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中国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国内建筑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扩张。这对建筑人才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质”和“量”的社会要求。同时大批境外建筑设计事务所纷纷抢摊中国市场,攻城略地,他们所拥有的相对开阔的国际视野、良好的职业素质、较高的执业水平和市场化的灵活机制都使得同时期国内以综合性为最大特色的设计院相形见绌。国内尽管有北京建筑设计院和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这样建筑设计单位中的佼佼者,也不乏京津沪和深圳这样固定资产投资量巨大的城市,但竞争的激烈程度仍然在当前的建筑设计市场上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目前国内各大设计院设计任务量只能满足设计能力的50%~80%,中小型设计单位设计任务的饱和度甚至更低。国内设计企业生产能力相对过剩,设计市场供需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国内优秀设计人才的缺乏。一方面是建筑院校培养的本科生哪怕研究生都难以在短期内胜任设计实践工作,另一方面是相当部分建筑师们盲目地追风、复制、模仿西方建筑,真正称得上“大师”级的建筑师凤毛麟角,微乎其微。深刻的社会变革要求我国的建筑师必须从单一的专业技术人才向掌握社会、经济、环境、管理学科和专业技术的综台型人才转变。而继续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注册建筑师继续教育目前在我国得到积极的推行,政府管理部门对注册建筑师实行2年一次不低于80学时的强制性教育,注册建筑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已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但其实效却并不显著。社会和政府管理层对继续教育的实效问题关注度也不高,亦很少从深层次对继续教育实效问题进行思考。因而探讨注册建筑师继续教育的实效问题,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意在从市场和行政管理的角度回答实践中突出的诸问题,以我国注册建筑师的继续教育实效为切入点,探讨继续教育的管理模式并寄希望能够给广大建筑业内人士带来些许启发。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1.1.1 注册建筑师继续教育实效问题的提出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3 研究的缘起1.3.1 国外注册建筑师执业制度1.3.2 我国注册建筑师制度1.3.2.1 我国注册建筑师制度的法规1.3.2.2 我国的注册建筑师管理体制1.3.2.3 我国注册建筑师资格的取得方式:考核认定与考试取得1.3.5 注册建筑师的资格互认制度1.4 研究范围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1.5.1 研究方法1.5.2 研究框架第2章 我国实行注册建筑师制度以来取得成就2.1 中国建筑师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2.2 建筑师管理日趋规范2.3 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2.4 建筑技术快速发展,建设成就举世瞩目2.5 建筑师国际交流更加密切第3章 市场对于注册建筑师素质和技能的要求3.1 市场对于对建筑师知识结构的要求3.1.1 市场需要阅历丰富、知识面宽广的建筑师3.1.2 市场需要精诚合作、团队精神良好的建筑师3.1.3 市场需要勤勉好学、刻苦钻研的建筑师3.1.4 市场需要综合协调能力强、复合型的建筑师3.1.5 市场需要脚踏实地、甘于服务社会的建筑师3.2 新时代发展下市场对于对建筑师专业技能的要求3.2.1 做出正确决策的判断能力并将其贯彻下去的宏观控制能力3.2.2 对城市空间尺度、建筑群空间尺度的准确把握能力3.2.3 对审美素养和造型的驾驭能力3.2.4 对建筑构件在空间和形象表现上有较强的预知力3.2.5 对建筑功能具备综合解决能力3.2.6 对使用者需求有敏锐的洞察力3.2.7 具备良好的作品表达和沟通协调能力第4章 注册建筑师继续教育模式探讨4.1 我国建筑教育的发展简介4.2 注册建筑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4.2.1 继续教育是注册建筑师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4.2.2 继续教育是注册建筑师适应建筑市场竞争的需要4.2.3 与国际社会相较,我国目前注册建筑师继续教育存在不足4.3 注册建筑师继续教育的实效性4.3.1 从“知识”型向“素质”型培训转变4.3.2 从“补丁型”向“融合型”转变4.3.3 从“灌注式”到“多样式”转变4.4 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模式4.4.1 案例报告和分析4.5 注册建筑师继续教育可行性组织管理模式探讨4.5.1 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发展继续教育承办主体4.5.2 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继续教育4.5.3 坚持联合办学,提高继续教育质量第5章 新时代建筑师面临的挑战与前景5.1 人类生存环境日益严峻5.2 材料、技术、设备等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5.3 本土与外域文化的冲撞与取舍5.4 行业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日趋重要结论参考文献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附录二 问卷调查附录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附录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实施细则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继续教育论文; 注册建筑师论文; 实效论文; 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