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超超临界汽轮机发电机组在提高能源利用率和降低污染排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它们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最受关注的一种燃煤发电产品。随着汽轮机单机功率增大、蒸汽参数不断提高,加上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节能减排的社会需要,都要求汽轮机的效率不断提高。针对项目给定的主蒸汽参数和背压,汽轮机的总体效率只能通过各个部件的效率提高来实现。现代汽轮机的通流设计不仅仅体现在汽轮机叶片通流的气动性能优化设计中,还应特别关注对主汽阀到凝汽器之间的所有汽轮机部件中蒸汽流动的能量损失,即汽轮机无叶通流的气动设计。本文以上海汽轮机厂自主研发的超超临界660MW汽轮机项目为依托,通过CFX软件对该汽轮机无叶通流的高压进汽流道和低压进汽流道进行了数值研究。本文对高压进汽流道进行了数值研究,重点分析了高压进汽流道的进汽腔的流场特性和气动性能。在对进汽管道以及进汽腔不同截面处的静压等值线和损失系数分布的分析基础上,验证了超超临界660MW汽轮机高压进汽结构的进汽腔具有较好型线和通流流道,汽流在进汽腔内具有较好的均匀性。本文对低压进汽流道进行了数值研究,重点分析了中压排汽至低压第一级前的流动情况以及损失特点。根据计算分析结果,对现有结构提出改进设计方案,以进一步减小从中排至低压第一级前的流动损失。通过本文的研究工作,进一步从气动方面认识了上汽超超临界660MW汽轮机无叶通流部分的结构特点,将为向更高参数、更大容量、空冷机组等领域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压进汽腔的流场数值模拟比较[J]. 汽轮机技术 2020(02)
- [2].进汽导流环强度计算及模态分析[J]. 热能动力工程 2020(05)
- [3].低压缸轴封进汽温差大处理技术方案及优化措施[J]. 电站系统工程 2020(05)
- [4].核电汽轮机高压进汽分流结构的优化分析[J]. 中国设备工程 2017(07)
- [5].非均匀进汽时迷宫密封汽流激振动力特性的研究[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17(09)
- [6].两种进汽结构气动性能的数值研究[J]. 汽轮机技术 2016(02)
- [7].汽轮机低压缸进汽腔室气动分析及方案研究[J]. 热力透平 2015(01)
- [8].100MW核电汽轮机高压进汽结构分析[J]. 东方汽轮机 2013(03)
- [9].侧向进汽对下游级组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J]. 汽轮机技术 2012(06)
- [10].深度调峰背景下低压缸不进汽改造案例分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9(34)
- [11].给水泵汽轮机进汽温度异常下降原因分析[J]. 湖南电力 2015(06)
- [12].领军中国进口汽车市场20年——专访中国进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贾屹[J]. 时代汽车 2014(03)
- [13].光热汽轮机低压进汽结构气动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J]. 东方汽轮机 2018(03)
- [14].汽轮机高压缸进汽蜗壳的数值研究[J]. 东方汽轮机 2016(02)
- [15].运行中小机进汽温度异常下降的原因分析[J]. 机电信息 2018(30)
- [16].660MW等级超超临界机组的进汽调节方式分析[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7(16)
- [17].超超临界汽轮机高压进汽连接部件设计与分析[J]. 热力透平 2011(03)
- [18].汽轮机低压进汽结构气动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J]. 热力透平 2017(02)
- [19].中压进汽腔体内部流场的数值与实验研究[J]. 热力透平 2014(03)
- [20].环周进汽型两相流升压装置的实验研究[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1(05)
- [21].汽轮机调节级进汽方式对机组振动影响的试验研究[J]. 汽轮机技术 2013(04)
- [22].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中压缸进汽蜗壳的数值模拟研究[J]. 汽轮机技术 2009(02)
- [23].中压下进汽短管裂纹的处理[J]. 华电技术 2008(10)
- [24].基于历史数据计算母管制机组各台汽轮机进汽流量的研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6(S1)
- [25].环周进汽型喷射器的效率分析[J]. 化工学报 2010(05)
- [26].汽轮机进汽弯头裂纹的修复[J]. 焊接技术 2009(02)
- [27].工业汽轮机不同进汽结构的气动特性数值研究[J]. 热力透平 2017(01)
- [28].进汽参数变化对汽轮机热耗率影响的分析[J]. 汽轮机技术 2013(01)
- [29].双向进汽多通道烘缸的结构设计及传热分析[J]. 轻工机械 2013(04)
- [30].汽轮机低压进汽结构设计的数值模拟分析[J]. 华东电力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