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小学生人际压力情境的社会认知加工特点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作者: 罗琴
导师: 陈旭
关键词: 小学生,人际压力情境,社会认知加工,加工特点
文献来源: 西南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人际压力的形成与人际交往情境紧密相关,个体对人际压力情境的认知加工对压力应对行为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外对压力情境认知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对人际压力情境的社会认知加工研究较少,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更为缺乏。人际压力情境下的社会认知加工水平是衡量小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社会性发展程度及适应水平的重要标志,研究小学生对人际压力情境的社会认知加工特点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也是人际压力应对机制研究的客观要求。 本研究旨在考察小学生对人际压力情境的社会认知加工特点。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情境测评法,编制小学生人际压力情境问卷,并结合理论构想与访谈资料,设计了小学生人际压力情境测试题,然后实施情境测评。研究结论如下: 1、小学生人际压力情境是由一个多因素组成的结构。从压力来源划分,可以分为人际冲突挫折压力情境、人际约束压力情境、人际比较压力情境、人际期望压力情境和人际适应压力情境。本研究编制的小学生人际压力情境问卷具有较好信度和效度。 2、小学生对人际压力情境的社会认知加工水平表现为行为执行水平最高,解释水平最低;且小学生的社会认知加工水平存在情境类型差异,表现为对人际适应压力情境的认知加工水平最高,对人际冲突挫折压力情境的加工水平最低。 3、小学生对人际压力情境的社会认知加工水平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加工水平上,年级越高,水平也越高;且小学生认知加工人际适应、比较、约束和期望压力情境时年级差异显著,但人际冲突挫折压力情境上的年级差异不显著;各年级小学生对人际约束压力情境、人际期望压力情境的认知加工趋势相近;五年级是人际压力情境认知加工水平发展的高峰期和关键年级。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问题提出
1.1 研究价值
1.2 研究现状
1.3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本研究的总体构想
2 研究一 小学生人际压力情境问卷的编制
2.1 小学生人际压力情境结构的维度构建
2.1.1 质化调查
2.1.2 初始维度
2.1.3 专家咨询问卷
2.2 小学生人际压力情境结构的实证研究
2.2.1 研究目的
2.2.2 研究对象
2.2.3 研究材料
2.2.4 研究方法与程序
2.2.5 统计工具
2.2.6 结果与分析
2.3 关于小学生人际压力情境问卷的讨论
3 研究二 小学生人际压力情境的社会认知加工特点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与程序
3.4 研究结果与分析
3.4.1 小学生对人际压力情境的社会认知加工水平
3.4.2 小学生人际压力情境社会认知加工特点的年级差异
3.4.3 小学生人际压力情境社会认知加工特点的学校类型差异
3.4.4 小学生人际压力情境社会认知加工特点的性别差异
3.4.5 不同压力感受小学生对人际压力情境的社会认知加工差异
3.4.6 小学生对不同类型人际压力情境的社会认知加工水平差异
3.4.6.1 小学生对不同类型人际压力情境的认知加工水平比较
3.4.6.2 不同年级小学生对五种人际压力情境的社会认知加工平水平差异
3.4.6.3 不同学校类型小学生对五种人际压力情境社会认知加工水平差异
4 讨论
4.1 小学生人际压力情境的社会认知加工水平差异
4.1.1 加工阶段的水平差异
4.1.2 情境类型的加工水平差异
4.2 小学生人际压力情境认知加工的年级差异
4.2.1 加工阶段的年级差异
4.2.2 加工情境类型的年级差异
4.3 小学生人际压力情境认知加工的学校类型差异
4.3.1 加工阶段的学校类型差异
4.3.2 加工情境类型的学校类型差异
4.4 小学生人际压力情境认知加工的性别差异
4.4.1 加工阶段的性别差异
4.4.2 加工情境类型的性别差异
4.5 不同压力感受学生对人际压力情境的社会认知加工差异
5 总体讨论与结论
5.1 关于本研究的基本思路
5.1.1 研究对象与内容的确定
5.1.2 研究方法的选择
5.2 情境测评法用于研究儿童社会认知加工特点的优势与不足
5.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5.4 本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5.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8-18
参考文献
- [1].不同人际压力情境下儿童认知偏差对社交焦虑的影响研究[D]. 王晓丹.西南大学2010
- [2].大学生人际压力与网络欺凌的关系:社会兴趣的调节及自卑感中介效应[D]. 高杨.沈阳师范大学2018
- [3].不同人际压力情境下儿童情绪表现规则的研究[D]. 孙倩.西南大学2008
- [4].大学生人际压力对学习倦怠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D]. 骆明阳.浙江师范大学2017
- [5].大学生人际压力及其应对策略特点的研究[D]. 杜松涛.安徽师范大学2007
- [6].大学生心理弹性和人际压力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D]. 刘雅琼.河北师范大学2017
- [7].重庆市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D]. 谌喜兵.西南大学2009
- [8].神经质人格与认知加工偏向研究[D]. 宋海秀.辽宁师范大学2018
- [9].成都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应付方式与抑郁的关系研究[D]. 林莎.四川师范大学2011
- [10].低逆商大学生的认知加工偏向研究[D]. 费燕敏.扬州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中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及其与人际压力、人际压力应对策略关系的研究[D]. 李雪梅.西南大学2006
- [2].社会认知的刻板解释偏差研究[D]. 俞海运.华东师范大学2005
- [3].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人际压力及情绪反应关系的研究[D]. 徐馨琦.首都师范大学2005
- [4].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交往的关系研究[D]. 付梅.安徽师范大学2005
- [5].情感体验对社会认知的影响[D]. 赵凯.吉林大学2005
- [6].不同交往水平的中小学生交往归因特点的研究[D]. 韦耀阳.曲阜师范大学2005
- [7].大学生社会认知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D]. 王炳芳.郑州大学2005
- [8].社会认知方法训练改善小学生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实验研究[D]. 李文芳.云南师范大学2006
- [9].社会认知中内隐态度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 吴明证.华东师范大学2001
- [10].中学生人际压力及其应对策略特点的研究[D]. 王淑敏.西南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