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中医联合医院肾病科血液透析室福建泉州362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集束化护理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CRBSI)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患者作为研究组,对其采取集束化护理,选取2015年5月之前收治未采取集束化护理的60例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CRBSI的发生率。结果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CRBSI发生1例,发生率为1.7%,对照组患者CRBSI发生8例,发生率为15.0%,研究组患者CRBSI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对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能有效减低患者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推广意义。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
血液透析是临床上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主要方法之一,主要是通过将体位的血液引流到体外,使用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透析器,血液与透析液进行对流,达到清除体内代谢物的作用,维持酸碱平衡,再将净化后的血液回输[1]。在既往临床治疗中,常发生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对治疗效果带来严重影响,同时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2]。有大量研究表明[3],对血液透析的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且操作简单,本文通过对我院的血液透析导管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分析其护理效果,现在将分析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患者作为研究组,对其采取集束化护理,选取2015年5月之前收治未采取集束化护理的60例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男34例,女26例,年龄30~78岁,平均年龄(60.5±8.2)岁,置管位置:左侧肱静脉有39例,右侧肱静脉21例,疾病类型:3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7例糖尿病肾病,9急性肾功能衰竭;对照组患者男36例,女24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60.6±8.1)岁,置管位置:左侧肱静脉有38例,右侧肱静脉22例,疾病类型:33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8例糖尿病肾病,9急性肾功能衰竭。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并对预防措施加强管理。研究组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方法:在患者留置血液透析导管之前对一护人员进行手卫生管理,严格根据手卫生办法进行洗手。在患者的治疗中采取无菌操作,采取无菌屏障措施,防止出现交叉感染。护理人员应选取合理的穿刺部位,通常选取患者的右或左侧颈内静脉作为穿刺点,避免股静脉置管,有效降低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护理人员每天对患者的体温进行检测,通过观察评估患者是否有皮肤红肿或疼痛,在必要时进行白细胞计数检测,对带涤纶导管的患者要定期进行消毒和换药,及局部使用抗菌药物。患者在血液透析期间需及时更换敷药,插管部位用纱布覆盖,有汗液或血液渗出时,要及时进行更换。在置入导管后需进行消毒,先使用生理盐水对动、静脉官腔内的残留血液进行冲洗,注入肝素盐水,使用无菌纱布进行包扎。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留置导管的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嘱咐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3观察标准
详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出现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9.0软件对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发生率采用x2检验,若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CRBSI发生1例,发生率为1.7%,对照组患者CRBSI发生8例,发生率为15.0%,研究组患者CRBSI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886,P<0.05)。
3、讨论
血液透析是肾脏替代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使用合理有效的血管通路能有效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率,但长期临床实践发现,在血液透析的过程中,有部分患者会出现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约0.3%~5%,通常出现CRBSI的原因与穿刺部位皮肤的消毒、穿刺部位、手卫生、无菌屏障等相关[4]。当患者出现CRBSI时,会严重影响血液透析的效果,不但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还增加经济负担,严重时导致患者死亡。临床寻找一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CRBSI的发生率,对血液透析的患者具有重要意义。集束化护理是一种综合性的护理、系统化护理,集束化护理通过对护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避免出现任何一个可能导致细菌感染的环节,让护理效果进一步提高。王晓军等[5]研究中显示,通过集束化护理不但降低了血液透析患者CRBSI的发生率,还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在本文分析中,研究组患者CRBSI发生率为1.7%,对照组患者CRBSI发生率为15.0%,采取集束化护理明显降低了CRBSI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中,对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能有效减低患者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邹毓媚,吴益芬,李俊儿等.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7):665-667.
[2]王小连.集束化护理对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6,22(23):94-95.
[3]屠文英.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分析及护理[J].养生保健指南,2016,12(26):103-103.
[4]冷盛君,顾蔷怡.集束化护理对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9):234-235.
[5]王晓君.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20):3090-3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