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资性大学利用社会捐赠问题研究 ——以宁波大学为重点分析

侨资性大学利用社会捐赠问题研究 ——以宁波大学为重点分析

论文摘要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面对经费紧张局面,如何充分利用社会捐赠、分担高等教育成本成为越来越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我国高等学校利用社会捐赠的总体情况,指出利用社会捐赠资金对高等学校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紧接着文章从高等教育捐赠行为的三个主要利益相关主体(政府部门、高等学校自身、捐赠人)着手分别分析了美国和中国台湾地区高等学校利用社会捐赠的相关情况,通过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高校利用社会捐赠工作的对比,总结可以为我们所借鉴的成功经验。文章的第三章对“侨资四校”社会捐赠行为三个主要利益相关的相关行为做了分析描述,并选择宁波大学的具体资料与美国、中国台湾地区的相关数据分别比较,从中寻找出以宁波大学为代表的“侨资四校”在利用社会捐赠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主要不足。文章的第四章是结论部分,主要为政府部门和侨资四校本身就如何更多地争取社会捐赠提出对策建议。文章认为,社会对高等学校的捐赠虽然是一种非投资性的慈善行为,但是每一个捐赠决策都是捐赠行为的利益相关主体(捐赠人、政府部门、高等学校)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捐赠人的捐赠行为各有特点,但是都可以从捐赠“收益”、捐赠“成本”及两者的对比关系上找到依据。作为捐赠行为的直接经济收益方,地方政府部门需要在“培育捐赠环境和捐赠文化”和“对捐赠人的政策性引导和利益保障”两方面采取一系列相关措施,“侨资四校”自身也需要在对内和对外两方面,在加强筹款意识和组织功能的同时,不断拓展捐赠群体,丰富筹款手段。文章研究的创新之处首先在于把捐赠行为中的三个主要行为主体作为一个有机作用的整体来看待,强调三者行为的互动关系,而不是以往研究中的割裂分析,从而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教育捐赠行为的本质。其次在于从西方经济学“经济人”的假设出发,分析捐赠人捐赠行为的“成本”与“收益”,以期能够更加直接地为政府部门和高校提供改进相关工作的方向和依据。文章研究虽力求深入,但是由于研究能力和研究条件所限,在对捐赠人行为心理分析的环节研究深度不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策建议的全面性、建设性和针对性,有待在后续学习和研究中继续深化。此外,高等学校利用社会捐赠是一个系统过程,捐赠资金的具体使用和管理等对捐赠人的捐赠决策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只是由于研究范围所限,文章中并未涉及。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一) 研究背景——兼论我国高等教育利用社会捐赠现状
  • (二) 研究意义
  • (三) 相关概念界定
  • 二、文献回顾与评析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三) 研究现状的中外简单比较
  • 三、研究理论基础、内容、方法与框架
  • (一) 研究的理论基础
  • (二)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框架
  • (三)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美国、中国台湾高等教育利用社会捐赠情况介绍
  • 一、美国高等教育利用社会捐赠现状
  • (一) 美国高等教育利用社会捐赠总体情况
  • (二) 美国高等教育社会捐赠利益相关主体的行为分析
  • 二、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利用社会捐赠现状
  • (一) 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利用社会捐赠总体情况
  • (二) 台湾地区高校利用社会捐赠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分析
  • 三、美国和台湾地区教育捐赠利益相关主体的行为比较及启示
  • (一) 政府部门行为比较
  • (二) 高等学校自身行为比较
  • (三) 捐赠群体构成及行为比较
  • (四) 比较小结及启示
  • 第三章 我国侨资性大学利用社会捐赠现状分析
  • 一、暨南大学、华侨大学、汕头大学利用社会捐赠现状分析
  • (一) 暨南大学利用社会捐赠现状分析
  • (二) 华侨大学利用社会捐赠现状分析
  • (三) 汕头大学利用社会捐赠现状分析
  • 二、宁波大学利用社会捐赠现状分析
  • (一) 宁波大学利用社会捐赠规模及现状
  • (二) 宁波大学利用社会捐赠的相关利益主体行为分析
  • 三、侨资四校与美国、台湾地区高校利用社会捐赠情况比较分析——以宁波大学为例
  • (一) 社会捐赠总额及占学校教育经费收入比重比较分析
  • (二) 捐赠方式上的对比分析
  • (三) 捐赠来源构成对比分析
  • 四、侨资性大学利用社会捐赠的经验与存在问题
  • (一) 侨资四校利用社会捐赠工作的主要经验
  • (二) “侨资四校”利用社会捐赠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四章 提高侨资性大学利用社会捐赠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 一、现有和潜在捐赠群体行为分析
  • (一) 现有主要捐赠群体行为分析
  • (二) 潜在捐赠群体的行为分析
  • 二、政府部门可采取的推进措施
  • (一) 在培育捐赠环境和捐赠文化方面
  • (二) 在对捐赠人的政策性引导和利益保障方面
  • 三、学校自身可采取的改进措施
  • (一) 对内加强筹款意识和组织功能
  • (二) 对外拓展捐赠群体,丰富筹款手段
  • 主要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捐赠人捐赠策略[J]. 中国慈善家 2014(12)
    • [2].受捐赠人特定型网络募捐的法律认可与合理规制——兼论与证券公开发行行为的比较分析[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9(07)
    • [3].我参加的一次捐赠[J]. 中国医学人文 2018(09)
    • [4].打造良性的公益生态圈[J]. 中国慈善家 2017(Z1)
    • [5].如何赢得捐赠人芳心?[J]. 中国慈善家 2015(01)
    • [6].“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筹款运动的战略与举措[J]. 中国高等教育 2017(10)
    • [7].应尽快让政府主导的慈善社会化[J]. 学习月刊 2012(01)
    • [8].为了跃动的科学梦想[J]. 科学中国人 2019(24)
    • [9].基金会的公开透明与公众问责[J]. 社团管理研究 2012(02)
    • [10].我国高校的捐赠收入及捐赠人行为研究[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1(01)
    • [11].本刊点评[J]. 中国民政 2019(08)
    • [12].有效实现捐赠者意图的慈善捐赠工具:捐赠人建议基金[J].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8(02)
    • [13].捐赠人无权撤销捐赠[J]. 社会福利 2015(02)
    • [14].迎接新浪潮——中国捐赠人的策略和实施[J]. 中国发展简报 2014(04)
    • [15].美国对慈善组织的监管及其启示[J]. 管理观察 2013(31)
    • [16].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章程[J]. 环球中医药 2010(01)
    • [17].善行能见度[J]. 瞭望 2009(44)
    • [18].一种境界[J]. 青岛文学 2010(07)
    • [19].让高校捐赠款物使用阳光化[J]. 检察风云 2017(13)
    • [20].论捐赠法律行为[J].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2(06)
    • [21].捐赠型网络众筹中关系亲疏对捐赠金额的影响研究[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22].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美国捐赠人建议基金(DAF)发展优势分析[J]. 社会政策研究 2020(03)
    • [23].微观点·数字[J]. 中国社会组织 2018(13)
    • [24].知名基金会捐赠获取的影响因素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18(17)
    • [25].慈善是一种境界[J]. 商周刊 2010(04)
    • [26].对美国慈善救助事业的近距离考察[J]. 社会观察 2008(01)
    • [27].关于捐赠的法律规定[J]. 中国工会财会 2008(08)
    • [28].让慈善成为阳光下的事业[J]. 江淮法治 2018(18)
    • [29].要对“爱心”负责[J]. 中国监察 2012(12)
    • [30].我国募捐立法与关涉的问题[J]. 求索 2011(03)

    标签:;  ;  ;  

    侨资性大学利用社会捐赠问题研究 ——以宁波大学为重点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