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血压组别的颈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与脉象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不同血压组别的颈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与脉象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Wave Intensity技术检测所得到的不同血压组别的颈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AI)与脉象仪检测的脉象参数及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高血压等级、生化指标等一般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判断脉象参数在评价动脉弹性上的价值,积极促进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及中医现代化研究。方法:1、采集应用Wave Intensity技术检测138例样本颈动脉所得的AI数据,其中血压高组患者86例,血压正常组52例;2、采集应用国产DDMX-100型脉象仪检测的脉象参数;3、收集所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高血压等级、生化指标等一般临床资料;4、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多元相关分析、多重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结果:1、调整Sex、Age、SBP、DBP、PP、BMI等因素对高血压组AI与脉象参数相关性的影响,对高血压组AI与脉象参数进行多元相关分析得出AI与t5、w2/t呈正相关(rt5=0.225,p<0.05;rw2/t=0.230,p<0.05);与h5、h5/h1、w2呈负相关(r h5=-0.393,p<0.01:rh5/h1=-0.444,p<0.01;rw2=-0.389,p<0.01)。2、调整Sex、Age、SBP、DBP、BMI等因素对血压正常组AI与脉象参数相关性的影响,对血压正常组AI与脉象参数进行多元相关分析得出AI与t3、t4、t5、W1呈正相关(rt3=0.595,p<0.01;rt4=0.292,p<0.05;rt5=0.318,p<0.05;rwl=0.541,p<0.01);与h1、h2、h3、Ad、A呈负相关(r hl=-0.368,p<0.05;rh2=-0.330,p<0.05;rh3=-0.327,p<0.05;r Ad=-0.322,p<0.05;r A=-0.410,p<0.01)。3、调整Sex、Age、SBP、 DBP、PP、BMI等因素对总体样本AI与脉象参数相关性的影响,对总体样本的AI与脉象参数进行多元相关分析得出AI与t、t5、w1、w2/t呈正相关(rt=0.257,p<0.01;rt5=0.266,p<0.01;rw1=0.184,p<0.05;rw2/t=0.210,p<0.05);与h5、h5/h1、w2、Ad呈负相关(r h5=-0.230,p<0.01;rh5/h1=-0.218,p<0.05;r w2=-0.267,p<0.01;rAd=-0.246,p<0.01)。4、总体样本多元逐步回归(Method:Stepwise)分析,以AI为因变量,以Sex、Age、SBP、DBP. PP、BMI、ALT、AST、TG、CHOL、HDL、LDL、 FPG、LDH、α-HBDH、CK、CK-MB. BUN、CREA、URIC等为自变量,筛查出HDL、URIC、CREA、CK为A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5、以AI为因变量,以t、t5、h5、h5/h1、W2、W2/t、Ad等为自变量,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0.549,决定系数R2=0.301,校正决定系数R2a=0.263,方差分析F=7.887,p<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得出TG、CHOL、LDL、LDH、BUN、CREA、URIC的差异与高血压的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筛查出HDL、URIC、CREA、CK等为AI的独立影响因素;得出AI与脉象参数的多重线性回归方程,同时发现AI与多种脉象参数有相关性;脉象仪在评价动脉弹性功能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病例来源
  • 2.诊断标准
  • 3.纳入标准
  • 4.排除标准
  • 5.主要仪器
  • 6.研究方法与步骤
  • 7.统计分析
  • 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多元相关分析
  • 3.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 分析与讨论
  • 1.动脉弹性的认识
  • 2.反射波增强指数
  • 2.1 反射波增强指数的定义
  • 2.2 反射波增强指数的原理
  • 2.3 反射波增强指数的意义
  • 3.脉象
  • 3.1 脉象的定义
  • 3.2 脉象的意义
  • 3.3 脉象客观化研究
  • 3.4 脉象仪的现代研究
  • 3.5 脉象仪检测的脉象参数的意义
  • 3.6 高血压病患者脉象的相关问题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脉象模糊”发微[J]. 北京中医药 2019(11)
    • [2].基于远程的便携式脉象采集系统设计[J]. 山西电子技术 2020(02)
    • [3].基于脉象训练仪测评中医二十六脉象的难易程度[J]. 时珍国医国药 2018(05)
    • [4].基于藏医诊断理论的脉象信息基础指标定量化研究[J]. 西藏科技 2016(12)
    • [5].论季节变化与脉象的相关性[J]. 辽宁中医杂志 2017(07)
    • [6].脉象[J]. 旅游 2015(05)
    • [7].濡脉的脉象特征与临床意义[J]. 中医学报 2020(04)
    • [8].论代脉的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9)
    • [9].心理脉象理论依据浅释[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11)
    • [10].可穿戴设备的脉象特征分类及其结果的一致性分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12)
    • [11].脉象标准化研究中的多因素影响分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03)
    • [12].脉象信息分析法的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10)
    • [13].基于模糊识别方法的脉象信号分类识别[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4(06)
    • [14].肠益方对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脉象参数与细胞免疫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5(01)
    • [15].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脉象参数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 天津中医药 2015(03)
    • [16].基于时域分析法对运动员脉象的分析[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5(10)
    • [17].临床常见六种脉象信号特征研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5)
    • [18].基于可拓方法的脉象分类研究[J]. 电脑学习 2011(02)
    • [19].基于可拓方法的脉象分类研究[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1(07)
    • [20].心气虚证与正常人脉象信息的时频分析区别[J]. 光明中医 2010(08)
    • [21].中医心理脉象文献探骊[J]. 四川中医 2010(11)
    • [22].脉诊操作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及应用脉象因素教学的体会[J]. 中医教育 2009(06)
    • [23].脉象仪的发展现状与思考[J]. 中医研究 2008(05)
    • [24].贫血性疾病的脉象特征研究[J]. 中医研究 2018(01)
    • [25].“脉象”探析[J]. 中医研究 2018(03)
    • [26].基于瞬时波强技术构建濡脉脉象图特征分析[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7(04)
    • [27].《黄帝内经》“脉象主病”诊治体系文献探析[J]. 环球中医药 2017(04)
    • [28].《心平健康学讲座》 脉象与心态[J]. 健身科学 2009(03)
    • [29].论体质类型与致病因素的脉象特征[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08)
    • [30].世界中联脉象研究专家委员会成立[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0(06)

    标签:;  ;  ;  ;  ;  ;  

    不同血压组别的颈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与脉象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