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也称自发性脑出血。脑出血病因很多,发病机制复杂,但80%以上均由高血压型细小动脉病变引起,故也称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或高血压性脑出血。在我国,因为高血压防治工作滞后,脑出血发病率高,占各类脑卒中的20%-30%,是病死率最高的脑卒中类型,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脑出血属中医“中风”范畴,是中医急症之一。常因患者平素气血亏损,阴虚阳亢,阳化风动,挟痰气逆,蒙蔽清窍,或气血运行受阻,筋脉失于濡养所致。它起病急骤,往往在活动中突然发病,一般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偏身麻木等为主症,常伴有头疼,头晕,恶心呕吐等症。中医对本病的辨证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在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断方面有应用CT以出血的部位和出血分型与中医病性的相关性研究。但各家结果不尽一致,尤其将急性期脑出血影像学改变与中医病位证素的相关性研究较少。因此,本课题拟开展脑出血急性期影像学改变与中医病性、病位证素,证型的相关性研究。我们利用中西医结合相对照的方法对119例西医明确诊断的脑出血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期分型和影像学检查,同时采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搜集资料。同时按证素的范畴,归纳其病位病性,并进行证候组合。以探讨急性期脑出血影像学改变与中医证相关性,以期能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指标。方法:选择从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门诊、急诊及住院脑出血患者共119例,病例选择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5)》制定的脑出血诊断标准。参照黄如训编订的脑卒中的分型分期治疗建议草案[1],并结合脑出血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期分型。入选病例均于脑出血48小时内行颅脑CT检查,根据出血量,出血部位,有无中线结构改变,有无血肿破入脑室进行分型分组。同时参照《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病位证素特征》[2]和《中医内科学》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3]为中医辨证标准,进行中医辨证。中医辨证分为病性证素,病位证素,证型和中经络中脏腑。分析影像学改变与中医辨证相关性。所有资料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和确切概率法。所有统计学处理以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脑出血急性期影像学改变与中医病性证素的关系:在出血部位上,各组均以风证、火热证、痰证出现率较高。各出血部位之间在中医病性的比较上没有显著差异。急性早期火热证、痰证出现率在大量出血组高于中小量出血组,(P<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阴虚证出现率在中小量出血组高于大量出血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火热证、瘀证的出现率在中线移位组高于无中线移位组,(P<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火热证、痰证出现率在血液破入脑室组高于无破入脑室组,有统计学意义。2脑出血急性期影像学改变与中医病位证素[4]的关系:急性期,不同部位分组均以肝,经络出现率较高。各出血部位分组之间在中医病位的比较上没有显著差异。患者病位在神,经络的出现率在大量出血组高于中小量出血组,(P<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病位在神,大肠的出现率在破入脑室组高于无破入脑室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病位在神[5],大肠的出现率在中线移位组高于中线居中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3急性期脑出血影像学与中经络中脏腑关系:在出血部位上,丘脑出血的出现率在中脏腑组高于中经络组(P<0.05)。中线移位、大量出血、破入脑室的发生率在中脏腑组远远高于中经络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4急性期脑出血影像学改变与病情的关系:急性期重型患者出现率在大量出血组高于中小量出血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轻型出现率在中小量出血组高于大量出血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在中小量出血组内,轻型患者的出现率高于重型患者, (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大量出血组内,患者的重型出现率高于轻型中型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重型患者出现率中线移位组高于中线居中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轻型出现率中线居中组高于中线移位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中线移位组内,患者的重型出现率高于轻型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中线居中组内轻型患者的出现率高于重型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重型患者出现率在破入脑室组高于无破入脑室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轻型出现率在无破入脑室组高于破入脑室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破入脑室组内,患者的重型出现率高于轻型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位证素,一定相关性。脑出血影像学改变可以成为中医辩证时的参考指标。2脑出血急性期影像学上表现的血肿量大小,血液有无破入脑室,中线的结构有无改变与临床病情变化有一定相关性,说明脑出血影像学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情的轻重。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对接受保守治疗的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药论丛 2019(24)
- [2].程序化护理干预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9(06)
- [3].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凝血机制的变化[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54)
- [4].程序化护理在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03)
- [5].程序化护理干预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18)
- [6].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的临床效果[J].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5(10)
- [7].程序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 人人健康 2017(04)
- [8].程序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 人人健康 2017(06)
- [9].程序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 人人健康 2017(08)
- [10].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脑出血[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6)
- [11].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行程序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77)
- [12].程序化护理对93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 2017(20)
- [13].程序化护理干预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生存质量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04)
- [14].安宫牛黄丸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疗效观察[J]. 实用临床医学 2017(02)
- [15].清热化瘀汤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 山东医药 2016(29)
- [16].程序化护理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干预后的效果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 2014(05)
- [17].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脑出血临床观察[J]. 亚太传统医药 2014(15)
- [18].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01)
- [19].羚角钩藤汤治疗亚急性期脑出血43例[J]. 河南中医 2012(05)
- [20].高血糖对急性期脑出血预后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11)
- [21].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0(02)
- [22].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的效果评价[J]. 当代医药论丛 2019(23)
- [23].急性期脑出血患者治疗中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72)
- [24].黄竹清脑颗粒联合西药治疗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16(06)
- [25].大黄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17(01)
- [26].疏血通治疗急性期脑出血74例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20)
- [27].磁共振快速场梯度回波技术在急性期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 [28].亚低温疗法治疗急性期脑出血108例疗效观察[J]. 山东医药 2009(18)
- [29].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急诊治疗进展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81)
- [30].高原地区急性期脑出血患者治疗中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