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叁维建模论文-潘少伟

储层叁维建模论文-潘少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储层叁维建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注水开发,BP神经网络,随机建模,四维地质模型

储层叁维建模论文文献综述

潘少伟[1](2009)在《储层四维建模与剩余油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多年注水开发的江苏油田庄2断块和胜坨油田一区为例,通过综合应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和最大限度的利用计算机手段,来研究不同开发阶段地下储层参数的变化规律及变化机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不同开发阶段储层参数的叁维地质模型和微观剩余油的仿真模型,从而揭示油藏中剩余油的形成机理与分布规律,为油田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服务。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对不同开发阶段取心井的物性分析资料和其它井的测井解释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揭示了储层宏观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即伴随着注水开发,孔隙度和渗透率总体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增大趋势,而含油饱和度则表现出明显的减小趋势。(2)提出了一种建立储层四维地质模型的新方法,即首先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建立起井点储层参数的预测模型,通过该模型来求取未来的井点储层参数,得到井点储层参数的四维数据体;然后利用随机建模中的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建立沉积微相模型,在沉积微相控制下利用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建立储层参数的叁维地质模型,通过实现不同开发阶段的叁维地质模型来最终获得储层参数的四维地质模型。(3)建立起特高含水期油田的四维地质模型。针对特高含水期油田综合含水率高、开发状况复杂等特点,将其开发过程划分成开发初期、中高含水期和特高含水期叁个阶段,利用取心井物性分析资料建立起不同开发阶段的测井解释模型,求取不同开发阶段的井点储层参数,并通过线性回归的方式建立起井点储层参数预测模型,得到井点储层参数的四维数据体,之后利用Petrel软件建立起不同开发阶段的叁维地质模型,最终实现特高含水期油田的四维地质模型。(4)以江苏油田庄2断块阜一段、阜二段中孔低渗油藏和胜坨油田一区沙二段高孔高渗油藏为例,对其不同的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储层特征、开发状况、储层宏观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等进行了对比与分析。并在对比与分析的基础上,对两种不同的四维建模方法在这两个研究区的应用进行了评价,证实了针对不同研究区域采用不同建模方法的合理性。(5)对储层岩矿特征、成岩作用和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岩石骨架场、孔喉网络场、粘土矿物和渗流场在不同开发阶段的变化规律,并指出油藏开发流体动力地质作用是导致储层微观参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后建立起不同开发阶段孔喉半径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实现了储层的微观四维模型。(6)通过观察镜下薄片获得岩样微观孔隙的发育状况,以此为依据制作了微观孔隙结构的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来进行微观剩余油物理模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观察了大孔中喉、中孔中喉和小孔细喉叁种不同类型孔喉结构的驱替特征。(7)以渗流力学理论中的泊肃叶定律为指导,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和叁维数据场视化技术,在充分借鉴仿真技术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油田的注水开发特征,建立起微观水驱油的动态仿真模型。(8)通过自主编程,实现了粒子群优化的BP神经网络算法、随机建模中的序贯指示模拟和序贯高斯模拟算法,得到了一个能够建立储层四维地质模型的软件模块。(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期刊2009-12-01)

杨少春,潘少伟,杨柏,黄建廷,段天向[2](2009)在《储层四维建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建模方法包括确定性建模和随机建模,但它们不能实现储层参数在时间维的预测。建立储层参数的四维模型能够揭示储层参数在四维空间的分布和演化规律,对剩余油的进一步挖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充分吸取已有2种储层四维建模方法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建立储层四维模型的新方法:首先结合实验分析、生产动态等资料,来求取历史储层参数;接着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历史储层参数进行学习与训练,总结出各井点储层参数随时间的演变规律,进而对未来的井点储层参数做出预测;然后建立起构造模型,应用随机模拟或克里金插值方法来预测井间的储层参数;最后应用叁维数据场可视化技术,对各个开发时期的储层参数进行显示。通过该方法建立起江苏油田庄2断块E1f1-1小层含油饱和度的四维模型,结合生产动态数据分析,发现所建的四维模型较准确的反映了E1f11-1小层含油饱和度在叁维空间的分布和演化规律。(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09年03期)

储层叁维建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传统的建模方法包括确定性建模和随机建模,但它们不能实现储层参数在时间维的预测。建立储层参数的四维模型能够揭示储层参数在四维空间的分布和演化规律,对剩余油的进一步挖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充分吸取已有2种储层四维建模方法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建立储层四维模型的新方法:首先结合实验分析、生产动态等资料,来求取历史储层参数;接着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历史储层参数进行学习与训练,总结出各井点储层参数随时间的演变规律,进而对未来的井点储层参数做出预测;然后建立起构造模型,应用随机模拟或克里金插值方法来预测井间的储层参数;最后应用叁维数据场可视化技术,对各个开发时期的储层参数进行显示。通过该方法建立起江苏油田庄2断块E1f1-1小层含油饱和度的四维模型,结合生产动态数据分析,发现所建的四维模型较准确的反映了E1f11-1小层含油饱和度在叁维空间的分布和演化规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储层叁维建模论文参考文献

[1].潘少伟.储层四维建模与剩余油仿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

[2].杨少春,潘少伟,杨柏,黄建廷,段天向.储层四维建模方法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9

标签:;  ;  ;  ;  

储层叁维建模论文-潘少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