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维分析论文-李康,张建军,戚开诚,李帅

六维分析论文-李康,张建军,戚开诚,李帅

导读:本文包含了六维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六维控制器,并联机构,误差分析,误差补偿

六维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康,张建军,戚开诚,李帅[1](2019)在《含子闭环并联机构的六维控制器误差分析与补偿》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的六维控制器灵巧度不高、动态性能差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并联机构的六维控制器。为使该六维控制器获得更高的精度,对其主体机构的静态误差进行了分析。首先运用矩阵微分法建立该机构的误差模型,进而求得该机构误差传递矩阵;然后通过误差传递矩阵,进行误差分析,确定需要补偿的误差源;最后提出误差补偿技术路线,采用最小二乘法对转角误差进行补偿,结果表明,补偿后控制器精度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期刊2019年09期)

宋伟山,李成刚,王春明,宋勇,吴泽枫[2](2019)在《8/4-4分载式并联六维力传感器建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增大传感器量程,适应大负载要求,基于8/4-4并联压电六维力传感器,提出了一种8/4-4分载式并联结构的六维力传感器。基于大力分载原理,在8/4-4并联压电六维力传感器的基础上,各个支链采用压电陶瓷作为敏感元件,增加中心承载梁,使其分载传感器的大部分外负载广义六维力。建立8/4-4分载式并联六维力传感器的数学模型,并推导其解耦算法。通过ADAMS算例仿真与理论模型进行对比,六维力传感器的数学模型及解耦算法的误差不超过0.14%,验证了其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压电与声光》期刊2019年03期)

王永立,路懿[3](2019)在《分流式柔性铰六维力传感器刚度分析与结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已有六维力传感器的不足,基于并联机构设计了一种分流式柔性铰六维力传感器。阐述了传感器的结构,通过等效法和微元法建立了其静力和刚度模型,对刚度模型进行了有限元仿真验证。基于遗传算法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得到了传感器各向同性最优时的结构参数。最后对传感器进行标定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静力模型的有效性,得到了传感器测量精度。传感器测量误差在1. 05%以内,能够精确测量未知外载的六维分量。(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付立悦,宋爱国[4](2019)在《六维力传感器静态标定系统误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六维力传感器静态标定系统的构成,分析了标定系统的误差来源,建立了综合误差模型,并针对该误差模型提出了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的措施。分析结果表明,该静态标定系统的MZ通道的满量程误差为2. 48%,其余通道均在2%以下。加载力的方向偏差是六维力传感器标定系统误差的主要来源,标定时应该使用高精度的方向校准设备,减小力的加载误差。(本文来源于《计量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孙莹,张伟,吴瑞琴[5](2019)在《六维系统环形桁架天线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尺度、低重量、易收拢、高精度等特点是未来天线的主要发展方向.环形桁架天线在发射时整体处于收拢状态,升空后按指令有顺序展开,节省了航天器的空间.此外,环形桁架天线可根据需求设计展开口径的大小.所以,环形桁架天线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天线结构形式.由于自身结构特点以及复杂的空间环境因素,天线在运行时易产生大幅度的非线性振动,严重影响卫星的稳定运行.因此,将环形桁架天线简化成等效圆柱壳模型,并建立其动力学方程.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六维系统环形桁架天线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利用规范型理论化简系统方程分析未扰系统和扰动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利用能量相位法验证环形桁架天线系统具有Shilnikov型多脉冲混沌运动,利用数值模拟验证理论分析.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热激励对环形桁架天线系统非线性振动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应用数学和力学》期刊2019年03期)

宋伟山[6](2019)在《8/4-4型并联六维力传感器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六维力传感器在航空航天领域、自动化领域、汽车领域、医疗领域都可以精确地测量系统的六维力,同时它是智能工厂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本文将从数学模型、性能指标分析、结构优化设计方面展开8/4-4型并联六维力传感器及8/4-4型分载式并联六维力传感器的深入研究。为提高六维力传感器的冗余容错能力、兼具高刚度、较好的解耦性能,提出了一种八支链的8/4-4型并联六维力传感器。基于螺旋理论建立了传感器的数学模型,基于拉格朗日法建立传感器基频模型,并通过ADAMS仿真进行了验证;根据雅克比矩阵条件数最小原则,建立传感器的力/力矩各向同性、力/力矩灵敏度、力/力矩灵敏度各向同性的数学模型,采用综合评分法建立力/力矩灵敏度、力/力矩灵敏度各向同性的综合性能评价指标,利用正交试验优选出对各个性能指标具有显着影响的结构参数,并绘制各个性能指标关于结构参数的性能图谱,根据图谱可直接完成满足传感器的性能需求的结构参数优化选择。在此传感器的结构基础上增加中心承载梁,提出一种8/4-4型分载式并联六维力传感器,在不改变传感器结构的基础上达到增大传感器量程的目的。基于分载原理建立传感器的数学模型;通过ADAMS仿真进行校验,同时得到传感器的各阶固有频率及固有振型,对确定传感器的工作频率具有指导意义;针对力/力矩各向同性、力/力矩灵敏度、力/力矩灵敏度各向同性性能指标,绘制性能图谱分析中心承载梁的结构参数对各个性能指标的影响;重点研究中心承载梁的半径对传感器的承载能力、基频特性的影响,为中心承载梁的结构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9-03-01)

李帅,张建军,戚开诚[7](2019)在《含子闭环并联机构的六维控制器奇异性分析及限位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的基于并联机构的六维控制器灵巧度不高、动态性能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含子闭环叁支链6自由度并联机构的六维控制器。首先应用封闭矢量法,建立了运动学反解模型,求出了解析解;在反解的基础上,建立了运动学正解模型,求出了数值解,同时建立了逆解雅可比矩阵;基于逆解雅可比矩阵的分析和机构的速度分析,求解出了的叁种奇异位形;最后依据奇异位形提出了机械限位的方案,保证控制器可以实现其功能。(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尤晶晶,符周舟,李成刚,吴洪涛,王进[8](2019)在《并联式六维加速度传感器的解耦参数辨识及其扰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并联式六维加速度传感器的强非线性耦合特性,从解耦方程出发,构建了一种能够适应不确定性扰动的参数辨识模型。通过输入项的坐标反变换,得到了输入、输出项在载体系内的线性映射,据此提炼出13个参数项。定义并计算参数项对输入项的影响系数矩阵,确定了两者之间的敏感性以及参数项的优化依据。通过参数分离和运动分解,构造了3个稳定的辨识方程,据此提出一种参数辨识算法。运用算子范数理论剖析辨识方程自身的性态,揭示出,影响辨识误差的关键要素为输入矩阵的条件数,故理论上存在最优输入项。辨识结果与仿真数据吻合得较好,表现为,当外界扰动不超过1%时,参数误差小于0. 88%。实验室条件下,参数辨识后的传感器样机在1分钟内的测量误差为8. 42%,基本满足工作要求。(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01期)

郑琼芹,邓应平[9](2018)在《使用六维眼球跟踪系统的飞秒激光辅助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矫正近视和散光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飞秒激光辅助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sub-Bowman keratomileusis,FS-SBK)中使用六维眼球跟踪系统矫正近视及散光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11月行FS-SBK的屈光不正患者23例(36只眼),根据术中是否行静态眼球自旋跟踪功能(static cyclotorsion control,SCC)分为2组,其中SCC组11例(20只眼),非SCC组12例(16只眼); SCC组内再根据术中静态眼球旋转度数分为±2°以内组(5例9只眼)、±2~±5°组(4例7只眼)、±5°以上组(2例4只眼)3组。分别采集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球镜度数、柱镜度数、角膜曲率和术中SCC度数,提取瞳孔直径为6.5 mm时的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斯特尔比率等的均方根值,并观察治疗的有效性。结果所有研究对象未出现术中及术后的严重并发症。SCC组与非SCC组有效性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47±0.145、1.005±0.141,P>0.05)。两组患者术后术眼的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球镜度数、柱镜度数、角膜曲率差值较术前降低,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CC组内,术后斯特尔比率与术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彗差的差值在SCC组与非S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CC组内不同眼球旋转度数组间,各指标术前术后差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六维眼球跟踪系统的FS-SBK矫正近视及散光有效。FS-SBK在减少低阶像差的同时会引入高阶像差,术中是否行SCC对此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华西医学》期刊2018年11期)

何飞,胡广宇,双丰[10](2018)在《双E型膜弹性体六维力传感器静态标定及其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六维力传感器的静态标定是其在智能机器人应用中准确测量的前提,以双E型膜弹性体六维力传感器为例,设计了静态标定试验,测试了6路静态标定数据,计算并分析了其静态性能指标;并通过采用最小二乘方法进行拟合,得到了维间耦合关系斜率矩阵﹒这是六维力传感器通过耦合分析来进一步提高精度的必要途径﹒(本文来源于《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六维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增大传感器量程,适应大负载要求,基于8/4-4并联压电六维力传感器,提出了一种8/4-4分载式并联结构的六维力传感器。基于大力分载原理,在8/4-4并联压电六维力传感器的基础上,各个支链采用压电陶瓷作为敏感元件,增加中心承载梁,使其分载传感器的大部分外负载广义六维力。建立8/4-4分载式并联六维力传感器的数学模型,并推导其解耦算法。通过ADAMS算例仿真与理论模型进行对比,六维力传感器的数学模型及解耦算法的误差不超过0.14%,验证了其准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六维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李康,张建军,戚开诚,李帅.含子闭环并联机构的六维控制器误差分析与补偿[J].机械设计.2019

[2].宋伟山,李成刚,王春明,宋勇,吴泽枫.8/4-4分载式并联六维力传感器建模与分析[J].压电与声光.2019

[3].王永立,路懿.分流式柔性铰六维力传感器刚度分析与结构优化[J].农业机械学报.2019

[4].付立悦,宋爱国.六维力传感器静态标定系统误差分析[J].计量学报.2019

[5].孙莹,张伟,吴瑞琴.六维系统环形桁架天线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J].应用数学和力学.2019

[6].宋伟山.8/4-4型并联六维力传感器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7].李帅,张建军,戚开诚.含子闭环并联机构的六维控制器奇异性分析及限位设计[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9

[8].尤晶晶,符周舟,李成刚,吴洪涛,王进.并联式六维加速度传感器的解耦参数辨识及其扰动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9

[9].郑琼芹,邓应平.使用六维眼球跟踪系统的飞秒激光辅助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矫正近视和散光的疗效分析[J].华西医学.2018

[10].何飞,胡广宇,双丰.双E型膜弹性体六维力传感器静态标定及其性能分析[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标签:;  ;  ;  ;  

六维分析论文-李康,张建军,戚开诚,李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