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冶县龙岸镇中心小学)
摘要:作为教育的初级阶段,学生在小学时期能够形成特有的行为习惯。这就应针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展开有效分析,同时强化核心素养在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作用效果,确保小学生自身行为习惯水平有所提升。本文首先分析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意义,之后在核心素养支持下制定一系列合理的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确保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能够满足我国现有教育行业综合发展要求。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引言
众所周知,个人行为习惯主要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形成的,其与人们后天生存条件和反射系统等方面存在紧密的联系。而小学生行为习惯不仅会受到自身思维水平和脾气秉性的影响,其中培养方式也会导致小学生形成不一样的行为习惯。这就应针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模式展开有效分析,同时强调核心素养与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之间的关系,并在核心素养支持下提升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水平。
1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意义
一般来说,小学生自身行为与其习惯和命运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对小学生实施行为习惯培养对于提升小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后期发展水平等方面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应加强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力度,确保小学生能够依照自身行为习惯主宰自己的命运。加上小学阶段时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这就应结合小学生心理需求和当今社会现有发展趋势规划一系列标准合理的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模式,严格控制小学生在行为习惯培养过程中出现问题,确保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水平有所提升。由于不同学生个体的家庭成长环境和脾气性格等方面大相径庭,这就导致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存在很大的难度,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小学生形成错误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小学生综合培养水平。为改善这一现状,必须结合小学生一系列外在因素规划合理的行为习惯培养模式,实时调整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养成的错误行为习惯,控制各项错误行为习惯对小学生自身思维意识和后期发展水平等方面产生影响,使得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意义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2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2.1家校共育,促进行为形成养成“无死角”
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在对小学生实施行为习惯培养时,必须保证家长与教师处于相互配合的状态,一旦发现小学生在自然成长过程中出现错误的行为习惯,就应要求家长与教师在相互合作的条件下规划合理的改善措施,将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扼杀在摇篮里,从而避免不良行为习惯对小学生健康成长产生影响。多数小学生在学校表现出听话懂事和遵守规律,但是在家庭中却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这就导致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各项行为习惯失衡,难以满足小学生良性生长要求。针对于这一点,就应保证教师和家长相互配合力度,避免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产生死角。而且通过家校共育,还能保证家长按照教师教育模式对小学生展开合理的家庭教育,避免家长对小学生产生溺爱行为,确保小学生在家里和在学校中的表现处于相一致的状态,逐步提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衔接性,这对于改善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缺陷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小学生自身行为习惯不合理,应保证教师与家长在相互合作的条件下规划合理的改善措施,逐步提升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水平,确保小学生能够在多项教育的条件下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为提高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全面性和合理性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2.2引导启发,促进行为纠正引导的自主性
为保证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能够满足小学生自身核心素养多方面要求,不仅需要规划合理的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模式,还应避免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方式过于强制,避免行为习惯培养伤害小学生幼小的心理,使得小学生全身心的融入行为习惯培养当中。一般来说,依照核心素养规划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模式,必须保证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启发效果和引导效果,通过一系列合理方式引导小学生自主形成标准合理的行为习惯,避免小学生自身被动性思维对小学生自身行为习惯培养产生影响。在核心素养的支持下,可以在校学生行为习惯培养过程中应用一系列传统文化,使得小学生能够在学习个相贯通文化的条件下实现自身行为习惯培养的目标,确保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与小学生自身核心素养处于相互衔接的状态。在开展各项教育活动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同一班集体的学生证对某项传统文化展开有效讨论,鼓励学生在各项专题讨论中发现其他学生行为习惯优点,并结合自身现有行为习惯展开深入分析,找出自身各项行为习惯中不合理的地方,使得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能够满足小学生核心素养多方面要求。对于小学生行为习惯中的不足,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引导小学生自主继反思或者调整自身现有的行为习惯,避免小学生自身不合理的行为习惯越来越严重,促使小学生在短时间内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为小学生后期良性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2.3楷模示范,促进行为习惯转变“根本化”
由于小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意识相对薄弱,仅依靠自身是没有办法完成行为习惯培养的。这就应强化教师与小学生之间的合作力度,确保教师能够按照小学生现有思维水平和核心素养要求对小学生展开有效示范,确保小学生能够结合教师示范在短时间内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上小学生本身具备较强的模仿能力,能够模仿教师在教学和课余时间的一举一动。这就应保证教师日常行为举止的规范性,以为小学生提供标准合理的示范模板。加上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还会受到一系列外在因素的干扰,这就导致小学生行为规范培养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影响小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水平。为改善这一现状,应要求教师从核心素养入手树立一定楷模形象,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应采取一定温和的语气与小学生展开有效交流,避免教师在于小学生交流过程中不小心打击小学生的自尊心。同时培养小学生温和的性格,以避免小学生在学习和后期生活过程中产生焦虑情绪。当然在对小学生实施行为习惯培养时,还应保证教师对小学生现有核心素养水平等方面有所掌握,严格控制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出现问题。彰显核心素养在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中的作用效果,使得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结语
综上所述,了解到合理的行为习惯培养对于小学生后期发展具备明显的现实意义。这就应按照相关要求对小学生实施行为习惯培养,同时在其中考虑小学生现有核心素养,并在核心素养的支持下规划合理的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策略,使得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几率降到最低。此外上文还通过多个方面介绍了核心素养条件下的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策略,更好的改善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缺陷。
参考文献
[1]孙玉国.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J].甘肃教育,2019(07):39.
[2]蒋爽.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谈[J].甘肃教育,2019(03):35.
[3]危仲桂.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1):51.
[4]马翠娟.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之思考[J].青海教育,2018(Z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