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研究

北京市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旅游业由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环城游憩带以其独有的地域特征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而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首选之地,成为当今及以后城市周边地区旅游开发的主要潮流。北京城市居民以北京周边为目的地的近距离出游日益增长,环城游憩正成为市民周末和节假日休闲的重要方式,北京郊区旅游业已成为郊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环城游憩带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和成果,然后指出了我国现阶段研究面临的问题,最后介绍了文章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部分首先阐述了环城游憩带的基本概念,然后描述了它的基本特征、动力机制和区位分异,最后简要介绍了与环城游憩带相关的基础理论。第三部分首先运用车程理论确定了北京环城游憩带的范围,然后根据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和量化方法,对北京环城游憩带旅游景点样本进行分类和评价,并得出了各景类评价的总值和均值。第四部分运用计算机软件对景点样本进行空间距离测量和数据分析,得出北京环城游憩带旅游资源空间分布规律,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分析了北京环城游憩带的空间开发模式,把北京环城游憩带由内到外分为三个圈层,并进行了功能定位。按照景观生态学的廊道理论,将北京环城游憩带分为八个扇面,在此基础上选取了22个资源基础好,市场潜力大的景区,着力打造特色旅游精品。第六部分对文章做了总结和展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1.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 研究背景
  • 1.2 现实意义
  • 1.3 学术意义
  • 2.国内外研究动态
  • 2.1 国外研究动态
  • 2.2 国内研究动态
  • 3.环城游憩带研究成果和面临的难题
  • 3.1 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
  • 3.1.1 盖恩模式
  • 3.1.2 前苏联的B.B.罗多曼模式
  • 3.1.3 Clawson&J.knetsch模式
  • 3.1.4 星系模式
  • 3.1.5 吴必虎模式
  • 3.2 我国现阶段研究面临的问题
  • 4.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4.1 主要研究内容
  • 4.2 主要创新点
  • 5.论文思路框架
  • 二、环城游憩带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
  • 1.环城游憩带的概念
  • 2.环城游憩带的性质和特征
  • 2.1 环城游憩带的性质
  • 2.2 环城旅游带的特征
  • 2.2.1 圈层性
  • 2.2.2 集中性
  • 2.2.3 休闲性
  • 3.环城游憩带的动力机制和区位分异
  • 3.1 环城游憩带的动力机制
  • 3.1.1 市场力系统
  • 3.1.2 吸引力系统
  • 3.1.3 支持力系统
  • 3.2 环城游憩带的区位分异
  • 4.环城游憩带的相关理论
  • 4.1 古典区位理论
  • 4.2 现代区域经济理论
  • 4.3 景观生态学理论
  • 三、北京环城游憩带基本概况研究
  • 1.北京环城游憩带的范围
  • 2.北京环城游憩带旅游资源概况
  • 2.1 北京环城游憩带旅游资源分类
  • 2.2 北京环城游憩带旅游资源评价
  • 四、北京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研究
  • 1.北京环城游憩带旅游景点样本空间数据库
  • 2.景点样本空间数据分析
  • 3.北京环城游憩带旅游资源空间分布规律
  • 五、北京环城游憩带开发模式研究
  • 1.北京环城游憩带RMP分析
  • 1.1 资源(R性)分析
  • 1.2 市场(M性)分析
  • 1.3 产品(P性)分析
  • 2.北京环城游憩带开发战略研究
  • 2.1 三大主题旅游圈
  • 2.1.1 近郊历史观光与商务旅游圈
  • 2.1.2 中郊康体娱乐休闲旅游圈
  • 2.1.3 远郊自然观光度假旅游圈
  • 2.2 各郊县特色旅游发展导向
  • 2.3 北京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优化
  • 2.4 特色景区建设
  • 3.北京环城游憩带空间开发模型
  • 六、结论与展望
  • 1.主要研究结论
  • 1.1 北京环城游憩带范围的界定
  • 1.2 北京环城游憩带旅游资源分类利评价
  • 1.3 北京环城游憩带资源空间分布规律
  • 1.4 北京环城游憩带空间开发模式
  • 2.研究的不足之处
  • 2.1 范围界定过于理想化
  • 2.2 资源评价过于人为化
  • 2.3 空间模型过于简单化
  • 3.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北京市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