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当今低温共烧陶瓷(LTCC)封装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微波系统的前端来减小电路尺寸和降低成本。传输线中的带状线(对称或非对称式)经常应用于LTCC中。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带状线的内导体有可能偏离两底板之间的中间位置,那么非对称式带状线和非对称式耦合带状线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在微波集成电路(MICs)中,一些复杂电路可以用带状线及其它们的不连续性部分进行互连而成,因此非对称式带状线不连续性的研究是颇有价值的。首先,基于传输线基本理论和严格的数值分析方法,本论文通过曲线拟合获得了非对称式带状线开路端的电容公式。与IE3D软件提取结果相比,该公式的平均误差小于2%。利用该公式和原有的等效电路模型成功地分析了非对称式带状线的常见不连续性,诸如,开路端、阶梯、直角拐角和T形结;以及由其不连续部分组成的三个实际电路组件,诸如,低通滤波器、分支线耦合器和侧边耦合带状线带通滤波器。较之数值计算结果,S参量的平均误差小于2%,同时也验证了其等效电路模型和所得公式的适用性。其次,运用矩量法分析了多导体传输线,提取了其电容矩阵和电感矩阵,为其CAD公式的研究奠定基础。最后,以矩量法(MoM)为基础,本论文通过“合成渐近”法得到了非对称式侧边耦合带状线的单位长度奇偶模电容公式和非对称式宽边耦合带状线的电容矩阵计算公式,从而方便了非对称式微波电路的设计,诸如:滤波器、耦合器、功分器等。与数值计算结果相比,S参量的平均误差小于2%。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研究背景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微波电路辅助设计1.2.2 传输线不连续性问题及全新解析1.2.3 误差性能分析1.2.4 多导体传输线1.3 论文内容概述2 微带线及其不连续性通用等效电路模型2.1 微带线结构特性2.2 微带线不连续性及其研究方法2.3 微带线不连续性通用等效电路模型的构建2.3.1 微带开路线2.3.2 开路端的场论矩量法解析2.3.3 开路端等效电路模型计算公式2.3.4 其他不连续性的传输线互连计算公式2.4 小结3 非对称式带状线开路端电容公式及其不连续性研究3.1 导论3.2 非对称式带状线开路端电容公式3.3 非对称式带状线不连续性等效电路模型3.4 常见非对称式带状线不连续性的数值分析3.4.1 开路端3.4.2 阶梯3.4.3 直角拐角3.4.4 T形结3.5 非对称式带状线电路器件的数值分析3.5.1 低通滤波器3.5.2 分支线耦合器3.5.3 平行耦合线带通滤波器3.6 小结4 多导体传输线研究与分析4.1 导论4.2 多导体传输线模型及其方程4.2.1 多导体传输线模型4.2.2 多导体传输线方程4.3 地面上方多导体传输线的电场和电位4.4 多导体传输线的矩量法分析4.4.1 地面上方均匀介质中单导体传输线的矩量法分析4.4.2 地面上方多导体传输线的矩量法分析4.4.3 具有双接地板多导体传输线的矩量法分析4.5 数值计算结果与分析4.5.1 带状线4.5.2 侧边耦合带状线4.5.3 宽边耦合带状线4.5.4 多导体传输线4.6 小结5 非对称式耦合带状线的CAD公式5.1 导论5.2 理论基础5.3 非对称式侧边耦合带状线的公式推导5.3.1 单位长度偶模电容公式5.3.2 单位长度奇模电容公式5.3.3 奇偶模特性阻抗公式5.3.4 计算结果与分析5.4 非对称式宽边耦合带状线的公式推导5.4.1 自电容公式5.4.2 互电容公式5.5 小结总结与展望致谢参考文献作者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开路端论文; 不连续性论文; 多导体传输线论文; 非对称式耦合带状线论文; 合成渐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