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双重压力下,开发、应用各种代用燃料和新型燃烧方式已经成为当下内燃机研究的热点问题。考虑到甲醇和二甲醚作为石油的替代燃料,除了可由煤或天然气制取外,也可由可再生生物质制取,从而有利于减少全球CO2总排放量。本项研究工作针对当前国内外在醇醚燃料均质充量压燃(HCCI)发动机燃烧与污染物排放研究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以二甲醚/甲醇双燃料HCCI发动机的非常规排放物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替代燃料燃烧和排放特性的研究,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与试验研究相结合,开展醇醚燃料非常规排放物排放特性、生成和控制机理的基础研究,发展了适合醇醚燃料HCCI发动机运行条件下非常规排放物的分析模型和检测技术,以探索全面改善醇醚燃料HCCI发动机污染物排放特性的新途径,为丰富新一代内燃机燃烧理论,为国家石油替代能源的决策和未来超低排放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二甲醚(DME)和甲醇发动机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全面分析了两种燃料的理化性质,阐明了醇醚燃料在内燃机上应用的各种技术问题及其在新型燃烧模式开发中的发展潜力。开展了醇醚燃料发动机非常规排放物的检测技术与分析方法研究,以先进的气相色谱(GC)和傅立叶红外(FTIR)光谱检测仪为基本测试手段,构建了醇醚燃料发动机非常规排放物的科学检测方法与系统。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更加有效的非常规排放物检测技术,在气相色谱中采用毛细管FFAP柱取代原有填充柱,增大柱容量,提高排放物分离度,优化了色谱工作条件。针对GC对酸类物质反应度不灵敏的问题,采用FTIR对尾气中的甲酸进行了准确的定量测量。通过醇醚双燃料燃烧及其排放物的测试分析,获得了排气中甲醛、甲酸、甲酸甲酯,以及未燃二甲醚、甲醇的排放浓度等一系列较为精确的基础数据,为污染物排放控制策略的制定以及后续综合治理技术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以ZS195型直喷式柴油机为原型机,构建了醇醚燃料发动机专用试验台架,开展了进气道喷射醇醚混合燃料HCCI燃烧与排放特性试验研究。通过改变醇醚双燃料混合比、发动机转速和负荷以及进气加热等多种技术措施,探讨了实现HCCI发动机着火正时控制和发动机稳定工作范围拓宽,以及改善HCCI燃烧和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技术途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甲醇的添加能够抑制二甲醚低温反应,降低缸内最大爆发压力和燃烧温度,推后主燃烧反应时刻,从而解决二甲醚的过快和过早燃烧。通过调节甲醇喷油量,可实现HCCI燃烧优化控制,还能明显扩展HCCI发动机运行的负荷范围。双燃料HCCI发动机的指示热效率最高可以达到49%左右,且具有较低的NO、排放,但其HC和CO的排放量明显高于原机柴油排放水平。进气温度提升到90度时,HC排放会有5%~20%左右的降幅,而CO的降低则非常明显。对HC排放影响最大的还是二甲醚/甲醇的喷射比例,精确的电子控制能够有效地降低HC排放。HC排放中二甲醚大约占据了60%,甲醇30%,甲醛,乙醛和甲酸甲酯等物质约为10%左右。在醇醚燃料发动机专用试验台架上就缸内直喷甲醇、进气道电控喷射二甲醚的复合燃烧模式分层充量压燃(PCCI)燃烧模式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改变发动机转速和负荷、供油提前角、二甲醚/甲醇喷射比、以及在进气中添加不同比例CO2等变参数试验,探讨了PCCI燃烧模式下不同燃烧边界条件和燃料组配对PCCI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PCCI燃烧主要包括二甲醚低温放热反应、二甲醚高温放热反应和甲醇扩散燃烧等三个阶段。二甲醚作为辅助点燃剂,应维持相对较低的浓度,并应随着混合气中甲醇浓度的降低而降低。在进气中添加一定量的CO2气体,可将受试发动机的输出扭矩提高至原机最大输出扭矩的80%以上。通过优选供油提前角,可明显改善发动机的指示热效率,使NOx排放量在全工况范围内不大于400ppm,该值仅为燃用柴油的原机NOx排放量的30%。通过精确控制二甲醚/甲醇喷油比例,PCCI燃烧能实现全工况下NOx排放量均低于燃用柴油的原机,且在较低负荷工况下优势更加明显。醇醚燃料PCCI燃烧模式所排放的HC明显低于均质压燃方式,其中甲醇和甲醛是未燃HC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体积分数约为70%左右;甲酸的排放量很低,不超过20ppm;甲酸甲酯在低负荷时排放浓度较高,功率上升和进气道二甲醚喷油量的降低都能显著减少甲酸甲酯的排放。基于二甲醚和甲醇的详细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开展了二甲醚/甲醇混合燃料详细反应动力学机理模型的研究。该机理模型包括97种组分和508个基元反应步骤。在此基础上,发展了零维HCCI发动机燃烧数学模型及其计算方法。借助于CHEMKIN软件,对二甲醚/甲醇混合燃料发动机性能与排放特性进行了计算研究。研究表明,混合燃料反应特性的改变主要发生在低温氧化阶段。由于甲醇汽化潜热大、十六烷值低,添加甲醇后,缸内温度降低,低温反应速率减缓,高温氧化反应延迟。为了节省计算时间,实现化学反应动力学与CFD多维模型的耦合计算,还开展了醇醚燃料简化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的研究。通过CHEMKIN软件的敏感度分析程序和基于计算机程序的自动机理简化方法,得到了二甲醚/甲醇混合燃料HCCI燃烧的简化机理,简化机理包括38种组分和99个基元反应。通过算例对比分析,发展的简化模型能正确揭示HCCI发动机燃烧过程和主要生成物组分的变化规律,能准确计算低温和高温阶段的放热特征时刻,且其计算结果与详细机理计算结果较为吻合。建立了二甲醚/甲醇HCCI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的多维数学模型:1)带有进排气道的3D模型;2)忽略气道及内部不对称结构的2D旋转模型。利用CFD软件FLUENT耦合简化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对二甲醚/甲醇发动机的HCCI燃烧过程和排放物生成机理进行了模拟计算,并研究了进气温度和顶岸间隙容积对发动机排放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2D和3D模型计算得到的示功图要比零维模型更接近于实测示功图,吻合度更高。3D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缸内压力,温度,物质浓度随曲轴转角的变化历程和着火时刻,但是由于忽略了缝隙效应,3D模型对于未燃HC的模拟精度较差。在2D模型的计算中,由于添加了顶岸间隙,使得HC排放的模拟精度有所提升,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同时在2D模型中研究了进气温度和顶岸间隙容积对HC排放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提升进气温度和增大间隙容积都能促进HC排放的降低。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某中速双燃料发动机连杆强度评估[J]. 内燃机与配件 2019(24)
- [2].基于波形分析的双燃料发动机故障诊断[J]. 舰船科学技术 2019(24)
- [3].燃气轮机双燃料切换控制策略研究[J]. 热能动力工程 2020(03)
- [4].世界最大船用双燃料低速机正式推出[J]. 中国远洋海运 2020(06)
- [5].柴油机双燃料系统风险分析与评估[J]. 船舶 2015(02)
- [6].船用双燃料主机的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J]. 珠江水运 2020(21)
- [7].船舶双燃料动力系统设计安装研究[J]. 天津科技 2020(05)
- [8].甲醇燃料-地沟油双燃料燃烧热效率研究[J]. 工业加热 2017(04)
- [9].双燃料发电机组在采空区地面井上的应用[J]. 煤炭工程 2020(01)
- [10].低压双燃料船用发动机天然气液压驱动管泄漏检测技术攻关[J]. 内燃机与配件 2020(13)
- [11].玉柴船动成功交验全球最大双燃料滚装船主机[J]. 中国船检 2020(09)
- [12].广西北海渔船双燃料改造方案探讨[J]. 山东工业技术 2018(12)
- [13].江增重工开发世界首台双燃料机[J]. 中国水运 2015(03)
- [14].柴油引燃天然气的双燃料燃烧机理的研究[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18(10)
- [15].大功率双燃料机车的研制[J]. 铁道机车车辆 2016(05)
- [16].4G200柴油/天然气双燃料系统控制与优化[J].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5(02)
- [17].双燃料低速发动机供气系统分析[J]. 柴油机 2014(06)
- [18].大功率双燃料机车技术研究[J]. 铁道机车与动车 2015(09)
- [19].高压共轨电控柴油-天然气双燃料重卡匹配及应用研究[J]. 汽车实用技术 2013(01)
- [20].双燃料客车经济性能的技术改进[J]. 中国设备工程 2011(06)
- [21].大型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氮气系统设计与配置[J]. 造船技术 2020(04)
- [22].喷气正时对双燃料直喷发动机性能的影响[J]. 中国科技论文 2018(23)
- [23].利用注射器巧解双燃料公交车冬季难起动问题[J]. 汽车维修 2010(12)
- [24].黄埔文冲再交双燃料集装箱船[J]. 船舶物资与市场 2019(05)
- [25].船用双燃料发动机燃油系统仿真[J].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2016(01)
- [26].燃油燃气锅炉双燃料切换模式的研究应用[J]. 中国新通信 2016(07)
- [27].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的双燃料船舶适航性评估[J]. 造船技术 2015(03)
- [28].船用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动力系统的控制与特性研究[J]. 船舶工程 2014(01)
- [29].一石二鸟 市售CNG双燃料轿车推荐[J]. 当代汽车 2009(03)
- [30].大型天然气/煤粉双燃料锅炉在集中供暖领域的应用[J]. 区域供热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