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利用夜间睡眠进行心电图检查成功的体会

婴幼儿利用夜间睡眠进行心电图检查成功的体会

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545001

【摘要】目的婴幼儿做好准确的心电图,为临床诊断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016年就诊于儿科住院的婴幼儿,夜间进入睡眠后,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婴幼儿进入睡眠后的四个时期中思睡期做心电图的成功率50%,浅睡期做心电图的成功率为90%,中度睡眠期做心电图的成功率为100%,深度睡眠期做心电图的成功率为100%。结论婴幼儿做心电图时会哭闹、不配合检查,利用夜间睡眠进行心电图检查,可提高检查的成功率。

【关键词】婴幼儿;夜间睡眠;心电图

心电图检查是儿科疾病诊断中的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因婴幼儿年龄小,此阶段的小儿是指出生后至3周岁之前,此时小儿身心未成熟,缺乏适应及满足需要的能力,依赖性较强,合作性差,对检查存在恐惧不安情绪而不予配合。用镇静药的效果不佳和家长对使用镇静药产生顾虑,使得临床做心电图检查造成了困难,此阶段的小儿做心电图时需家长陪同。为了顺利进行心电图检查,在检查前常规给6%的水合氯醛口服或灌肠或静脉注射安定、鲁米那等镇静剂,加重了患儿的痛苦[1]。笔者通过某医院利用住院期间夜间睡觉时进行心电图检查,达到了减轻婴幼儿对陌生环境的紧张、不安的心理,夜间睡眠的婴幼儿基本上可以不使用镇静剂,减轻了婴幼儿的痛苦,提高了检查的效果和效率。科学家把睡眠分为慢相睡眠及快相睡眠两个过程,这两种睡眠互相交替出现,一个晚上大约循环交次左右。慢相睡眠和快相睡眠是种科学研究的说法,所谓慢相睡眠在传统认识中分为四个阶段:思睡、浅睡、中睡、深睡。这四个阶段分别是睡眠程度的四个过程,因人而异慢相睡眠的四个阶段所占比例和长短各不相同。一般由清醒到深睡约需要60~120分钟。如果正常作息,睡眠也还算正常,22:30左右睡觉,睡足8小时,那么深睡眠时间为2小时,深睡眠期分布最多的时间段大概在凌晨2、3点左右,在这之前入睡基本都能保证比较充足的深度睡眠。护理人员掌握了这四个阶段的睡眠周期后对婴幼儿做心电图检查是否可进行时提供了参考。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科住院部0~3岁婴幼儿进行心电图检查。

1.2方法

选取当天住院的婴幼儿凌晨1点后通知家长患儿安静入睡后再进行心电图检查,夜间病房环境安静,所有人都已经进入睡眠状态,不容易产生干扰。检查时小儿一般采取仰卧位,安静入睡,使全身肌肉松弛,室内温度要适中,以避免肌肉震颤引起的伪差干扰,周围环境要保持安静,为保证描记心电图的质量,检查中小儿不宜说话,移动肌体和过度呼吸,为不影响小儿安静入睡,灯光不能过于明亮,动作轻柔。采用婴幼儿专用的心电图导联线,所连的电极是一次性粘贴电极片,每根导联线末端用夹子夹住黏贴于皮肤上的电极片上。它解决了婴幼儿心电图检查时哭闹抓线不合作等造成的心电图描记困难或失败,提高了该年龄组心电图检查的成功率和描记质量等。常用记录的位置有六个:1、V1导联是把探查电极放在胸骨右缘第四肋间;2、V2导联放在胸骨左缘第四肋间;3、V3导联放在V2与V4两点连线的中点;4、V4导联放在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5、V5导联放在左腋前线第五肋间;6、V6导联放在左腋中线第五肋间[4]。其余四线按照心电图导联线的提示分别连接于左上肢、右上肢及左下肢和右下肢。在心电图纸上得到一段清晰的纪录后,打印出来即可。根据婴幼儿四个阶段的睡眠期中进行心电图的比较:第一阶段睡眠,只有几分钟时间,是从清醒向深睡过渡的阶段,第一阶段不属于真正的睡眠,真正的睡眠是第二至第四阶段和异相睡眠期。第一阶段睡眠时间仅占整个睡眠时间的5%。第一阶段睡眠,很容易入睡也很容易醒,这阶段中眼睛的活动很慢,肌肉活动也很慢。从睡眠第一阶段觉醒的人往往有断断续续的印象,有些人还会有突然的肌肉抽动,叫睡眠中肌阵挛。就像有要跌倒的预感,这些抽动开始以后,就像“惊跳”样。这个阶段的婴幼儿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容易惊醒。此阶段婴幼儿做心电图要保证周围环境非常安静,没有外界干扰,进行心电图检查非常小心才可做成功。第二阶段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的45%。眼睛活动停止,眼睑缓慢睁开和闭合。大脑活动变慢。眼动停止,体温降低,呼吸平缓,疲劳。此阶段婴幼儿做心电图时受到环境干扰时可使用安慰奶嘴,可让婴幼儿保持安静。第三阶段是第二阶段向第四阶段的过渡。占睡眠时间的7%左右,根据脑电图检查,含有50%的“慢波活性”。如果“慢波活性”超过50%,那么就进入了最深的睡眠期——第四阶段。第四阶段约占睡眠时间的15%。这阶段没有眼动和肌肉活动,第三和第四阶段睡眠的人处于深睡眠期,不容易觉醒,此阶段在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心电图检查也能进行,做心电检查也比较容易[3]。

2结果

3讨论

选择凌晨1点后做心电图,此时婴幼儿都已进入睡眠第三和第四阶段,四个睡眠周期中中睡期和深睡期的婴幼儿基本上都能成功完成心电图检查,此时做心电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如果心肌细胞发电和传导过程不正常,就会显示出异常心电图变化。医生依据全方位的判断可以做出相应的诊断,目前心电图广泛的用于各种疾病的辅助检查,如:心律失常、心脏病、电解质紊乱及药物的作用、在心脏手术与抢救病人等等。2015年5月~2016年5月以来在儿科住院的1556名婴幼儿中已成功完成1532例心电图。

4结论

心电图在诊断治疗疾病中的指导作用非常重要。常用于心脏病患者和某些非心脏病但是又需要做心电图者,心电图是儿科疾病诊断中的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方便、快捷、无痛苦[1],而且对诊断心肌图检测者,往往需要定期复查心电图。参考和传导系统功能性和器质性的损伤,特别是心律失常的确诊具有独特的功能,婴幼儿作为特殊的群体沟通方式和成人不同,在心电图检查时由于环境因素、检查顺序的不合理、本身疾病因素、家长情绪的影响、沟通不畅的影响等因素使其产生了恐惧、焦虑的心理行为,通过利用夜间睡眠,使婴幼儿在接受检查时无须使用镇静剂,减少了费用开支,消除了婴幼儿的痛苦与恐惧心理,缩短了检查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2]。

参考文献:

[1]李莉.心理干预在婴幼儿心电图描记中的应用.现代电生理学杂,2014,21(3):148-151.

[2]钱念渝,万丽君,张华英.改善心电图检查室环境减轻婴幼儿恐惧心理.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6).

[3]张泾周,马颖颖,李婷,周钊,苗治平.基于复杂性测度的睡眠脑电分期处理方法研究.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9.28(3).367-371.

[4]陈文彬.诊断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08.

标签:;  ;  ;  

婴幼儿利用夜间睡眠进行心电图检查成功的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