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磷素是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同时也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元素之一。土壤中磷素的过量累积,降低了磷素吸附能力导致磷素损失严重进而污染水体。近年来日光温室栽培在我国北方地区发展迅速,在这一栽培方式下由于大量施用有机肥和磷肥,导致磷素在土壤中大量累积。而已有的关于日光温室磷素累积的研究多集中于表层土壤磷素的累积形态以及含量方面,对耕层以下土壤累积磷素特性的研究相对较少。磷素的淋溶损失与土壤磷素吸附特性有密切关系,而关于日光温室土壤磷素吸附特性及与磷素淋溶关系的研究尚少见报道。因此,本文研究了不同栽培年限日光温室土壤累积磷素的形态及含量,土壤磷素吸附特性,以及累积磷素的淋溶特性等,旨在评价日光温室栽培方式下土壤磷素的累积及淋溶特性,为指导日光温室合理施肥,保护环境等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得到的主要结论为:(1)日光温室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日光温室栽培年限的增加而增加,日光温室土壤pH值低于农田土壤。与农田土壤相比,陕西关中地区不同栽培年限日光温室栽培土壤全磷、有效磷、水溶性磷含量显著增加,土壤表层Olsen-P和水溶性磷平均含量分别达227 mg kg-1和8.45 mg kg-1;020cm土层土壤全磷、Olsen-P和水溶性磷含量平均分别为农田的1.78、8.00和3.70倍,2040cm土层的分别为农田的0.62、3.24和2.53倍;且随日光温室栽培年限的增加,不同形态磷的累积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日光温室土壤全磷、有效磷、水溶性磷三者关系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土壤有效磷与水溶性磷间达极显著正相关。(2)不同栽培年限日光温室土壤磷素等温吸附曲线研究表明,用Langmuir方程可以较好地拟合日光温室土壤对磷素的等温吸附曲线。与农田土壤相比,日光温室土壤最大吸磷量明显降低,且随着日光温室栽培年限的增加,土壤最大吸磷量有降低的趋势。不同土壤类型相比,塿土最大吸磷量高于潮土;不同土层相比,2040cm土层土壤最大吸磷量高于020cm土层土壤。日光温室土壤结合能常数K值也低于农田土壤,且随日光温室栽培年限的升高而降低。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磷含量、pH值是影响日光温室土壤磷素吸附的主要因素。(3)原状土柱模拟试验表明,栽培年限为10年的日光温室土壤淋出液中磷的浓度>栽培年限为1年的日光温室土壤磷浓度>农田土壤磷浓度。栽培年限为10年的日光温室土壤全磷淋失总量(28.93mg /土柱)显著高于栽培年限为1年的日光温室土壤(10.94 mg /土柱),而1年的日光温室土壤又高于农田土壤(1.22 mg /土柱),说明日光温室栽培年限越长磷素淋溶损失量越大。就磷素淋失形态看,以可溶性磷为主;在可溶性磷中钼酸盐反应磷成为日光温室磷素淋溶损失的主要形态,而颗粒态磷是农田土壤磷素淋溶损失的主要形态。(4)一般认为,土壤Olsen-P含量超过60 mg kg-1,或土壤磷素吸附饱和度DPS>25%,以发生磷素淋溶损失。按这两个指标衡量,本研究中栽培年限长的日光温室土壤Olsen-P含量以及土壤磷素吸附饱和度DPS均高于这一临界值,说明研究地区日光温室栽培下土壤磷素过量累积带来的磷流失引起的环境风险值得关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植物有效磷与水溶性磷对土壤磷素积累的响应研究[J]. 农学学报 2020(01)
- [2].高磷条件下腐殖酸和生物炭配施对土壤磷素转化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20(08)
- [3].磷肥品种与土壤磷素活化系数对栗钙土磷素淋溶的影响[J]. 灌溉排水学报 2020(07)
- [4].土壤磷素演变与高效利用[J]. 中国农业科学 2019(21)
- [5].生物炭对土壤磷素转化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进展[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06)
- [6].土壤磷素研究现状与趋向[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7(05)
- [7].模拟淋溶条件下沼液对菜田土壤磷素淋洗及其形态的影响[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7(04)
- [8].农田杂草还田对土壤磷素形态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20(09)
- [9].施用草炭及褐煤提高酸性土壤磷素有效性研究[J]. 磷肥与复肥 2019(10)
- [10].海南省陵水县蔬菜种植区土壤磷素的积累、固定特性及流失风险评估[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0(11)
- [11].农田土壤磷素流失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11)
- [12].我国高寒草甸土壤磷素研究进展[J]. 草业与畜牧 2009(03)
- [13].土壤磷素形态及其分级方法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 2009(07)
- [14].土壤磷素形态及其有效化途径的研究进展[J]. 林业勘查设计 2009(03)
- [15].土壤磷素活化剂应用效果总结[J]. 现代农业科技 2008(05)
- [16].施用粪肥对农田土壤磷素累积和饱和度增加速率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6(06)
- [17].关中西部耕地土壤磷素历史演变状况分析[J]. 陕西农业科学 2011(06)
- [18].沈阳地区土壤磷素对作物产量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03)
- [19].连续6年施磷肥对土壤磷素积累、形态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15(08)
- [20].长期施肥条件下潮土土壤磷素对磷盈亏的响应[J]. 中国农业科学 2015(23)
- [21].稻田土壤磷素累积及其流失潜能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学报 2012(12)
- [22].长期定位施肥对蔬菜保护地土壤磷素形态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9(03)
- [23].湖南植烟土壤磷素状况分析[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0(01)
- [24].定西土壤磷富集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11)
- [25].中亚热带森林转换对土壤磷积累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8(13)
- [26].减量施磷对温室菜地土壤磷素积累、迁移与利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7(20)
- [27].湘南红壤丘陵区不同生态种植模式下土壤磷素流失特征[J]. 应用生态学报 2013(11)
- [28].集约化蔬菜地土壤磷素累积特征及流失风险[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0(01)
- [29].生物炭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的整合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04)
- [30].不同年限温室土壤磷素变化分析[J]. 土壤通报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