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率以每年1%的速度迅猛递增。为推进城市化进程,政府不遗余力地实施大规模的私房拆迁。由于拆迁政策法规不完善,程序不规范,补偿不合理等多种原因,在拆迁过程中涌现出大量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全国各地因房屋拆迁导致被拆迁居民集体上访的事件层出不穷。本研究以A省C市Z大学“校中村”拆迁为例,对被拆迁居民为实现拆迁的后续补偿而采取的集体行动的全过程进行了研究。文章描述了被拆迁居民集体行动状况,区分了集体行动类型,研究了集体行动策略,分析了集体行动得以成功组织的必备因素,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集体行动的社会意义。全文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包括研究背景、选题由来、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综述、研究意义、集体行动概念界定。第二部分主要是对Z大学“校中村”拆迁及安置的基本情况进行概述,说明了被拆迁居民与校方利益冲突的原因,这些原因引发了被拆迁居民的集体行动。第三部分着重分析了Z大学“校中村”被拆迁居民在利益博弈的不同阶段灵活实施不同的集体行动方式:封堵校方行政楼---到省市区政府上访---进京上访的---强占校方在建教师楼。从行动路径考察,被拆迁居民从直接的面对面的冲突发展至间接的潜在的冲突,再演变成直接恶性的冲突,行动路径不断变换,行动层层升级。第四部分主要研究了Z大学“校中村”被拆迁居民的集体行动何以成为可能的问题。着重从社会结构性诱因、怨恨的产生、触发社会运动的因素和事件、有效的运动动员、一般化信念的产生、转型期社会控制能力下降等六个方面因素进行阐述。第五部分主要对被拆迁居民为实现利益诉求而选择的策略进行了分析。选择在政治敏感期采取集体行动,向当地政府及校方施压;运用网络舆论推波助澜,为集体行动增添持续动力;挑起校方与政府矛盾之间的矛盾,从而利用二者之间的冲突关系进行利益博弈。第六部分对被拆迁居民的集体行动的社会影响进行了辩证分析,并对其走向做了进一步预测。最后一部分是对该研究进行了总结性概述,并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