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为人民服务”到“以人为本” ——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历史考察和思考

从“为人民服务”到“以人为本” ——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历史考察和思考

论文摘要

“依靠谁、为了谁”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是判断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创造历史观,是无产阶级革命和工人阶级谋求自身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理论指南。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政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她之所以能够打下江山,长期执政,从根本上说,就是坚持、发展和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在延安时期,毛泽东不仅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而且形成了为人民服务思想体系,其主要内容是: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及其党的一切工作人员必须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而不能为自己和少数人谋私利;为人民服务,必须全心全意,而不能半心半意或三心二意;为人民服务,必须紧紧地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坚决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为人民服务,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这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为人民服务,必须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为人民服务,还必须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人民利益的,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江泽民继承、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邓小平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把“三个有利于”确立为衡量各项工作的标准,特别是从最广大人民的迫切愿望和根本利益出发,开辟了改革开放新时代,开创了从根本上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确保人民根本利益得以实现,最终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江泽民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方面相统一,强调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进一步回答了党为何执政为民和如何执政为民的根本问题。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党中央,创立了“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党的“以人为本”思想理论的形成,是对“为人民服务”思想理论的一次飞跃性发展,在党的人民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党的历史证明,只有赢得人民,才能赢得胜利,而要赢得人民,关键在利益二字。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做到“为人民服务”,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价值取向的人民性,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最为强大的动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唯物史观: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深厚理论基础
  • (一)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二) 历史的唯物性与客观性
  • (三)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革命力量
  • 二、毛泽东思想人民观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 (一)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真正的英雄
  • (二)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 (三)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
  • 三、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人民观的飞跃发展
  • (一) 邓小平对党的人民观的继承和发展
  • (二) 江泽民对党的人民观的继承和发展
  • (三) “以人为本”思想对党的人民观的飞跃发展
  • 四、历史启迪:只有赢得人民,才能赢得胜利
  • (一)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二)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 (三) 科学把握“人民”范畴,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 (四) 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使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9(09)
    • [2].使命导向:中国共产党昂首奋进的纵深力量[J].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18(01)
    • [3].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三维探析[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9(06)
    •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J]. 思想教育研究 2019(04)
    • [5].中国共产党自信的理由和底气及其价值[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9(09)
    • [6].试论红船精神与党的初心[J]. 新西部 2019(33)
    • [7].主场外交与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塑造[J]. 党政干部学刊 2018(05)
    • [8].中国共产党自我纠错机制研究述评[J]. 法制与社会 2015(23)
    • [9].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和历史使命[J]. 读天下 2016(24)
    • [10].论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的制度整合[J]. 时代人物 2008(08)
    • [1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发展认识的逐步深化[J]. 高校理论战线 2012(02)
    • [12].反思与深化:党的执政规律与改革开放[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9(06)
    • [13].以人为本与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01)
    • [14].中国共产党建设小康社会战略思想的历史演进探析[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S2)
    • [15].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探析[J]. 新西部(理论版) 2016(05)
    • [1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执政环境问题的认识及其启示[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7)
    • [17].浅析中国共产党慈善观的形成[J]. 文教资料 2018(02)
    • [18].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与历史地位[J]. 祖国 2016(12)
    • [19].认识民众:刘少奇群众路线思想的出发点[J].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4(01)
    • [20].中国共产党人现阶段的最高追求与民生幸福[J].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02)
    • [21].新时期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建设研究[J]. 传承 2011(25)
    • [22].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论认识和利用资本主义的重要性[J]. 经济研究导刊 2010(08)
    • [23].试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现经济建设转向的哲学基础[J]. 现代经济信息 2009(10)
    • [24].走出“团先于党成立”认识的误区[J]. 青年学报 2018(01)
    • [25].健全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机制的有效途径[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5(07)
    • [26].关于当前反腐倡廉工作的几点思考[J].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5)
    • [27].论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J]. 鄂州大学学报 2011(03)
    • [28].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J]. 探求 2011(04)
    • [29].建国60年来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开发的阶段和特点[J]. 大连干部学刊 2009(09)
    • [30].浅析党的形象建设的战略地位[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12)

    标签:;  ;  ;  ;  

    从“为人民服务”到“以人为本” ——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历史考察和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