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灰葡萄孢是一种寄主范围广泛,危害特别严重的植物致病真菌。我们的前期研究表明灰葡萄孢BcChsⅤ基因敲除后几丁质含量增加了31%,而致病力无明显变化。由于BcChsⅥ与BcChsⅤ相似,都具有肌动蛋白头结构域,所以本实验对BcChsⅥ价基因功能进行研究。实验通过Gateway技术构建BcChsⅥ基因敲除双元载体pCAMBIA-Bar-chs6,并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灰葡萄孢得到了 5个稳定的转化子,经PCR和RT-PCR分子鉴定确证其中2个为阳性转化子即Bcchs6-7和Bcchs6-8突变株。随后,对野生型菌株和Bcchs6突变株进行了一系列生物学特性实验研究,包括表型观察,生长速率测定,药物敏感性测定,山梨醇挽救实验,几丁质含量测定以及致病性检测等,结果表明,Bcchs6突变株较野生型菌株生长稀疏、低矮,气生菌丝极其不发达,菌丝出现坏死和破裂现象,且无菌核形成,生长速率下降,对细胞壁和细胞膜抑制性药物显著敏感,几丁质含量增加45.5%,致病能力显著下降。此外,我们还进行了灰葡萄孢Bcchs6突变株的遗传互补研究,通过构建重组质粒pETHG-BcChsⅥ,然后经LR反应成功获得了具有草铵膦抗性筛选标记的双元载体pCAMBIA-Bar-BcChsⅥ,再将双元载体导入农杆菌AGL-1感受态细胞中,同样经农杆菌介导的转化实验获得3株Bcchs6突变株遗传互补转化子,实验发现互补菌株生物学特性有所恢复。经正反两方面对BChsⅥ基因的研究分析,可以推测BcChsⅥ基因对灰葡萄孢菌株生长、几丁质合成和致病侵染力均有重要影响,说明BcChsⅥ基因在保证灰葡萄孢细胞壁完整性,维持真菌正常生长等方面非常重要。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前言1.2 丝状真菌几丁质合酶基因研究进展1.2.1 丝状真菌中几丁质合酶Ⅲ类基因研究进展1.2.2 丝状真菌中几丁质合酶Ⅴ和Ⅵ类基因研究进展1.3 丝状真菌中基因敲除技术研究进展1.3.1 基因敲除概念和原理1.3.2 丝状真菌基因敲除研究进展1.4 选题意义第二章 灰葡萄孢几丁质合酶Ⅵ基因敲除突变株的构建及鉴定2.1 材料2.1.1 供试菌株2.1.2 主要培养基2.1.3 主要供试试剂和仪器2.1.4 载体和引物2.2 方法2.2.1 重组质粒pETHG-C6D的构建2.2.1.1 克隆BcChsVI基因上下游片段2.2.1.2 纯化PCR产物2.2.1.3 C6D片段的TA克隆2.2.1.4 构建重组质粒pETHG-C6D2.2.2 入门载体pETHG-C6U-C6D的构建2.2.2.1 C6D片段的TA克隆2.2.2.2 重组入门载体pETHG-C6U-C6D2.2.3 双元载体pCAMBIA-Bar-chs6的构建2.2.4 双元载体pCAMBIA-Bar-chs6转入农杆菌AGL-1感受态细胞2.2.5 根癌农杆菌AGL-1介导的灰葡萄孢转化2.2.5.1 菌株的活化和培养2.2.5.2 农杆菌AGL-1介导的灰葡萄孢转化2.2.5.3 灰葡萄孢Bcchs6突变株的保种2.2.6 灰葡萄孢Bcchs6突变株的鉴定2.2.6.1 利用引物对ChsF1-ChsR1进行PCR鉴定2.2.6.2 利用引物对ChsF1-HptR进行PCR鉴定2.2.6.3 利用引物对ChsF2- ChsR2进行RT~PCR鉴定2.3 结果与分析2.4 小结第三章 灰葡萄孢B05.10中BcChsⅥ基因功能的研究3.1 材料3.1.1 供试菌株3.1.2 主要培养基3.1.3 主要供试试剂和仪器3.2 方法3.2.1 表型观察和生长速率测定3.2.2 药物敏感性测定3.2.3 山梨醇挽救实验3.2.4 Bcchs6突变株几丁质含量测定3.2.4.1 分光光度计法制作葡萄胺含量标准曲线3.2.4.2 测定Bcchs6突变株中几丁质含量3.2.5 Bcchs6突变株致病性检测3.3 结果与分析3.3.1 Bcchs6突变株表型和生长速率3.3.1.1 Bcchs6突变株表型3.3.1.2 Bcchs6突变株生长速率3.3.2 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3.3.3 山梨醇挽救实验3.3.4 葡萄胺含量标准曲线的制作3.3.5 测定Bcchs6突变株几丁质含量3.3.6 Bcchs6突变株致病性检测3.4 小结第四章 灰葡萄孢Bcchs6突变株遗传互补的研究4.1 材料4.1.1 供试菌株4.1.2 主要培养基4.1.3 主要供试试剂和仪器4.1.4 载体和引物4.2 方法4.2.1 高保真酶扩增几丁质合酶BcChsⅥ基因全序列4.2.2 几丁质合酶BcChsⅥ基因的TA克隆4.2.2.1 目的基因的切胶回收4.2.2.2 目的基因的TA克隆4.2.3 重组质粒pETHG-BcChsⅥ4.2.3.1 获取入门载体pETHG4.2.3.2 重组质粒pETHG-BcChsⅥ的构建4.2.3.3 重组质粒pETHG-BcChsⅥ的鉴定4.2.4 构建双元载体pCAMBIA-Bar-BcChsⅥ4.2.4.1 获取目的载体pCAMBIA-Bar-RfA4.2.4.2 LR反应4.2.4.3 双元载体pCAMBIA-Bar-BcChsⅥ的获得4.2.4.4 双元载体pCAMBIA-Bar-BcChsⅥ转化农杆菌AGL-1感受态细胞4.2.5 根癌农杆菌AGL-1介导的灰葡萄孢转化4.2.5.1 菌株的活化和培养4.2.5.2 农杆菌AGL-1介导的灰葡萄孢转化4.2.5.3 互补转化子的保种4.2.6 互补转化子的生物学特性分析4.3 结果与分析4.3.1 几丁质合酶BcChsⅥ基因全序列的扩增4.3.2 目的基因BcChsⅥ的TA克隆4.3.3 重组质粒pETHG-BcChsⅥ的构建4.3.4 双元载体pCAMBIA-Bar-BcChsⅥ的构建4.3.5 互补转化子的获得及生物学特性分析4.4 小结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5.1 总结5.2 展望参考文献致谢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灰葡萄孢论文; 几丁质合酶论文; 基因敲除论文; 功能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