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与碰撞 ——冷战时期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结盟外交研究

合作与碰撞 ——冷战时期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结盟外交研究

论文摘要

同盟是国际政治的重要现象之一,同盟理论也是国际政治理论的重要分支。然而,作为国际体系的重要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结盟外交历程却由于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学界长期以来一直少有触及,这不能不说是同盟研究的一大空白和缺憾。本文在新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结盟外交的实践基础上,尝试提出一种全新的中国结盟外交的分析框架和理论基础,即“背反式同盟”分析模式和“矛盾论”思想。论文在对一般性“同盟”现象及其总体把握的基础上,从定义、基础与前提、运作与解体、价值和效用等方面对“背反式同盟”进行考察,认为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同盟关系强烈地体现了“背反”效应,即促成同盟形成和巩固的动因也成为导致同盟关系恶化的因素和缘由。首先是意识形态。中国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同盟关系是以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共同信仰为前提的,这种观念和认知的高度一致性本可以使同盟的共同体意识大大增强,但对马列主义的不同诠释又成为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冲突的导火索,从观念之争发展到国家间矛盾,促发了同盟的解体。其次是安全因素。捍卫中国的国家安全是中国结盟的重要动因。但随着对中国安全威胁来源的改变,盟友和敌人的角色也在发生转换。原先的盟友变成了敌人,而原来的敌人却变成了联合的对象。最后是国内因素。社会主义国家之间要发扬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精神,因此,援外和受援是同盟关系的主要体现和内容。外援虽然能够帮助巩固受援国的国内政权,促进受援国更快发展,但与之相伴而来的外来渗透和影响又使得受援国异常敏感和担心。而对于援助国来说,援外虽然会赢得别国好感,促进同盟关系,但过度援助会加重本国负担,激化党内和国内矛盾。中国的结盟过程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上述国内因素的影响和困扰。从中国的角度分析,造成同盟上述“背反”现象的理论基础就是“矛盾论”思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习惯用“矛盾”观点看待和处理包括同盟关系在内的许多重大事物。这种具有辩证法色彩的思想本来可以使中国更加灵活和稳妥地处理同盟关系中的合作与冲突,但50年代后期,随着毛泽东对矛盾“斗争性”一面的片面强调以及上述三种因素的自身矛盾,同盟冲突性的一面被放大和激化,造成中国在同盟关系中往往表现出固执和僵硬的行为,客观上加速了同盟的分化和解体。本文在建构中国“背反式同盟”分析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四组案例透视冷战期间中国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结盟方式与形态,并由此验证同盟的相关命题和“矛盾论”作为解释中国结盟外交行为的理论工具的有效性。当然,由于同盟涉及到不同的国家,每个国家具体的情况和利益各不相同,所以同盟“背反式”效应体现的程度和结果也不尽一致。但总体来说并不妨碍论文总体分析框架和理论基础的成立。本文认为,新中国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结盟历程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冷战特殊的性质制约和影响了中国的外交战略选择,也造成了意识形态和安全因素在国家关系中的重要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随着冷战的结束和社会主义阵营的不复存在,中国不会再走过去结盟外交的老路。但通过对过去结盟历程的深刻反思,中国可以汲取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更好地把握当前“伙伴关系”外交战略的内涵与实质,更好地为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服务。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论文选题及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三、总体设计和研究方法
  • 四、论文的创新之处和难点
  • 五、论文架构和章节安排
  • 第一章 “背反式同盟”:中国结盟外交分析模式的提出
  • 第一节 同盟现象及其总体考察
  • 一、同盟的定义与内涵
  • 二、同盟的前提与基础
  • 三、同盟的运作与解体
  • 四、同盟的总体特征
  • 小结
  • 第二节 “背反式同盟”现象及其总体考察
  • 一、“背反式同盟”的定义与内涵
  • 二、“背反式同盟”的前提与基础
  • 三、“背反式同盟”的运作与解体
  • 四、“背反式同盟”的总体特征
  • 第三节 “背反式同盟”的思想基础:矛盾论
  • 一、“矛盾”思想的历史探源
  • 二、毛泽东的“矛盾论”及其在同盟行为中的体现
  • 小结
  • 第二章 中苏同盟:从兄弟到对手
  • 第一节 同盟的缘起:多重因素下的必然
  • 第二节 同盟的过程:从“蜜月”到“反目”
  • 1953:中苏走向全面合作'>一、19501953:中苏走向全面合作
  • 1957:“蜜月”与“隐忧”'>二、19541957:“蜜月”与“隐忧”
  • 1964:矛盾激化'>三、19581964:矛盾激化
  • 第三节 同盟的结局:走向对抗
  • 第四节 中苏同盟的“背反”模式探讨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朝同盟:微有起伏的友谊
  • 第一节 同盟的缘起:国家安全和国际主义
  • 第二节 同盟的过程:和弦与变奏
  • 1959:深化合作'>一、19501959:深化合作
  • 1961:倾向性中立'>二、19601961:倾向性中立
  • 1964:站在中国一边'>三、19621964:站在中国一边
  • 1968:风云突变'>四、19651968:风云突变
  • 第三节 同盟的结局:步入正常
  • 第四节 中朝同盟的“背反”模式探讨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越同盟:后方转化为前线
  • 第一节 同盟的缘起:国家安全和国际主义
  • 第二节 同盟的过程:援助与摩擦
  • 1953:援越抗法'>一、19501953:援越抗法
  • 1959:短暂的妥协'>二、19541959:短暂的妥协
  • 1964:“同志加兄弟”'>三、19601964:“同志加兄弟”
  • 1969:争夺与分歧'>四、19651969:争夺与分歧
  • 第三节 同盟的结局:分道扬镳
  • 第四节 中越同盟的“背反”模式探讨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阿同盟:海内知己到形同陌路
  • 第一节 同盟的缘起:志同道合
  • 第二节 同盟的过程:知己与嫌隙
  • 第三节 同盟的结局:貌合神离
  • 第四节 中阿同盟的“背反”模式探讨
  • 本章小结
  • 结语
  • 一、比较与考量下的中国结盟模式思考
  • 二、中国结盟外交的总体评价
  • 三、历史的启迪与当前中国的外交战略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美国东亚地缘战略与美-菲同盟关系[J]. 世界地理研究 2017(05)
    • [2].美菲同盟关系的战略转型与南海问题[J].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16(06)
    • [3].迷信同盟关系 日本选错了路[J]. 老友 2017(03)
    • [4].土耳其与北约:跛脚的同盟关系[J]. 世界知识 2020(02)
    • [5].特朗普“购岛风波”及其对丹美同盟关系影响[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6].美国亚太同盟关系衍化新趋势[J]. 国际问题研究 2016(02)
    • [7].心理教育同盟关系:心理健康教育新概念[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 [8].杜特尔特执政后美菲同盟关系演变[J]. 和平与发展 2019(04)
    • [9].浅谈盛世才政权与苏联同盟关系的演变[J]. 金田 2013(08)
    • [10].浅析美泰同盟关系演变及其中国因素[J]. 中国西部科技 2013(10)
    • [11].修复与强化:美韩同盟关系的新发展[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 [12].美韩同盟关系的演变和前景[J]. 当代世界 2011(01)
    • [13].中小学心理教育同盟关系建立的策略及应用调查研究[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12)
    • [14].浅析“9·11事件”后的美澳同盟关系[J]. 法制与社会 2009(30)
    • [15].行贿非罪化探究——基于实务中破解行贿与受贿同盟关系的思考[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9(04)
    • [16].美国亚太同盟关系衍化新趋势(英文)[J]. China International Studies 2016(02)
    • [17].教练式教学唤醒学生“心能量”的策略与方法浅议[J]. 教育革新 2018(10)
    • [18].特朗普政府美日同盟关系探析[J]. 东北亚学刊 2020(01)
    • [19].杜特尔特执政后菲美同盟关系变化及原因探析——基于威胁感知视角[J]. 学理论 2019(03)
    • [20].美日强化同盟关系将是长期趋势[J]. 世界知识 2015(13)
    • [21].心理教育同盟关系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5(04)
    • [22].试析冷战时期的美台同盟关系[J]. 宜春学院学报 2019(02)
    • [23].美菲同盟关系的强化及中国的对策解读[J]. 领导科学论坛 2015(05)
    • [24].美国出口现重大转折[J]. 中国远洋航务 2011(01)
    • [25].1950年代美日同盟关系调整:基于驻日美军视角[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
    • [26].美土关系会去同盟化吗?[J]. 当代世界 2018(11)
    • [27].特朗普执政后美欧同盟关系的新变化及其总体特征[J].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2019(06)
    • [28].教育同盟关系建立的策略[J]. 新课程(中) 2011(02)
    • [29].“美日同盟关系新变化及其影响”研讨会在京召开[J]. 世界知识 2015(12)
    • [30].特朗普执政后美欧同盟关系的新变化及其影响[J]. 当代世界 2019(03)

    标签:;  ;  ;  

    合作与碰撞 ——冷战时期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结盟外交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