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内侧髌腱旁入路和经髌腱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对比研究

采用内侧髌腱旁入路和经髌腱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对比研究

论文摘要

背景和目的由于进化特点和解剖学的部位,胫骨经常遭受损伤而骨折。胫骨全长的三分之一位于皮下,同时在肌肉的环绕下,它自身的血供很不稳定。位于近端的膝关节和远端的踝关节不允许骨折后存在旋转畸形,因而对复位和固定提出了特殊要求。采用保守治疗的胫骨干骨折经常出现延迟愈合,不愈合或者感染等并发症,而采用髓内钉固定后这些并发症则明显减少。胫骨干骨折多发于青壮年男性,可致残或导致劳动能力丧失,从而产生一系列社会或经济问题。胫骨干骨折的治疗从最初的石膏固定,功能支具发展到钢板螺钉固定,单边或双边外固定的使用。如今,髓内钉固定被广泛的采用。目前交锁髓内钉被认为是治疗Gustilo和AndersonⅠ、Ⅱ、Ⅲ型胫骨干骨折的理想选择。由于开放性骨折在旋转稳定性方面的生物力学特点以及对骨折力线和肢体长度的维持,同时需要早期活动两端关节和无负重锻炼,常采用其他方法治疗。膝前痛被认为是采用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一个最常见并发症。IMIL钉经髌腱入路而影响了髌腱及其腱鞘被认为是导致这一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本文研究的目的是研究进钉时采用内侧髌腱旁切口入路能否降低膝前痛的发生率。材料和方法从2005年11月到2007年2月,共收集胫骨干骨折病人34例,均符合髓内钉固定治疗,病人随机分组行手术治疗。其中18例经内侧髌腱旁入路(MPA),16例采用经髌腱入路(TPA)。3例病人失随访。MPA组1例,TPA组2例。所有31例病人术后均经过最少6个月随访。随访期间,采用两种主观方法(直观模拟刻度评分和损伤评分)和两种客观方法(活动度评分和功能障碍评分)来反映膝前痛程度,活动度和损伤所引起的疼痛程度。功能结果用一系列常规的日常动作来量化。结果14例采用经髌腱入路的病人中13例(92.86%)有膝前痛,18例采用内侧髌腱旁入路的病人中,前膝痛的有13例(72.23%)。膝痛的程度在两组分别为96.43(TPA)和86.12%(MPA)。前膝痛的总发生率为91.27%。各年龄阶段病人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关节活动度和下跪时的疼痛等级评分较为显著。两组间术后任何时期病人在蹲,上下楼梯,久站和行走时的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采用主观评分系统时均发现:损伤后3周和休息后3周,3月和6月时的关节活动度,6月时的下蹲疼痛,6周和6月时的功能状态和6周时的屈曲功能之间的对比均显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结论临床研究发现,在使用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时,内侧髌腱旁切口与经髌腱切口相比较,并不能减少前膝痛的发生率和弥补关节功能的丧失。不同的入路与术后前膝痛的程度和发生率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论文目录

  • ABSTRACT
  • 摘要
  • Part A Intramedullary nail insertion techniques in tibial shaft fractures: Medial parapatellar tendon approach versus Transpatellar tendon approach
  • 1. Introduction
  • 2. Materials and Methods
  • 3. Observations and Results
  • 4. Discussion
  • 5. Conclusion
  • 6. Pictures
  • 7. Tables showing patient profile and study parameters at different follow-up time intervals
  • 8. References
  • Part B Review of the articles on modalities of treatment for tibial shaft fractures
  • 1. Introduction
  • 2. Review of articles
  • 3. References
  • Abbreviations
  • Acknowledgement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关节镜下射频治疗顽固性髌腱腱病的回顾性研究[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7(03)
    • [2].推拿防治髌腱腱病作用机理探讨[J]. 辽宁中医杂志 2015(05)
    • [3].冲击疗法对运动性疲劳后髌腱损伤的疗效研究[J]. 科技视界 2016(25)
    • [4].击剑运动员髌腱末端损伤运动疗法研究[J]. 青少年体育 2020(08)
    • [5].手法治疗髌腱区域疼痛临床观察[J]. 天津中医药 2011(03)
    • [6].水中运动疗法对髌腱腱围炎患者康复作用研究[J]. 福建体育科技 2016(05)
    • [7].髌腱痛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08(04)
    • [8].冲击波用于优秀运动员髌腱末端病治疗的效果观察[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8(07)
    • [9].针刀为主治疗运动员髌腱周围损伤15例疗效观察[J]. 浙江中医杂志 2013(08)
    • [10].体外冲击波治疗运动员髌腱腱围炎与髌腱末端疾病疗效探讨[J]. 实用医技杂志 2010(12)
    • [11].连续跳跃条件下兔髌骨髌腱结合部组织形态学及相关生长因子表达特征[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6(02)
    • [12].低强度脉冲超声促进兔髌骨-髌腱连接点纤维软骨愈合的形态学分析[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08)
    • [13].自体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30例临床分析[J]. 亚太传统医药 2009(08)
    • [14].综合疗法治疗运动员髌腱末端病的临床观察[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10)
    • [15].低强度循环载荷训练对髌骨髌腱结合部损伤和髌骨微细结构的影响[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6(02)
    • [16].浅析举重运动员髌腱末端病的防治[J]. 新教育 2010(10)
    • [17].髌腱损伤的低场磁共振诊断[J].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1(02)
    • [18].青少年篮球运动员髌腱末端病的治疗和预防[J]. 青少年体育 2016(11)
    • [19].专业运动员髌腱末端病保守疗法的超声随访[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5(05)
    • [20].无病理状态下髌腱双侧断裂一例[J]. 实用医技杂志 2011(03)
    • [21].关节镜辅助下治疗急性髌腱胫骨结节侧止点撕脱18例[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06)
    • [22].双侧髌腱创伤后迟发性断裂经改良外固定架固定并修复1例报告[J]. 中国医疗前沿 2011(17)
    • [23].早期制动对髌骨-髌腱连接点损伤修复中巨噬细胞聚集的影响[J]. 广东医学 2013(18)
    • [24].穿戴髌腱加压带对跳跃动作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 [25].运动处方联合针灸治疗运动员髌腱损伤的临床效果[J]. 内蒙古中医药 2017(08)
    • [26].采用综合措施及分期修复方法修复髌腱部复合组织缺损[J]. 东南国防医药 2014(03)
    • [27].关节镜下应用骨-髌腱-骨复合物重建舰艇官兵膝前交叉韧带[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10(04)
    • [28].离心训练治疗髌腱末端病的系统评价[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6(01)
    • [29].贴扎技术结合针刀治疗运动员髌腱末端病疗效观察[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07)
    • [30].毫针焠刺法结合推拿手法治疗髌腱腱病1例[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8(23)

    标签:;  ;  ;  

    采用内侧髌腱旁入路和经髌腱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对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