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利用优异的陆地棉栽培品种中棉所36和海岛棉品种海1杂交,中棉所36为轮回亲本,构建含BC1F1、BC2F1和BC1S1三个世代的回交群体,利用BC1F1分离群体以SSR标记构建连锁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CIM)对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进行QTL定位研究,以将海岛棉优异基因导入陆地棉优异栽培品种,来拓宽陆地棉狭窄的遗传基础,为品种改良提供更丰富的资源材料。1.用亲本(中棉所36和海1)和F1DNA对不同来源的3223对SSR引物进行多态性筛选,共筛选到294对含有海1显性带的引物,占筛选引物总数的9.12%;最终对其中的264对引物进行了群体扩增,获得277个SSR标记差异位点。连锁分析表明(LOD=6.5),有217个标记位点连锁,分布在44个连锁群中,覆盖1908.67cM,约占棉花基因组的42.89%;平均每个连锁群有27.46个标记,覆盖43.38 cM;标记间平均间距为8.80cM。2.利用BC1F1、BC2F1和BC1S1三个不同世代分离群体产量性状数据,共定位9个产量性状QTL,解释表型变异6.90%~19.17%。其中,衣分2个,铃重5个,籽指2个。控制衣分的2个QTL可在三个不同的世代稳定检测到。3.依据BC1F1、BCF1和BCS1三个不同世代的纤维品质数据,共定位纤维品质5个性状的30个QTL。其中,长度7个QTL;强度8个QTL;伸长率8个QTL;整齐度4个QTL;马克隆值3个QTL。每个QTL分别解释6.62%~15.38%的表型变异。有2个纤维长度的QTL可在三个不同世代中稳定检测到,1个与纤维长度相关和1个与纤维强度相关的QTL可在BC1S1和BC2F1两个世代稳定检测到。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文献综述1.1 遗传标记的类型及其发展1.1.1 形态标记(morphological marker)1.1.2 细胞学标记(cytologiealmarker)1.1.3 生化标记(biochemical marker)1.1.4 分子标记(molecular marker)1.2 分子标记的类型及其应用1.2.1 基于DNA-DNA杂交的DNA标记1.2.2 基于PCR的DNA分子标记技术1.2.3 基于PCR与限制性酶切结合的DNA标记1.2.4 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的DNA标记1.3 分子连锁图谱的构建1.3.1 作图群体1.3.2 棉花分子标记连锁群在染色体上的定位1.4 QTL定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5 棉花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1.5.1 四倍体棉种的起源与进化1.5.2 四倍体棉花基因组的特点1.5.3 棉花数量性状基因座(QTL)的研究进展1.6 棉花分子育种的问题及展望1.6.1 特异种质资源相对匮乏,其创造、鉴定和遗传评价尚待加强1.6.2 饱和遗传图谱,开发适于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1.6.3 重要性状QTLs的遗传机理有待进一步明确1.6.4 完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平台,实现分子设计育种1.7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 材料与方法2.1 田间实验2.1.1 实验材料2.1.2 表型性状调查2.1.3 表型数据统计分析2.2 室内实验2.2.1 DNA提取2.2.2 SSR标记技术2.2.3 标记筛选和群体扩增2.2.4 分子连锁图谱构建和染色体定位推测2.2.5 QTL定位3 结果和分析3.1 表型数据分析3.2 分子连锁图谱构建3.2.1 标记筛选和群体扩增3.2.2 分子连锁图谱构建3.2.3 连锁群的染色体定位3.2.4 标记的偏分离3.2.5 标记的亚基因组分布3.3 QTL分析3.3.1 产量相关性状QTL定位3.3.2 纤维品质相关性状 QTL定位3.3.3 QTL的成簇分布现象4 讨论4.1 高代回交QTL分析法4.2 标记的偏分离4.3 分子连锁图谱的构建4.4 产量及纤维品质相关性状的QTL分析4.5 QTL的成簇分布(QTL clusters)4.5.1 同类性状 QTL成簇分布4.5.2 不同类性状 QTL成簇分布4.5.3 QTL成簇分布与性状同步改良问题4.6 标记及QTL在A、D亚基因组的分布4.6.1 标记及连锁群在A、D亚基因组的分布4.6.2 QTL在A、D亚基因组的分布4.7 稳定遗传的QTL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5 全文结论5.1 分子连锁图谱构建5.2 QTL分析参考文献符号表致谢个人简历
相关论文文献
- [1].AB-QTL法定位广东高州野生稻谷粒外观性状和粒重基因[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9(02)
- [2].AB-QTL分析法及在水稻优异基因资源发掘和利用中的应用[J]. 分子植物育种 2008(04)
- [3].AB-QTL法定位陆海杂种棉花产量相关性状[J]. 分子植物育种 2008(03)
标签:棉花陆海回交群体论文; 产量论文; 纤维品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