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左翼十年”在茅盾的文学历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而在这十年间种种芜杂的论争未曾止息,这些论争遮蔽了茅盾的“左翼文学”构建理念,论文参照茅盾参与的几次重大论争,重点探讨1928-1937年“左翼文学”建构过程中茅盾的境遇和姿态。第一章,在“革命文学”论争中,作为共产党的早期党员和具有丰富实践经历的革命工作者,茅盾努力促成“革命文学”地盘的扩大。同时,身为理论家、批评家、翻译家和文学创作者,茅盾关于“革命文学”的认识又独出己见,在“论争”及“创作”并行的特殊境遇中,他灵活地将“申述”和“答辩”相结合,创立了较为成熟的“自述性”批评文体。第二章,“左联”成立后,茅盾清醒地认识到,左翼文人既面临着纠正“革命文学”、“普罗文学”偏弊的任务,也担负着发展壮大“左翼文学”的使命,他自觉地肩起历史赋予的职责,努力规避左翼内部错综矛盾的绑缚,客观回望“左翼文学”的历史,积极展望“左翼文学”的未来,竭力缔造崭新的“左翼文学”。第三章,“文艺大众化”讨论同左翼文人的革命目的和变革新文学的意图密切相关,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态度的同一性”,但不同个体对“大众”其实怀有不同的政治想象。茅盾等人认识和建构的“大众”迥异于“左翼话语”,在提倡“无产阶级艺术”(1925)伊始就有所显现,并继续影响他的左翼文艺观。第四章,“文艺自由论辩”引发了当时人关于“第三种人”、“自由人”等论争,茅盾表面上未曾介入,而实际上他采用“文学的方法”策略性地参与论争,并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茅盾灵活的应对,也从一个侧面映射出当时左翼文人在“政治立场”与“艺术自由”之间难以抉择的迷茫。第五章,“两个口号”论争貌似夹杂着浓厚宗派恩怨的“政治路线”之争,但在茅盾和《文学》同人看来,实为关于“文学”的论争,核心在如何处理“创作与批评”、“理论与实践”等关系。茅盾此时发表在《文学》月刊“文学论坛”上的文论,表明了茅盾作为“作家而同时又是理论家”的形象建构及身份认同,也显露了茅盾个人内在视景的丰富多样。第六章,面对左翼文坛的偏弊,茅盾身为“一个作家”,他主张用“文学的方法”和“小说的形象”来予以纠正,可谓是对症施治,意义自不待言。但茅盾设定的个体在现实处境中难以游刃有余,这种现实和理想的差池也影响着茅盾关于“左翼文学”的想象和“左翼文学”的建构。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文学史视阈中“革命文学”及其结构谱系研究论纲[J]. 当代作家评论 2015(02)
- [2].瞿秋白早期文学创作与发生期的“革命文学”[J]. 瞿秋白研究文丛 2018(00)
- [3].二十年代“革命文学”语境中的托洛茨基[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7(09)
- [4].从“文学革命”的时代转换为“革命文学”的时代(下)——以冯乃超接受日本的大正生命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例[J]. 上海鲁迅研究 2019(02)
- [5].创造社“元老”们倡导的“革命文学”[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3)
- [6].“革命文学”论争与茅盾的革命文学话语再造——以1928年前后茅盾的政治和文学思想为中心[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7].构建“革命文学”的三种想象[J]. 齐鲁学刊 2012(03)
- [8].“文学”如何想象“革命”?——论早期“革命文学”的情节模式[J]. 现代中文学刊 2010(01)
- [9].社会革命思想中的“革命文学”论——以早期共产党人为中心的考察[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9(10)
- [10].鲁迅的“革命文学”与“革命人”的文学[J]. 齐鲁学刊 2017(04)
- [11].创造社和太阳社的“革命文学”论争过程考述——兼论后期创造社五位主力新成员的入党问题[J]. 社会科学论坛 2010(11)
- [12].“革命文学”论争中的“启蒙”意识及其嬗变[J]. 郭沫若学刊 2011(01)
- [13].前“左联”时期“革命文学”作家的唯美主义选择[J].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1(06)
- [14].俄苏-日本-中国:“革命文学”的跨文化之旅[J]. 华文文学 2017(05)
- [15].鲁迅与“革命文学”论争之解读[J]. 长城 2010(04)
- [16].从泛称到特指:“革命”与“革命文学”的历史定位[J]. 天津社会科学 2014(04)
- [17].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价值转向[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 [18].文史结合的多重启示——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革命文学”研究》[J]. 鲁迅研究月刊 2014(09)
- [19].从《文学与革命》到“革命文学”[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06)
- [20].革命视域中的“人的文学”——简评“革命文学”论争,兼及鲁迅的“革命文学”思想[J]. 上海鲁迅研究 2013(02)
- [21].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J]. 郭沫若学刊 2017(04)
- [22].论《山雨》在“革命文学”论争中的发声[J]. 芒种 2017(22)
- [23].两种马克思主义诠释模式的遭遇——解读创造社和太阳社的“革命文学”论争[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1(03)
- [24].鲁迅广州时期与“革命文学”的遭遇及其它[J]. 求索 2012(09)
- [25].“革命文学”论争中的“无产阶级话语”[J]. 大家 2010(03)
- [26].“革命文学”的倡导者瞿秋白[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 [27].“革命文学”新思维——以辛亥革命时期为例[J]. 红岩 2011(S3)
- [28].从“我”到“我们”——对“五四文学”转向“革命文学”的深度思考[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7)
- [29].“群众”的发现与“革命文学”的发生[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8(02)
- [30].“革命文学”与“阶级论”文学观的形成[J]. 襄樊学院学报 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