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为了探究海南岛中部丘陵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凋落物动态及土壤碳、氮含量的变化,采用时空互代法,在琼中湾岭地区同时具有经自然恢复的草丛、灌丛、次生林和人工恢复的马占相思林4种植物群落的两个山坡进行凋落物量和凋落物分解实验。在各个样地的每一样块随机布置三个凋落物收集器测定凋落物量。采用凋落物袋法进行凋落物分解实验。2005年8月在实验地收集4种植物群落的新鲜凋落物,风干后装入凋落物袋(非降解尼龙材料,孔径1mm×1mm),10g/袋。2005年9月将4种植物群落的凋落物同时放置在这两个山坡的8个样地的16个样块中分解,并在分解的第23、46、92、184、368天分五次回收凋落物袋,并测定其分解残留率。同时,在放置凋落物袋时在各个样块取土壤样,在分解实验开始的第368天对凋落物袋正下方和对照网的土壤进行取样,测定土壤碳、氮含量。主要的实验结果如下:1、海南岛中部丘陵地区4种植物群落年凋落物量分别是:草丛1.83t/ha、灌丛3.56t/ha、次生林2.97t/ha、马占相思林2.00t/ha,次生植物群落年凋落物量随进展演替进程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但灌丛与次生林年凋落物量之间统计上无显著性差异。人工马占相思林年凋落物量小于次生林。2、灌丛、次生林和马占相思林3种植物群落凋落物中叶的比例均高于枝和杂物,且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3、随着进展演替进程凋落物物种数逐渐增加,草丛<灌丛<次生林。马占相思林凋落物物种数小于次生林。4、随着植物群落进展演替进程,凋落物分解速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灌丛>草丛>次生林。次生植被环境下凋落物分解速率大于人工植被环境。5、凋落物基质质量对分解速率的影响程度随分解环境的改变而改变。6、混合凋落物较单一凋落物增加了资源异质性,改变了分解者群落丰富度,影响分解速率。7、随着进展演替进程,土壤全碳、全氮含量呈现上升趋势,草丛<灌丛<次生林,土壤肥力得到提高。经自然恢复的次生林土壤碳、氮含量大于人工恢复的马占相思林。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与内容1.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1.3 研究内容1.2 研究进展概述1.2.1 凋落物量的研究进展1.2.2 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1.2.3 植被恢复过程中凋落物动态1.2.4 混合凋落物分解1.2.5 凋落物分解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1.2.6 问题展望第二章 研究地概况2.1 研究地概况2.2 样地设置第三章 凋落物量动态3.1 材料和方法3.1.1 实验方法3.1.2 统计分析方法3.2 结果与分析3.2.1 4 种植物群落年凋落物量比较3.2.2 凋落物的组成3.2.3 4 种植物群落凋落物量月动态特征3.2.4 4 种植物群落凋落物物种数变化3.3 讨论3.3.1 年凋落物量比较3.3.2 凋落物的组成变化3.3.3 4 种植物群落凋落物的凋落节律3.3.4 4 种植物群落凋落物物种数变化3.3.5 植被恢复过程中凋落物量动态3.3.6 次生林与马占相思林凋落物量比较3.4 本章小结第四章 凋落物分解动态4.1 材料和方法4.1.1 实验材料、方法4.1.2 统计分析方法4.2 结果与分析4.2.1 样地效应4.2.2 凋落叶种类效应4.2.3 单一凋落物与混合凋落物4.3 讨论4.3.1 样地效应4.3.1.1 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凋落物分解速率4.3.1.2 次生林与马占相思林凋落物分解速率4.3.2 种类效应4.3.2.1 种间差异4.3.2.2 凋落物混合分解的交互作用4.4 本章小结第五章 土壤碳、氮含量的变化5.1 材料和方法5.1.1 土壤采集5.1.2 实验室分析5.2 结果5.2.1 土壤全碳含量变化5.2.1.1 样地间土壤全碳含量的比较5.2.1.2 样地内土壤全碳含量比较5.2.2 土壤全氮含量变化5.2.2.1 样地间土壤全氮含量的比较5.2.2.2 样地内土壤全氮含量的比较5.2.3 土壤碳氮比的变化5.3 讨论5.3.1 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碳、氮含量变化5.3.2 次生林与马占相思林土壤碳、氮含量变化5.4 本章小结主要结论参考文献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凋落物论文; 植被恢复论文; 海南岛论文;
海南岛中部丘陵地区4种植物群落凋落物动态及土壤碳氮含量的变化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