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研究对树脂吸附法处理工业咖啡因甲基化母液的新工艺进行了可行性探讨,并对树脂的吸附、解吸、再生过程进行了工艺优化。选用几种代表性的树脂分别对工业咖啡因甲基化母液进行吸附、解吸,选出了处理能力最强、解吸效果最好的极性大孔吸附树脂XDA-8作为吸附剂。通过静态实验探讨XDA-8树脂对咖啡因的吸附、解吸的最佳工艺条件发现:在pH环境为6~7的溶液中,该树脂对咖啡因的饱和吸附量最大、吸附能力最好,咖啡因甲基化母液的pH=7,可以直接进行吸附;热力学分析发现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对吸附过程的拟合度良好,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最大理论吸附量为432.9mg/g干树脂;吸附过程中ΔH、ΔG、ΔS均恒为负值,说明XDA-8树脂吸附咖啡因的过程为放热过程,升高温度不利于吸附;静态解吸实验得出最佳的解吸剂为60%乙醇,解吸温度70℃;动力学分析表明XDA-8树脂吸附咖啡因的前期以膜扩散控制为主,吸附后期主要受粒子内扩散影响。以工业咖啡因甲基化母液进行动态实验,发现内径10mm、内装25mLXDA-8树脂的吸附柱一次能处理约150mL,即6BV(BV—树脂体积的倍数)体积的母液;吸附时,咖啡因甲基化母液的最佳流速为2.0~3.0BV/h;70℃下用80mL左右的60%乙醇对树脂柱进行解吸,效果良好,最佳解吸流速为1.5~2.5BV/h,解吸率在97%以上。树脂在吸附、解吸后,可用吸附后的6BV左右的废水进行淋洗,淋洗流速3BV/h,使树脂得到简单再生,树脂的吸附能力恢复良好;树脂连续简单再生5次后需用酸、碱交替浸泡、淋洗的方法进行一次强化再生。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树脂吸附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所致并发症的探讨[J]. 柳州医学 2009(01)
- [2].浅谈树脂吸附塔的设计与定型化[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12)
- [3].基于氟铝配位的鳌合树脂吸附氟的可行性分析[J]. 广州化工 2020(12)
- [4].某矿井水微量氟化物处理技术[J]. 山西化工 2019(06)
- [5].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锆、铪分配系数研究[J]. 铀矿冶 2016(04)
- [6].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稀硫酸中铁离子的热力学和动力学[J].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2(09)
- [7].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铬(Ⅵ)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J]. 应用化工 2013(01)
- [8].312树脂吸附钒的行为研究[J]. 稀有金属 2009(03)
- [9].用4-氨基-1,2,4-三唑树脂吸附Re(Ⅶ)[J]. 铀矿冶 2008(02)
- [10].催化吹脱-树脂吸附处理酚氨废水试验研究及其中试应用[J]. 环境科技 2018(04)
- [11].110~*树脂吸附镥的行为研究[J]. 湿法冶金 2008(03)
- [12].茜素红-S螯合形成树脂吸附测定地质样品的金、铂和钯[J]. 贵金属 2019(04)
- [13].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氨氮的性能[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 [14].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铵性能研究[J]. 环境工程 2014(01)
- [15].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锰(Ⅱ)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J]. 中国锰业 2010(02)
- [16].D_(302-Ⅱ)树脂吸附铼的性能研究及应用[J]. 稀有金属 2012(04)
- [17].巯基树脂吸附—异戊醇萃取光度法测定金[J].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0(02)
- [18].响应面法优化树脂吸附红枣黄酮工艺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2(06)
- [19].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黄连素废水中铜离子的研究[J].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17(02)
- [20].D201树脂吸附钒(V)的过程[J]. 有色金属 2010(01)
- [21].树脂吸附环己酮中己醛的研究[J]. 化学工程师 2008(03)
- [22].树脂吸附法提取栀子花油及其成分分析研究[J].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18(03)
- [23].模拟缫丝废水中丝胶蛋白的树脂吸附分离[J]. 食品工业科技 2017(10)
- [24].D296树脂吸附分离锆铪试验研究[J]. 湿法冶金 2015(06)
- [25].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柠檬酸中的硫酸根离子[J]. 应用化工 2013(06)
- [26].Amberlite IRC-50树脂吸附与解吸ε-聚赖氨酸的过程优化[J]. 过程工程学报 2016(04)
- [27].外界环境对树脂吸附游离酸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 2009(12)
- [28].柠檬酸法脱硫中硫酸根的树脂吸附研究[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5(08)
- [29].D201树脂吸附钒(Ⅴ)的行为研究[J]. 矿冶工程 2010(05)
- [30].110~*树脂吸附铜的行为研究[J]. 湿法冶金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