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公路等基础设施得到迅速发展,与此带来的对环境的影响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公路建设产生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水、气、声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目前,生态环境的评价研究就相对滞后,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主要以定性描述为主,而定量化指标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环境评价的可靠性。本论文以大饭铺-清水河公路作为研究对象,微观上通过地面调查定量分析公路对沿线植被资源组成及可能对生产力产生的影响,宏观上采用遥感方法,分析工程建设前后的景观格局和空间结构,并预测可能造成的变化。对大饭铺-清水河公路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运用两种方法得出结论:(1)根据地面调查,在公路沿线200m范围内共分布植物种85种,分属27科。主要优势科包括:菊科、豆科、禾本科、藜科、蔷薇科。预计公路施工期间每年将减少作物产量10.29t,破坏草原植被8.76t,灌木林4.17t,总计损失23.22t。建成后,随着临时占地区域植被的变化,植被的损失主要来源于公路的永久占地,每年将减少作物产量5.29t,破坏草原植被6.57t,灌木林1.01t,总计损失15.87t。(2)利用遥感手段,根据景观格局指数和空间结构分析,确定本区域的景观基质是草地类型,是评价本区域景观生态质量的主导成分。草地景观是优势度最大的类型,达到54.2%。公路建设后使得大的斑块,变成了多个小的斑块,但是草地的优势度仍然最高,仍为研究区域的景观基质。工程建成后研究区域的景观空间结构仍然是合理的,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仍然与建成前相匹配,未改变评价区域的景观空间结构。(3)两种手段的结合,才能在生态完整性角度出发,更好的识别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论文; 景观格局论文; 遥感论文; 斑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