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利用TEMP-6型和ETIGO-Ⅱ型强流脉冲离子束(High-Intensity Pulsed Ion Beam-HIPIB)装置分别产生加速电压为300kV,脉冲宽度为70-80ns,束流密度为60-500 A/cm2,能量密度为1-12J/cm2和1MV,50-60 ns,1500 A/cm2,~90 J/cm2的HIPIB,通过金属材料、石墨及氧化物涂层烧蚀特性的实验研究,揭示了烧蚀表面形貌和相结构的变化规律,结合表面烧蚀过程的理论计算,进一步探明了HIPIB与材料相互作用机理。依据HIPIB辐照的表面烧蚀作用,拓展HIPIB在材料表面改性方面的应用。 采用100-200 A/cm2,1-5次和1500 A/cm2,1-3次的HIPIB辐照金属Ti的实验研究发现,表面微观几何不均匀性,如微凸、镶嵌碎屑等的选择烧蚀而产生液滴喷射,造成了100 A/cm2条件下表面形貌以烧蚀坑为主:辐照强度增加到200 A/cm2时,表面呈现以波浪状起伏为主的烧蚀形貌:进一步增加辐照强度至1500 A/cm2,束斑中心区域因均匀烧蚀而较平坦,而在周围区域形成烧蚀坑与波浪起伏混合的形貌特征。200A/m2条件下,随着辐照次数从1次增加到5次,表面逐渐趋于光滑、平整。金属Ti辐照表面的相结构均为单一α-Ti相。采用60-200 A/cm2,1-50次和50-90 J/cm2,1次的HIPIB分别辐照金属间化合物γ-TiAl,合金中低熔点元素和晶界造成了局部区域的择优加热、熔化和蒸发等不均匀热效应,除导致合金表面形成烧蚀坑和波浪状起伏等表面烧蚀特征外,还出现严重的沿晶界开裂现象。低熔点Al元素的择优烧蚀,导致γ-TiAl烧蚀表层依次形成了Ti3Al和Ti2Al相。采用300-500 A/cm2,1-5次的HIPIB辐照GH33高温合金,烧蚀表面形貌的变化规律与金属Ti相似,但烧蚀坑尺寸较大,且边缘较模糊;烧蚀表面仍为单一γ相。合金元素的选择烧蚀虽对表层相结构无明显影响,但影响了烧蚀表面形貌的形成过程。基于焓法建立了HIPIB辐照材料相变传热的二维轴对称模型,计算了能量密度为0.1-120 J/cm2条件下金属Ti的表面烧蚀过程。计算结果表明,金属Ti熔融和烧蚀的临界能量密度分别为0.2和0.7 J/cm2。在70 J/cm2条件下,模拟计算1-10次辐照的烧蚀质量与实验测量值基本相符。 采用200-350A/cm2,1-5次和1500A/cm2,1次的HIPIB辐照石墨实验研究,Raman光谱分析表明,350A/cm2,2次以上辐照的表面在波数为1100至1700 cm1-范围内出现了一个非对称的宽化峰,石墨表面发生显著的相结构变化,形成了类金刚石(Diamond-like Carbon-DLC)。表面形貌观察表明,200 A/cm2条件下,表面局部区域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强脉冲离子束辐照钛靶表面凹坑形成机理研究[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 [2].铸态AZ31镁合金强流脉冲离子束改性[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2(02)
- [3].强流脉冲离子束轰击对钛合金表面的损伤研究[J].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2011(03)
- [4].强流脉冲离子束能量密度分布的红外诊断[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07)
- [5].强流脉冲离子束辐照GH3536表面改性研究[J].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2013(04)
- [6].强流脉冲离子束辐照钨靶温度场演化数值研究[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 [7].脉冲离子束辐照致TiD_2膜力学性能的变化[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7(01)
- [8].强流脉冲离子束辐照金属材料表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 热加工工艺 2013(10)
- [9].强流脉冲离子束辐照WC-Ni硬质密封材料表面改性研究[J]. 金属学报 2011(07)
- [10].强流脉冲离子束辐照双层靶能量沉积的数值模拟[J]. 物理学报 2008(08)
- [11].M2高速钢强脉冲离子束表面改性及其耐磨耐蚀性[J].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10(02)
- [12].纯钨及氧化物弥散强化钨合金对瞬态热负载的响应[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 [13].强流脉冲离子束辐照TA1与TC4表面形貌特征[J].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2014(05)
标签:强流脉冲离子束论文; 金属论文; 石墨论文; 类金刚石论文; 热障涂层论文; 辐照论文; 烧蚀论文; 表面形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