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废旧制冷剂的任意排放不但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此,制冷剂的回收不但具有很大的环境效益,而且,具有很高的资源效益。按照ARI 700-1999废旧制冷剂检测方法,对经压缩系统长期使用的R22、R134a、R410A及R407C四种旧制冷剂进行了各项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制定了回收方案,并对回收后的制冷剂进行各项检测。实验证明,回收后的制冷剂符合ARI 700标准中的制冷剂回收指标,并对回收的制冷剂进行了经济性评价。研究中严格按照美国制冷空调协会发布的废旧制冷剂回收标准(ARI 700 Standard)对废旧制冷剂的各项指标进行了检测。制冷剂使用工况的多变以及制冷剂种类的差异,给实验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解决这个问题,对不同种类的制冷剂进行了多次甄别,确定了废旧制冷剂中含有的杂质为:水分、不凝性气体、高沸点残渣;对于单质制冷剂,存在纯度降低的问题;对于混合制冷剂,同时还存在组分配比的变化问题。研究中利用美国Van Steenburgh公司生产的JV 90 SC-4制冷剂回收机对废旧制冷剂进行回收,再生的制冷剂满足ARI 700标准的各项指标,解决了废旧制冷剂的组分配比问题,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同时,高效的回收效率,也是国内在制冷剂回收领域的一个突破。通过资产净回收率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回收制冷剂研究,已经在本年度产生38万元的经济效益,并将在5年的使用期限内后续的4年时间中继续产生200万以上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将产生巨大的环境效益。实际应用表明,采用本项研究的成果完全可对废旧制冷剂实施再生,具有非常好的经济性和环境保护性。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氨制冷系统中不凝性气体的产生及其排除的研究探讨[J]. 山东化工 2019(11)
- [2].蒸汽冷凝过程的分子团聚模型及其对不凝性气体影响传热性能的解释[J]. 物理学报 2010(09)
- [3].竖直矩形通道内不凝性气体对凝结换热特性的影响[J]. 制冷学报 2019(04)
- [4].制冷剂气相中不凝性气体测定方法研究[J]. 浙江化工 2018(01)
- [5].氨制冷系统中不凝性气体的危害及其排除的研究[J].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16(03)
- [6].负压粗苯蒸馏过程中不凝性气体的影响[J]. 燃料与化工 2018(01)
- [7].中等过冷度下含不凝性气体蒸汽冷凝传热特性[J]. 化工学报 2014(10)
- [8].化工传热综合实验装置的改进[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0(10)
- [9].低不凝性气体含量下水平螺旋扁管管束中的沸腾换热实验研究[J]. 低温与超导 2010(10)
- [10].竖直管束外含空气蒸汽冷凝的实验研究[J]. 核安全 2014(04)
- [11].浅析CO_2的再提纯系统[J]. 啤酒科技 2013(08)
- [12].含不凝性气体蒸汽浸没射流冷凝压力振荡实验研究[J].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9(02)
- [13].不凝性气体对竖直平板对流冷凝的影响[J].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15(05)
- [14].含不凝性气体的蒸汽冷凝传热实验研究[J]. 核动力工程 2014(01)
- [15].维美德向泰国Siam Cellulose有限公司提供大型改造项目[J]. 国际造纸 2014(04)
- [16].含高浓度CO_2的水蒸气在竖直平板上的凝结传热实验研究[J]. 热科学与技术 2015(01)
- [17].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高效运行途径[J]. 科技信息 2011(36)
- [18].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不凝性气体对脉动热管传热影响的分析[J]. 化工进展 2020(07)
- [19].含空气的蒸汽冷凝传热模型研究[J]. 核动力工程 2015(06)
- [20].蒸汽珠状冷凝传热的研究进展[J]. 科学通报 2020(17)
- [21].低功率条件下低高度差开式自然循环流动模式研究[J]. 核动力工程 2020(04)
- [22].污泥干化二次污染物特性研究[J]. 环境卫生工程 2016(03)
- [23].热力站设计的常见问题及改进对策[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12)
- [24].城市污水厂污泥的热解特性研究[J]. 锅炉技术 2011(06)
- [25].不凝性气体对母液蒸发的影响与排除方法[J]. 有色冶金节能 2008(03)
- [26].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换热器内冷凝换热模型研究[J]. 应用科技 2019(05)
- [27].空调抽真空工艺研究[J]. 日用电器 2017(09)
- [28].大量不凝性气体存在时不同润湿性管束对流冷凝传热实验研究[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16(05)
- [29].高温热管的研究进展及应用[J]. 现代化工 2020(06)
- [30].竖直管束外含空气蒸汽冷凝传热特性数值分析[J]. 核动力工程 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