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写作习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习作评改课,习作评价表,写作能力
写作习作论文文献综述
范莉莉[1](2019)在《习作评改课借助“习作评价表”促进小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由此看来,学生通过作文的评价与修改可以完成重新创作自己习作的过程,为了能够有效解决习作评改效率不高、方法不当的问题,我们通过借助习作评价表习作讲评,尝试提高学生的习作评改能力,学生了解自己所写文章存在的优缺点,通过教师评、互评互改、自我修改,提高写作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华少年》期刊2019年35期)
陈瑜[2](2019)在《当电影邂逅写作,于“有声有色”中开放和回归——以电影为媒介指导学生习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年级是写作的起始段。然而学生却往往不愿写,或者为了完成任务草草写几句。因此常常出现下列情况:内容选材缺乏新意,缺少真情实感,常常出现"假大空"的文章;描写平淡如水,缺少具体描写。究其原因,一是人教版语文各单元的作文题材老旧,学生难以产生写作兴趣;二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一般以教授写法为主,忽视了习作教学情感性、趣味性的融入,未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叁是学生生活环境较为单一,缺少生活阅历以及体验感悟,同时缺乏自主观察培养。(本文来源于《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期刊2019年12期)
李丽蓉[3](2019)在《抓住教材习作知识点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生的习作与阅读教学密不可分,教师要善于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用以指导习作。人教版教材中有的单元习作知识点很明确,一目了然,有的处于隐蔽状态,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自行开发利用教材中的习作知识,并且根据年级、教材特点进行统筹安排。然后通过设计小练笔及单元习作让学生学习运用习作知识,真真正正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43期)
刘成军[4](2019)在《微习作:一条可创新的写作教学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述微习作教学的基本内涵及特征。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微习作课堂、课外教学实践,实践表明:微习作对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着重要意义,既降低了写作难度,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期刊2019年10期)
刘利[5](2019)在《谈农村写作素材在习作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提笔无言"是当今很多学生写作时常见的窘境,究其原因,无非是没有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导致不能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心声,尤其是一些农村学生,知识面窄、阅历不深,再加上对日常生活、周边事物缺少观察发现的意识和"眼睛",也不具备广泛、大量阅读的条件和意志,致使他们在写作时经常感觉无话可说。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让学生多积累、多沉淀,获得更丰富的写作素材,农村语文教师该怎样做呢?一、走进日常生活,培养习作兴趣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孕育了十分丰富的写作素材,乃是给作文提供养分的"肥沃土壤",但遗憾的(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期刊2019年30期)
陆静艳[6](2019)在《梦幻泡影中的真实——写作的思维与逻辑,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写作的思维与逻辑是一个广泛而又普遍的概念,此概念的准确定义尚且存在一定的疑难。但是在写作过程中,特别是在小学生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写作的思维与逻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学习写作过程中遇到的不可避免的问题,但又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必经之路。(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42期)
陈秀梅[7](2019)在《找准习作点强化语文写作训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写作的本质是学生内在精神和独特感受的有效体现,也是其创造力和生命力的外化,更是学生写自得之见,抒发真情实感,显自在之趣的过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在创新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找准习作训练的点,并进行有效指导,提高学生写作水平,逐渐引导学生写出文道俱佳的习作。文章主要从词、段、篇等几个习作点入手,对找准习作点强化语文写作训练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成才之路》期刊2019年29期)
陈琳[8](2019)在《基于在线学习诊断技术的写作教学叁板块模式探究——以习作课《这样想象真有趣》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笔者本着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努力探究基于在线学习诊断技术的写作教学叁板块模式,即"课前导学""课中互学""课后延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互相学习,做到以学定教、以学定学,让写作从课内向课外延伸,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评价,促进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提升。(本文来源于《学苑教育》期刊2019年20期)
魏红梅[9](2019)在《渗透生本理念 提升写作素养——浅谈生本理念下的小学习作教学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课标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写作入门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今后写作的基础。重视生本理念下的小学习作教学,是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上)》期刊2019年10期)
高炎,蒋涛[10](2019)在《细化习作目标提高写作质量——小学语文中段作文教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以细化习作目标提高写作质量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小学语文中段作文教学现状为主要依据,从细化写作教学目标、连接写作教学教材、加强学生情感培养、增强阅读累积素材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提升小学语文中段作文教学效率。(本文来源于《当代家庭教育》期刊2019年28期)
写作习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叁年级是写作的起始段。然而学生却往往不愿写,或者为了完成任务草草写几句。因此常常出现下列情况:内容选材缺乏新意,缺少真情实感,常常出现"假大空"的文章;描写平淡如水,缺少具体描写。究其原因,一是人教版语文各单元的作文题材老旧,学生难以产生写作兴趣;二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一般以教授写法为主,忽视了习作教学情感性、趣味性的融入,未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叁是学生生活环境较为单一,缺少生活阅历以及体验感悟,同时缺乏自主观察培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写作习作论文参考文献
[1].范莉莉.习作评改课借助“习作评价表”促进小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研究[J].中华少年.2019
[2].陈瑜.当电影邂逅写作,于“有声有色”中开放和回归——以电影为媒介指导学生习作[J].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19
[3].李丽蓉.抓住教材习作知识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J].课程教育研究.2019
[4].刘成军.微习作:一条可创新的写作教学路径[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
[5].刘利.谈农村写作素材在习作中的运用[J].中学语文.2019
[6].陆静艳.梦幻泡影中的真实——写作的思维与逻辑,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六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9
[7].陈秀梅.找准习作点强化语文写作训练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9
[8].陈琳.基于在线学习诊断技术的写作教学叁板块模式探究——以习作课《这样想象真有趣》为例[J].学苑教育.2019
[9].魏红梅.渗透生本理念提升写作素养——浅谈生本理念下的小学习作教学策略[J].新课程(上).2019
[10].高炎,蒋涛.细化习作目标提高写作质量——小学语文中段作文教学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