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制度论文-柏俊才

乐府制度论文-柏俊才

导读:本文包含了乐府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北魏,乐府制度,乐府诗

乐府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柏俊才[1](2017)在《北魏乐府制度与乐府诗发覆》一文中研究指出北魏是拓跋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本来没有乐府。随着其势力的不断发展,攻占了中原大片领土,吸收不同地域的汉族文化,在世祖朝建立起胡汉杂糅的乐府制度。与汉乐府一样,北魏乐府同样具有宗庙祭祀、采集民歌、训练乐工和谱写新曲等功能。造成这种胡汉杂糅乐府体制的主要原因在于时移事移,古乐器难以制作,古雅乐难以恢复,古代乐教思想难以推行等。在这种乐府体制影响下,北魏创作出众多优秀的乐府篇什。(本文来源于《兰州学刊》期刊2017年07期)

徐梅[2](2016)在《唐代乐府制度革新与诗歌》一文中研究指出乐舞自古以来就与歌诗密切相关,伴随着代代王朝的建立,乐府机构承担了管理国家音乐、舞蹈的职能。与之俱来的是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载体对歌诗创作的大量需求,这种单向的需求进而又转化为互动的交流与促进,促生了文学与舞乐艺术的双向沟通。(本文来源于《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柏俊才[3](2015)在《汉武帝时期的乐府制度及对乐府诗歌创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汉武帝时期,是乐府大规模发展、乐府诗创作兴盛的时期。在乐府发展史上,汉武帝有着极大的贡献。在他的倡导下,乐府这一不太受人重视的音乐机构成为汉代政治生活的主体,并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乐府制度。同时汉武帝亲身躬行,创作了大量以祭祀为中心的乐府诗。在汉武帝的带动下,有许多文人参与创作乐府诗,乐府诗的创作逐渐走向繁荣。汉武帝时期的四十八首乐府诗,其主体是祭祀乐歌,与汉武帝的乐府制度以及其大一统的封建统治相一致,还有一些是文人直抒胸臆之作和各地民歌、民谣。(本文来源于《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董晓[4](2013)在《乐府制度演变与东汉乐府诗》一文中研究指出汉代的乐府诗作为一类特殊的文学样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然而由于今天所保留的乐府诗数量相对较少,汉代的乐府诗常常被当作一个整体来对待。虽然很多学者都认为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乐府诗大多是东汉时期的作品,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很少明确的对西汉和东汉两个不同时代的乐府诗进行对比分析。关于东汉时期的乐府机构,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文献中未见记载。哀帝罢乐府之后,东汉的乐府诗创作并未消褪,相反呈现着一副欣欣向荣的局面,作品无论在题材上还是在风格上都有很大的发展。对东汉乐府诗的研究不仅仅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东汉乐府诗的特色,更有助于我们清楚地认识乐府诗从西汉到东汉的发展演变,从而将其放于整个汉代的文化背景之下,更加清晰的认识到时代政治背景与文学之间的紧密关联。全文主体部分共分叁章。第一章主要从乐府机构的演变角度,对东汉乐府诗赖以存在的制度层面进行考察。在对哀帝罢乐府之前乐府机构的发展规模的讨论中,分析了哀帝罢免乐府的真正目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西汉时期所存在的俗乐机构,并就俗乐机构在东汉时期的发展走向进行探讨,从而明确东汉时期黄门承载着西汉时期乐府的功能。东汉乐府诗产生的基础有采诗观风和民间的自我发展。第二章对东汉乐府诗所呈现的新的特色进行梳理,在此,笔者以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所收录的作品作为文本基础。由于文献记载的匮乏,乐府诗难以确定其产生的具体时间,然而当今学界较为一致的认为今天所见到的大部分乐府诗是东汉时期的创作。在这一研究基础上,将其与西汉乐府诗进行比较。尝试从题名风格、作品主题和语体风格的文学性叁个角度进行梳理,寻找东汉乐府诗所呈现出来的新特色。第叁章探讨文学与制度之间的关联。首先对东汉乐府诗发生变化的政治制度原因进行分析,明确其变化的主要的原因在于乐府制度的调整,因为制度的变化使其音乐性与文学性相分离。文章以东汉乐府诗的变革为切入点,以小见大的透视整个时代政治与文学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3-05-27)

陈龙勋[5](2012)在《开拓诗歌研究的新领域——读《魏晋南北朝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歌诗被简单地当作诗歌,歌诗研究往往局限于纯文本研究,与之相关的配乐、配舞、表演者、观赏者、表演方式,以及受这些要素影响所形成的歌诗文本在语言艺术方面的诸多特点,被人为地忽略了。《魏晋南北朝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一书,从全新的视角出发,采用新的方法和思路,对这些相关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探讨,不仅结论新颖稳妥,拓展了歌诗的研究领域,对于其它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也有其独特的启发意义。(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李伟[6](2012)在《歌诗研究的新视野与新格局——《魏晋南北朝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简评》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新时期以来,中古诗歌的研究在学者们的辛勤努力下,已经从拓荒建基逐步过渡到精耕细作的阶段。如何在这种转变中继续将研究引向深入,是当前研究者必须正视且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乐府歌诗以其集文本、表演和制度等因素为一体的复杂特征,成为近年来学术界运用新理(本文来源于《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文晓华[7](2011)在《艺术生产理论下乐府学研究的开拓与深化之作——读赵敏俐教授《汉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赵敏俐教授的《汉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一书是教育部重大项目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已由商务印书馆于2009年出版。该书分为上、中、下叁编,分别为"汉代乐府制度与歌诗艺术生产"、"汉代歌诗艺术分类研究"、"汉代歌诗艺术成就研究"。该书独创性地运用艺术生产理论,系统探讨了汉代乐府制度的因革与歌诗发展的关系,实为具有开创意义的一部学术力作。拜读已罢,深感这是一部具有深厚学术底蕴的着(本文来源于《中国诗歌研究动态》期刊2011年02期)

石飞飞[8](2011)在《魏晋南北朝歌诗研究的一部新作——评《魏晋南北朝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上个世纪以来,学者们对魏晋南北朝乐府与歌诗的关系的研究就有不少。但这些研究大多忽略了歌诗艺术的另一个本质特征,即它作为精神产品所具有的消费特征和娱乐功能,这使我们长期以来有关歌诗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完整的、残缺的,也将歌诗的丰富复杂性人为地简单化了。新近出版的由刘怀荣、宋亚莉合着的《魏晋南北朝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一书,是作者近年来思考研究的结晶,也是魏晋南北朝歌诗研究的重要成果。作者运用艺术生产理论,在认真梳理魏晋南(本文来源于《中国诗歌研究动态》期刊2011年02期)

张文武[9](2011)在《诗歌盛世背后的音乐制度和歌诗生产体系——读左汉林《唐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笔者拜读了左汉林先生的大着《唐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颇多感受。下面就谈谈笔者对此书及相关问题的认识。一中国古典诗歌以有唐为盛。其直接原因,自纵向而言,是诗歌自身发展的历史积淀。自《诗经》《楚辞》始,继而汉乐府与文人诗,而建安叁曹与七子,而太康、陶谢,其间尚有南北朝民歌,涓涓细流汇集(本文来源于《中国诗歌研究动态》期刊2011年02期)

冷卫国[10](2011)在《《魏晋南北朝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简评》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一直是古代文学领域研究的重点,然而,对歌诗的研究却在近年来才成为研究的热点。虽然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任半塘《唐声诗》、王运熙《乐府诗述论》等着作早就导其先路,但是,歌诗研究在近年才引起学界的真正注意,并召开了该领域的专题会议。最近出版的《魏晋南北朝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刘怀荣、宋亚莉着,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一书,是该领域的一部力作。就笔者所见,该书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本文来源于《东方论坛》期刊2011年06期)

乐府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乐舞自古以来就与歌诗密切相关,伴随着代代王朝的建立,乐府机构承担了管理国家音乐、舞蹈的职能。与之俱来的是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载体对歌诗创作的大量需求,这种单向的需求进而又转化为互动的交流与促进,促生了文学与舞乐艺术的双向沟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乐府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1].柏俊才.北魏乐府制度与乐府诗发覆[J].兰州学刊.2017

[2].徐梅.唐代乐府制度革新与诗歌[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6

[3].柏俊才.汉武帝时期的乐府制度及对乐府诗歌创作的影响[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4].董晓.乐府制度演变与东汉乐府诗[D].河北师范大学.2013

[5].陈龙勋.开拓诗歌研究的新领域——读《魏晋南北朝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6].李伟.歌诗研究的新视野与新格局——《魏晋南北朝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简评[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7].文晓华.艺术生产理论下乐府学研究的开拓与深化之作——读赵敏俐教授《汉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J].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11

[8].石飞飞.魏晋南北朝歌诗研究的一部新作——评《魏晋南北朝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J].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11

[9].张文武.诗歌盛世背后的音乐制度和歌诗生产体系——读左汉林《唐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J].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11

[10].冷卫国.《魏晋南北朝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简评[J].东方论坛.2011

标签:;  ;  ;  

乐府制度论文-柏俊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