践的考察
  • (一) 变通初步实施阶段(20 世纪50 年代)
  • (二) 法律变通实践的历史转折阶段(20 世纪60—70 年代)
  • (三) 以变通立法为主的综合变通阶段(20 世纪80 年代以后)
  • 第五章 法律变通运作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我国法律变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一) 立法变通权行使不充分
  • (二) 滥用司法变通权
  • 二、法律变通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 立法变通权行使不充分的原因
  • (二) 法律变通权滥用的原因
  • 第六章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法律变通制度的发展
  • 一、全球化的基本属性
  • (一) 全球化的含义
  • (二) 全球化的属性
  • 二、全球化的后果
  • (一) 全球化背景下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的一般理论
  • (二)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冲突
  • (三) 全球化对我国既有法律制度安排的冲击
  • 三、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法律变通制度的效果评析
  • (一) 法律变通制度效果的评价标准与参照系
  • (二) 衡量法律变通制度效果的指标
  • (三) 法律变通制度的效果
  • 四、全球化背景下法律变通制度发展的必要性
  • 五、全球背景下法律变通制度发展的路径
  • (一) 以权利为核心范畴重构法律变通制度体系
  • (二) 以现代宪政制度为核心重构法律变通制度
  • 六、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法律变通制度的完善
  • (一) 完善法律变通的法律规范
  • (二) 完善法律变通制度的运行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后记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相关论文文献

    • [1].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政党认同现状分析——以Z县为例[J].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01)
    • [2].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视域下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的价值维度与实践向度[J]. 甘肃理论学刊 2019(01)
    • [3].民族自治地方金融排斥及其“金融精准扶贫”治理[J]. 社会科学动态 2018(05)
    • [4].四川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J]. 四川省情 2018(07)
    • [5].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问题解构与协调对策[J]. 宁夏社会科学 2016(06)
    • [6].民族自治地方法律变通制度的反思与探索[J].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02)
    • [7].加强我省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对策[J]. 人民之友 2016(Z1)
    • [8].重庆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工作现状及思考[J]. 公民导刊 2016(06)
    • [9].民族自治地方单行条例立法检视——以近三年为样本[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 [10].浅谈民族自治地方行政自治权的完善[J]. 祖国 2017(06)
    • [11].论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发展的“政策驱动”路径[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3(06)
    • [12].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哪些特殊权限?[J]. 浙江人大(公报版) 2012(01)
    • [13].民族自治地方的教育自治权研究[J]. 民族法学评论 2009(06)
    • [14].论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特殊性原则[J]. 考试周刊 2010(30)
    • [15].民族自治地方发展权的理论确立与实践探索[J]. 政治与法律 2019(11)
    • [16].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8(06)
    • [17].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立法的定位与完善探析[J]. 理论导刊 2018(03)
    • [18].四川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前三季度运行总体平稳[J]. 四川省情 2017(12)
    • [19].单行条例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机理分析——以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为例[J].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05)
    • [20].共建共治共享:民族自治地方社会治理的新模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视角[J].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6(03)
    • [21].基于CNKI的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研究可视化分析[J].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16(05)
    • [22].浅析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民族自治地方法治建设[J]. 法制与社会 2014(33)
    • [23].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初探[J]. 经贸实践 2015(07)
    • [24].民族自治地方县域财政自主性研究[J]. 民族研究 2015(05)
    • [25].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自治地方机关作风的探讨[J]. 现代企业教育 2012(15)
    • [26].论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内在互动关系[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3(01)
    • [27].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单行条例立法的考察分析[J]. 理论与改革 2013(02)
    • [28].优化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有益探索——读《民族自治地方社会和谐法治保障若干问题研究》有感[J].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3(02)
    • [29].民族自治市建制推动民族自治地方城镇化建设[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05)
    • [30].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推行开放式决策的路径[J]. 行政与法 2012(04)

    标签:;  ;  ;  

    法律变通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