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生(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翠溪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27000)
【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D在社区对骨质疏松防治的作用。方法100例社区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都应用阿伦膦酸钠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服用维生素D钙治疗。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4.0%)明显高于对照组(64.0%)(P<0.05)。治疗后两组骨密度都有明显增加(P<0.05),两组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骨质疏松症发生有重要关系,维生素D在社区对骨质疏松防治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有效率,增加骨密度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骨密度维生素D
【中图分类号】R97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1-0146-02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骨折的全身性骨代谢疾病[1]。骨质疏松的症状主要为疼痛、驼背、骨折、身长缩短等,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下降,死亡率明显增加[2]。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皮肤是其合成的场所,能促进肠钙吸收,提高血钙浓度,抑制成骨细胞调亡,直接影响肌细胞的成熟和功能[3]。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维生素D在社区对骨质疏松防治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患者100例,都为社区患者,入选标准:年龄≥18岁;符合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下腰背痛的病程至少持续3个月;既往均未曾应用维生素D;受试者知情同意;无严重并发症。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女性18例,男性32例,年龄18-77岁,平均(56.25±1.21)岁;病程6个月-40年,中位病程4.25年。对照组20例,女性16例,男性34例;年龄19-76岁,平均(55.88±10.25)岁;病程8个月-38年,中位病程4.11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非研究资料均衡性类似(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都应用阿伦膦酸钠70mg,1次/周。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服用维生素D钙(每片含元素钙300毫克),每日1次,每次2片,并根据病情酌情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及慢作用药物。共观察6个月。
1.3骨密度测定
应用骨密度室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GE公司)对患者腰椎前后位(L1-L4)进行骨密度测定,测量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技术人员进行,排除人为操作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1.4疗效标准
显效:腰部无不适,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患者能独立从事日常生活。有效:腰部基本无不适,临床主要症状有锁缓解,患者需要扶助才能从事日常生活。无效:腰部疼痛,临床主要症状仍热存在,不能从事日常生活[4]。
1.5统计学分析
全部数据分析基于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骨密度以均±标准差(x±s)表示与t检验,临床疗效等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总有效率对比
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4.0%)明显高于对照组(64.0%)(P<0.05)。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503512394.0%
对照组5012201864.0%
X29.325
P<0.05
2.2骨密度变化
治疗后两组骨密度都有明显增加(P<0.05),两组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的比较结果(x±s,g/cm2)
组别例数(n)骨密度
治疗前-治疗组500.66±0.21
对照组500.68±0.41
t0.632
P>0.05
治疗后-治疗组500.81±0.24
对照组500.75±0.11
3.969
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我国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快速上升。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及骨微结构退化,导致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和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总体而言,60-70岁人群约三分之一患有骨质疏松症,80岁以上老人约半数多患骨质疏松症[5]。
维生素D是健康骨骼的必需营养素。维生素D促进肠钙吸收,提高血钙浓度,为钙在骨中沉积,为骨矿化提供了原料,这是维生素D对骨形成的间接作用,维生素D缺乏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6]。有调查显示,在330个年龄大于70岁的女性中发现了维生素D水平与骨密度值的正相关,但仅在维生素D水平<12ng/ml的亚组里,有的只在骨质疏松组病人中发现了两者的相关性[7]。还有学者研究中发现血清维生素D水平和股骨大转子骨密度呈正相关[3]。本文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4.0%)明显高于对照组(64.0%)(P<0.05)。治疗后两组骨密度都有明显增加(P<0.05),两组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骨质疏松症发生有重要关系,维生素D在社区对骨质疏松防治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有效率,增加骨密度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万学峰,牛文光,惠艳.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治疗进展[J].临床荟萃,2004,19(18):1075-1077.
[2]廖二元,谭利华.代谢性骨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052-1056.
[3]徐栋梁,李佛保,陈维清,等.广州地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和骨关节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0,3(6):73-76.
[4]徐丹,袁风易,王新民,等.钙与维生素D防治骨质疏松的循证医学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8,25(10):338-341.
[5]张俊,葛宁,黄晓丽,等.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评价[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6(4):313-331.
[6]孙洪勋,王乃宏,华伯埙.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J].中国中两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5,3(1):44-47.
[7]Goswani.VitaminD&bonemineraldensityofhealthyschoolchildreninnorthernIndia.IndianJMed,2008,127(2):239-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