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山垂直带土壤有机碳与植被有机碳的空间耦合分析 ——以乌鲁木齐河流域为例

中天山垂直带土壤有机碳与植被有机碳的空间耦合分析 ——以乌鲁木齐河流域为例

论文摘要

本文基于GIS和ERDAS技术及模型研究方法,对中天山乌鲁木齐河流域的垂直带的土壤有机碳和植被有机碳分别进行了空间分析,同时,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二者的关系,利用SPSS的相关分析功能和ARCGIS的空间叠加功能分别对植被有机碳与土壤有机碳、比值(易氧化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进行耦合分析。得出的结论包括:1.土壤有机碳的分布有从河源到河口逐渐递减的趋势;而植被有机碳的分布与植被类型联系非常紧密,河流中游的针叶林区是植被有机碳的高值区,荒漠区和高山区皆为低值区。2.计算出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和植被有机碳的储量分别为7.075×1010 kg、2.363×1010 kg。植被有机碳储量大约是土壤有机碳的34%。3.土壤有机碳与植被有机碳的整体相关性不强,但不同的植被区的耦合情况不同,森林区和荒漠区二者都达到较高值,而在高山区则呈相反的趋势。4.植被有机碳与比值(易氧化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的比值)的相关性比较强达到0.753,空间叠加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易氧化有机碳占土壤有机碳比率反映了土壤的供肥能力,由此可以推测植被有机碳与土壤有机碳的联系更多的体现在土壤对植被的供肥能力上,而不是单纯的土壤有机碳的绝对数量的多少。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二章 材料与样品的处理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研究区域地理概况
  • 2.1.2 土壤
  • 2.1.3 地质地貌和气候
  • 2.1.4 水文条件
  • 2.1.5 植被
  • 2.2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以及植被类型的调查归类
  • 2.3 分析项目与方法
  • 2.3.1 土壤有机碳分析测定
  • 2.3.2 土壤样品易氧化有机碳(Eocc)的分析测定
  • 2.3.3 植被有机碳(Vocc)的分析测定
  • 2.4 试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三章 土壤有机碳(SOCC)植被有机碳(VOCC)的空间变异分析
  • 3.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3.1.1 研究思路
  • 3.1.2 技术路线
  • 3.2 软件平台、基础图件与数据准备
  • 3.2.1 软件平台
  • 3.2.2 基础图件和数据准备
  • 3.3 地统计学及其相关的GIS 模块
  • 3.3.1 地统计学简介
  • 3.3.2 ARCGIS9.2 地统计模块简介
  • 3.4 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研究
  • 3.4.1 土壤有机碳及易氧化土壤有机碳密度的计算
  • 3.4.2 基于ARCGIS9.2 土壤有机碳面数据的获取过程
  • 3.4.3 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格局
  • 3.5 植被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研究
  • 3.5.1 确定植被有机碳密度的方法
  • 3.5.2 研究区植被信息的提取
  • 3.5.3 本研究植被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格局
  • 3.6 土壤有机碳储量
  • 3.6.1 目前国内外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研究方法
  • 3.6.2 有机碳储量的计算方法
  • 3.7 植被有机碳储量的计算
  • 第四章 植被有机碳与土壤有机碳的空间耦合分析
  • 4.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4.1.1 研究思路
  • 4.1.2 技术路线
  • 4.2 植被有机碳与土壤有机碳的空间耦合分析
  • 4.2.1 常规统计方法的初步分析
  • 4.2.2 VOCC 与SOCC 的空间叠加
  • 4.3 EOCC/SOCC 与VOCC 的耦合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5.1 基本结论与创新
  • 5.1.1 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
  • 5.1.2 主要创新点
  • 5.2 存在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表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珠江口夏季海陆源有机碳的模拟研究——分布特征、贡献比重及其迁移转化过程[J]. 中国环境科学 2020(01)
    • [2].生物有机碳肥在大白菜上的施用效果[J]. 磷肥与复肥 2020(01)
    • [3].有机碳肥在作物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 2020(02)
    • [4].有机碳肥对保罗兰睡莲开花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 2020(10)
    • [5].有机碳肥对香榧幼林生长影响研究初报[J]. 林业科技 2017(04)
    • [6].生产高质量的有机碳肥 颠覆有机肥传统标准与工艺[J]. 中国农资 2017(35)
    • [7].土壤有机碳破解众多难题[J]. 中国农资 2017(34)
    • [8].植物碳营养系列报道之四 研究有机碳营养 发展有机碳肥[J]. 中国农资 2013(48)
    • [9].森林生态系统植硅体及其封存有机碳研究进展[J]. 生态学杂志 2019(12)
    • [10].砒砂岩与沙重构土体中有机碳的矿化特征[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9(10)
    • [11].变废为肥的法宝——有机碳肥技术[J]. 中国农资 2018(04)
    • [12].大棚作物如何应用有机碳肥[J]. 中国农资 2018(09)
    • [13].有机碳养分组合的肥效研究[J]. 磷肥与复肥 2020(03)
    • [14].有机碳技术与化肥产业结构性改革[J]. 化肥工业 2016(05)
    • [15].连续14年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总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7(01)
    • [16].外源有机碳对植烟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J]. 天津农业科学 2017(06)
    • [17].有机碳肥与农业现代化[J].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15(09)
    • [18].有机碳肥不同用量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18(17)
    • [19].生物炭及秸秆对水稻土各密度组分有机碳及微生物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6(18)
    • [20].弱光照条件下有机碳营养对水稻生长的影响[J]. 土壤通报 2015(04)
    • [21].有机碳肥应用七原则要记住[J]. 中国农资 2018(11)
    • [22].不同退耕年限对菜子湖湿地表土有机碳组分与质量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12(08)
    • [23].耕作方式对紫色水稻土轻组有机碳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2(14)
    • [24].长期施肥下灰漠土矿物颗粒结合有机碳的含量及其演变特征[J]. 应用生态学报 2010(01)
    • [25].西藏草地开垦后土壤表层氮素及有机碳特征研究[J]. 草业科学 2010(09)
    • [26].对“有机碳肥”的探讨[J]. 农业工程技术 2019(02)
    • [27].新型肥料的时代需求与技术创新[J]. 磷肥与复肥 2019(10)
    • [28].不同培养温度下长期施肥红壤水稻土有机碳矿化特征研究[J]. 土壤 2019(05)
    • [29].绿素对西北冰洋海源有机碳埋藏的指示意义[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5(06)
    • [30].有机碳肥重要品种介绍[J]. 中国农资 2017(45)

    标签:;  ;  ;  

    中天山垂直带土壤有机碳与植被有机碳的空间耦合分析 ——以乌鲁木齐河流域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