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审美生存是生存的理想方式,也是人生存于世界的本质规定,对审美生存的追求是贯穿马克思学说的一条红线。马克思审美生存思想的产生有特定的理论背景:思想史背景是遮蔽了人的生存的西方知识论哲学传统,直接的理论来源包括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社会主义学说,哲学基础是马克思生存论。在逻辑层面,其展开为“自由——异化——共产主义”三个向度:自由是审美生存的本质规定,异化是审美生存的否定状态,共产主义是审美生存的永恒追求;在现实层面,其呈现为“解放——和谐”的二维:解放是审美生存的实现途径,和谐是审美生存的价值诉求。马克思审美生存思想不仅对后世的思想发展有极大的影响,而且对如何解决现代人遭遇的生存问题有着深刻的启示。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长歌当哭之后——审美生存限度之考察[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 [2].浅析庄子审美生存的当代价值[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8(12)
- [3].马克思审美生存思想的基本内涵[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01)
- [4].从日常生活审美化看当代人的理想人格[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11)
- [5].共产主义:现代化与审美生存的统一[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 [6].音教美学的现代重构[J]. 韶关学院学报 2009(07)
- [7].王国维“境界说”对大学生审美生存的启示[J]. 美与时代(下) 2017(09)
- [8].论生态美学理论建构的客观基础[J]. 西北人文科学评论 2015(00)
- [9].论庄子“游”的审美生存方式[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10)
- [10].从人类生存危机反思生态美学理论建构[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06)
- [11].试论大学生审美人生观的建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