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治疗脑积水14例报告

神经内镜治疗脑积水14例报告

一、神经内镜技术治疗脑积水14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孙广超[1](2021)在《神经内镜联合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囊肿开窗术合并囊肿-腹腔分流术联合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自2014年3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5例蛛网膜囊肿的临床资料,头痛起病6例,体检发现3例,癫痫发作与头晕起病各为2例,1例患者以视物模糊前来就诊,1例患者以走路不稳前来就诊。所有患者术前经CT及MRI确诊。均应用神经内镜囊肿开窗术合并囊肿-腹腔分流术。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均行MRI或CT复查。结果:15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为3~57岁,平均27±17岁。术后随访3-75个月,平均为24.4±17.8个月。本组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影像学显示囊肿消失9例(9/15,60%)、囊肿缩小6例(6/15,40%)。术后1年囊肿消失11例(11/15,73%)、囊肿缩小3例(3/15、20%)。并发症有:颅内感染2例(2/15,13.3%)、切口愈合不良1例(1/15,6.7%)、硬膜下积液2例(2/15,13.3%)、分流管梗阻1例(1/15,6.7%)。结论:神经内镜囊肿开窗联合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能结合两种术式的优势,症状改善率高、囊肿体积缩小明显、术后并发症少,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有效方法。

詹程鹏[2](2021)在《神经内镜与显微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探讨神经内镜手术与显微镜手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BGH)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及神经功能恢复方面的影响,希望为HBGH患者在这两种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上提供依据。方法:本次研究对衢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80名HBGH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按随机分配原则随机分成神经内镜组(39例),显微镜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血肿清除率,对比两组患者术后7天内脑梗死发生率,术后3个月的脑积水、癫痫发生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综合评价神经内镜手术与显微镜手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血肿清除率、术后脑梗死、脑积水、癫痫发生率及神经功能恢复方面的影响。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肿部位、发病到手术时间、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术前血肿量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耗时比较:神经内镜组手术耗时(106.03±9.39min)低于显微镜组(116.88±29.12min,P<0.05);术中出血量比较:神经内镜组术中出血量(106.15±17.95ml)明显低于显微镜组(124.46±30.12ml,P<0.05);颅内血肿清除率的比较:神经内镜组血肿清除率(89.42±5.74%)与显微镜组(80.87±13.06%)相比,神经内镜组血肿清除率较显微镜组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天内脑梗死发生率的比较:神经内镜组发生2例,显微镜组发生9例,神经内镜组脑梗死发生率低于显微镜组(P=0.029),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脑积水发生率的比较:神经内镜组脑积水发生3例,显微镜组发生8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125);术后3个月癫痫发生率的比较:神经内镜组发生癫痫8例,显微镜组发生1例,显微镜组癫痫发生率较神经内镜组低,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1)。3个月后GOS、ADL评分比较:神经内镜组中30例患者GOS评分预后良好,显微镜组中16例患者GOS评分预后良好。神经内镜组中27例患者ADL评分预后良好,显微镜组中17例患者ADL评分预后良好。神经内镜组GOS评分优于显微镜组(X2=11.748,P=0.001),神经内镜组ADL评分高于显微镜组(χ2=6.227,P=0.013),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在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血肿清除率、术后脑梗死发生率及GOS、ADL评分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神经内镜组的上述指标优于显微镜组。但在术后癫痫发生率方面:显微镜组的癫痫发生率要低于神经内镜组。在术后脑积水发生率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

周武[3](2021)在《侧脑室肿瘤术后颞角脑积水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颞角脑积水是侧脑室肿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以侧脑室三角区肿瘤术后多见,目前文献中很少报道关于侧脑室肿瘤手术后造成颞角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在本论文中,我们就侧脑室肿瘤行手术治疗后可能引起颞角脑积水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发现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到2020年6月收治的86例侧脑室肿瘤手术患者的所有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86例病例中有32例(37.20%)术后发生颞角脑积水。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病理级别、术后脑室内积血、术后颅内感染、术后脑室外引流管留置时间(>4天)等因素引起颞角脑积水发生更加明显。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脑室内积血(OR:6.727,P=0.007)、术后颅内感染(OR:15.846,P=0.001)和术后脑室外引流管放置时间>4天(OR:3.872,P=0.048)是造成患者手术后发生颞角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颞角脑积水是侧脑室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切除肿瘤过程中对脑室壁结构的破坏及损伤可造成颞角脑积水的发生。术后脑室内积血、术后颅内感染、术后脑室外引流管放置时间与术后颞角脑积水的发生相关,侧脑室肿瘤术后脑室外引流管的放置,需结合患者术中情况个性化处理。如果患者术后情况可应早期行脑室外引流管拔出,可预防脑脊液的大量丢失及脑室壁结构的改变,预防三角区脑组织粘连,可减少颞角脑积水的发生。

卢伟坤,何亚文,方凯,梁亚明,陈文焰,刘文其,赖品英[4](2020)在《神经内镜对交通性脑积水治疗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支持下行第三脑室底部造瘘术对交通性脑积水患者的综合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19年12月间因交通性脑积水入院接受治疗的30例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术式差异进行分组,其中一组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作为分流组(10例);另一组行神经内镜支持下第三脑室底部造瘘术作为造瘘组(20例)。所有患者入院接受检查均确诊为交通性脑积水,经治疗对比其疗效差异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有效率上,造瘘组95.00%,分流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发症发生率上,造瘘组10.00%,分流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及住院时间上,造瘘组均低于分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较之传统脑室腹腔分流术,神经内镜支持下第三脑室底部造瘘术对交通性脑积水患者疗效更佳,治疗安全性更优,术时短,患者恢复更快,感染风险可控,综合疗效可。

李政[5](2020)在《神经内镜技术在幕上脑室内病变治疗的临床应用》文中认为背景:脑室内病变由于位置深在,解剖结构复杂,手术并发症多,脑室内病变使得显微外科手术难以进行,目前神经内镜技术不断发展,在神经外科病变治疗中已十分普遍,尤其在治疗脑室内病变被认为是显微手术的有效替代方法。研究目的:分析在临床上通过使用神经内镜技术治疗幕上脑室内病变患者的解剖特点、手术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通过收集在2015年7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病房并通过术中使用神经内镜技术治疗幕上脑室内病变(侧脑室和第三脑室内)的16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例症状性透明隔囊肿;1例位于侧脑室Monro孔区囊肿;1例侧脑室内实性肿瘤,1例透明隔区肿瘤,1例左侧侧脑室旁及丘脑肿瘤;10例脑积水的患者通过在神经内镜下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ETV)重新构建脑脊液循环,其中4例因颅脑手术后伴发脑积水;2例患者因松果体区肿瘤合并梗阻性脑积水,4例特发性梗阻性脑积水,均行ETV解除脑脊液循环梗阻。所有患者均接受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手术包括ETV、神经内镜下脑室内肿瘤活检术、神经内镜下透明隔囊肿造瘘术、神经内镜下脑室内肿瘤切除术以及神经内镜下脑室内囊肿切除术等。术前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以及相关影像学检查(头颅CT及MRI),病变均位于侧脑室、第三脑室内或脑室旁,并完善心电图、胸部平片、实验室检查、高龄患者或心功能不佳患者行心脏彩超,腰穿测脑脊液压力等检查。手术采用STORZ硬质内镜(4mm*150mm,分为0°、30 °、45°成角内镜)、脑室镜(4mm*180mm)及Endoport内镜工作通道(外径20mm*160mm工作通道长度)及相关显微器械。术后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有无头痛、体温变化、颅内压力变化以及是否有电解质紊乱、颅内感染、脑脊液漏、伤口愈合、术后癫痫等并发症。在内环境方面,予以监测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术后在拔除气管插管平稳后、住院动态复查头颅CT,评估手术疗效及相关病情。术后随访:根据患者病情变化不适随诊,一般在术后3月、半年以及一年左右复查头颅CT或者MRI,评估肿瘤有无复发,脑积水症状有无改善。结果:所有患者均诊断为幕上脑室内病变,其中2例透明隔囊肿经神经内镜造瘘后,2例患者症状均消失,其中1例患者出院后出现头痛对症治疗后头痛消失;1例侧脑室囊肿,术后症状缓解;1例侧脑室内肿瘤,完整切除,临床症状消失,2例神经内镜下肿瘤活检诊断成功,出院后均化疗或放射治疗。10例患者行ETV,其中9例患者脑积水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1例因术前基础状况差,术后死于肺部感染。结论:掌握内镜下脑室解剖特点,才能在内镜手术中准确定位从而精确实施手术。神经内镜技术具有解剖清晰、创伤小等优点,治疗梗阻性脑积水、脑室内囊肿、<2cm脑室内肿瘤切除及脑室肿瘤活检等幕上脑室内病变,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联合应用神经导航、激光刀等新技术可以协助解决术中肿瘤定位、重要结构保护以及通道止血等难题。

张瑞山[6](2020)在《儿童三脑室后部病变围手术期脑积水的诊治经验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儿童三脑室后部病变围手术期脑积水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4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47例三脑室后部病变患儿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围手术期脑积水的诊治经验。结果:1.47例临床资料中围手术期脑积水的发生率为85%(40例),其中良性及低度恶性病变18例,予以手术切除11例,姑息治疗6例,放疗1例;术后颅压高、持续性脑积水不缓解2例,姑息治疗后脑疝2例,余患儿病情均平稳。高度恶性病变22例,选择手术切除15例,放化疗7例;术后昏迷2例,放化疗无效1例。2.40例合并脑积水资料中采用手术切除治疗26例,术前脑积水处理9例,术中脑积水处理21例,术后无持续性脑积水18例;术后脑积水处理19例,其中4例持续性脑积水伴颅压高均行VPS治疗后病情平稳,最终病情平稳出院16例。结论:儿童三脑室后部病变围手术期脑积水发生率高,不同病变类型围手术期脑积水的处理因病变治疗方案而异,不同时机脑积水的治疗需同时考虑临床标准及影像学评估,严格把握手术指征,选择最佳的个性化治疗方式。

史永强,江彬,董新亚,米伟阳,李楠[7](2019)在《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112例脑积水患儿的临床效果》文中指出目的探究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脑积水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224例脑积水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12例,保守治疗)和研究组(112例,保守治疗+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18%,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9%,显着低于对照组的14.29%(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脑积水患儿的临床效果显着,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曹忠文[8](2019)在《微创穿刺清除术(MPST)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LCFD)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脑出血破入脑室占脑出血的40%,是脑出血的严重类型,可致急性梗阻性脑积水(AOH),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高、神经功能恢复差,是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传统手术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创伤大、预后差、并发症多、患者家属接受度差,近年来临床应用率降低。随着近年来医学科技的进步,新技术、新设备迅速应用于临床,脑出血微创治疗已成为一种趋势。MPST联合LCFD疗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并为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等广泛应用的新型临床治疗方法。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实施MPST联合LCFD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比较分析微创穿刺清除术(MPST)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LCFD)在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方面的优势,为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治疗提供参考及理论依据。材料及方法:回顾性分析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5月—2018年5月住院行MPST治疗的脑出血破入脑室病例94例。入选病例中8例脑出血集中在脑室内,占入选病例数的8.5%;基底节区脑出血破入脑室37例,占39.4%;丘脑出血破入脑室22例,占23.4%;脑叶出血破入脑室19例,占20.2%;小脑出血破入脑室6例,占6.4%。根据MPST治疗时是否联合应用LCFD,分为MPST组和MPST联合LCFD组。MPST组41例(其中男23例,女18例)采用北京万特福公司生产的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清除套装,对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经颅脑CT精准定位后行脑室血肿MPST治疗,术后应用尿激酶对血肿进行纤溶治疗,脑室内积血70%清除后,夹闭脑室硬通道引流管24h,观察病情无加重后拔除脑室硬通道引流管。MPST联合LCFD组53例(其中男27例,女26例),对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行MPST后,应用尿激酶溶解血肿,三、四脑室开放,AOH缓解的前提下再行LCFD引流脑室残余积血,增强疗效。脑室内积血70%清除后首先夹闭脑室硬通道引流管24h,观察病情无加重后拔除脑室硬通道引流管。LCFD引流脑脊液颜色、细胞数检验等逐渐正常后拔除LCFD引流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出血量、Graeb评分(Graeb脑室内出血评分表见附表1),两组病例资料类似,有可比性。对比分析两组患者10d血肿基本清除率、平均住院天数、术后感染率、脑脊液漏发生率、术后再出血率、半年后慢性脑积水发生率及预后情况,探讨MPST联合LCFD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意义。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非正态分布数据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正态分布数据的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有序分类资料采用符号秩和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出血量、Graeb评分,两组病例资料类似,(P>0.05),有可比性。MPST组10d血肿基本清除例数29例,占70.7%,平均住院天数中位数19d;MPST联合LCFD组10d血肿基本清除例数47例,占88.7%,平均住院天数中位数17d。两组数据比较分析:MPST联合LCFD组平均住院天数显着小于MPST组(p<0.001)。MPST联合LCFD组10d血肿基本清除率高于MPS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MPST组术后脑室穿刺点脑脊液漏9例,发生率22%;颅内感染8例,发生率19.5%。MPST联合LCFD组术后脑室穿刺点脑脊液漏3例,发生率5.7%;颅内感染2例,发生率3.8%。两组数据比较分析:MPST联合LCFD组脑室穿刺点脑脊液漏发生率及颅内感染发生率显着低于MPST组(p=0.042,p=0.034)。半年后随访预后情况:MPST组41例,优良7例、轻残14例、重残9例、死亡11例;慢性脑积水9例,发生率22%。MPST联合LCFD组53例,优良19例、轻残19例、重残4例、死亡11例;慢性脑积水3例,发生率5.7%。两组数据比较分析:MPST联合LCFD组半年后的预后情况优于MPST组(p=0.038),MPST联合LCFD组和MPST组死亡率无显着差异(X2=0.476,P=0.49)。MPST联合LCFD可以降低慢性脑积水发生率(p=0.042)。结论:MPST能及时解除急性梗阻性脑积水(AOH),又能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脑脊液循环通畅后MPST联合应用LCFD引流血性脑脊液,可以加快脑室残留积血排出,减少住院天数、减少脑脊液漏发生率、减少颅内感染率及慢性脑积水发生率,改善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预后。MPST联合LCFD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疗效确切,方便快捷、比单行MPST疗效好,值得推广。

艾明达[9](2019)在《神经内镜治疗颅内四叠体池蛛网膜囊肿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单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颅内四叠体池蛛网膜囊肿(quadrigeminal cistern arachnoid cysts,QCA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微创神经外科2008年7月至2019年1月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15例QCAC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Karnofsky 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的改变、囊肿的直径变化、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以及囊肿的复发率。15例患者根据囊肿位置及脑积水情况分别采用了以下手术方式:囊肿-侧脑室分流术(lateral ventriculo-cystostomy,LVC)、三脑室底造瘘术(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ETV)、LVC+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VP)和LVC+ETV。对15例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的远期预后情况。[结果]共收集15例临床确诊为QCAC并接受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5例,性别比为2:1,最小年龄为2个月岁,最大年龄为45岁,18岁以下患者11例,18岁以上患者4例。15例患者接受手术后,症状消失8例(53.3%),症状减轻7例(46.7%);15例患者术前和术后KPS功能状态平均得分分别为(64.6±15.9)分和(88± 17.4)分,患者手术后评分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2,P=0.001);术前、术后囊肿最大直径分别为(3.91±1.23)cm 和(3.03±0.98)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56,P=0.04);在15例患者中,7例接受LVC,2例接受LVC+ETV,4例接受LVC+VP,2例接受ETV,采用KPS评分对不同手术方式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的功能状态评分无统计学差异(LVC:t=-2.582,P=0.063;LVC+ETV:t=-5,P=0.192;LVC+VP:t=-2.33,P=0.058;ETV:t=-3,P=0.095)。4 例(26.6%)患者在出院后发生症状反复,复查头颅MRI提示颅内囊肿较出院时增大,予行二次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无新发临床症状。2例(13%)患者在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伤口有脑积液流出,给予换药及加压包扎后痊愈。15例患者中4例(26.6%)失访,最长随访时间98个月,最短随访时间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9.2个月,随访显示11例患者囊肿最大直径较最后一次出院时无明显变化,且无新发临床症状。[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QCAC具有微创、症状缓解明显、可恢复正常脑积液生理循环、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的优点。QCAC发病率较其他位置颅内蛛网膜囊肿发病率低,但因为生长位置的特殊,容易挤压中脑导水管,更容易引起脑积水,导致颅高压症状。QCAC易复发,可能与囊壁血供丰富,造瘘口易闭合有关。

董策[10](2019)在《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脑积水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ndoscopic three ventriclulostomy,ETV)治疗脑积水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自2013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于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ETV治疗的26例脑积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历史回顾性研究分析,根据原发病进行分类:1.中脑导水管梗阻7例;2.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14例;3.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5例。观察该26例患者术后疗效及10-42个月随访,并通过分析研究进行经验总结。结果:26例脑积水患者经ETV治疗的整体有效率为73%。其中中脑导水管梗阻有效6例,有效率85.7%;aSAH有效10例,有效率71.4%;IVH有效3例,有效率60%。随访过程中,4例患者脑积水复发,均选择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VPS)治疗后明显好转。并发症:1例中脑导水管梗阻脑积水患者ETV术后出现动眼神经麻痹。结论:ETV治疗脑积水安全有效,对于部分aSAH、IVH后脑积水患者同样可取得显着效果,而必要时联合脉络丛烧灼术(choroid plexus cauterization,CPC)对于提高治疗交通性脑积水患者术后有效率具有一定意义。

二、神经内镜技术治疗脑积水14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神经内镜技术治疗脑积水14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神经内镜联合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2.1 蛛网膜囊肿的定义
    2.2 流行病学特点
    2.3 病因与增大机制
    2.4 组织学特点
        2.4.1 大体观察
        2.4.2 组织学病理
        2.4.3 细胞病理学
    2.5 分类方法
        2.5.1 依据病因学分型
        2.5.2 依据发生部位分型
        2.5.3 依据病理学分型
        2.5.4 依据组织学分型
        2.5.5 依据CT脑池造影分型
        2.5.6 Galassi分类法(中颅窝囊肿的分类方法)
        2.5.7 依据临床表现分型
    2.6 影像学检查
    2.7 鉴别诊断
    2.8 临床表现
        2.8.1 中颅窝、颞窝及大脑凸面IAC
        2.8.2 鞍上池IAC常可表现出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的症状
        2.8.3 后颅窝中线IAC
        2.8.4 桥小脑角区IAC
        2.8.5 小脑IAC
        2.8.6 四脑室IAC
        2.8.7 颅底IAC
        2.8.8 IAC破裂
    2.9 蛛网膜囊肿的治疗
        2.9.1 治疗目的
        2.9.2 手术适应症
        2.9.3 手术方法
第3章 临床资料和方法
    3.1 病例资料
    3.2 一般资料
    3.3 术前影像学检查
    3.4 手术方式及术后情况
第4章 结果
    4.1 术后疗效
    4.2 影像学改变
    4.3 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4.4 并发症
第5章 讨论
    5.1 临床特点
    5.2 影像学特点
    5.3 手术治疗
        5.3.1 目前临床主要手术方式
        5.3.2 联合入路的优势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2)神经内镜与显微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表1 英文缩写索引
前言
一、临床资料
    (一) 所需设备
    (二) 病例资料
        1. 纳入标准
        2. 排除标准
二、治疗方法
    (一) 术前一般治疗
    (二) 不同手术方式
    (三) 术后处理
    (四) 临床观察指标
    (五) 统计学方法
    (六) 技术路线图
三、结果
    (一) 术前一般资料和基线情况比较
    (二) 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及血肿清除率的比较
    (三) 术后7天内脑梗死发生率,术后3个月癫痫、脑积水发生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的比较
四、分析与讨论
    (一)高血压脑出血发病机制
        1. 血压升高是脑血管破坏的病理生理基础
        2. 血肿扩大
        3. 脑出血后继发性损害
    (二) 两种手术方式分析
        1. 显微镜手术
        2. 神经内镜手术
    (三) 术后的血肿清除率的比较分析
    (四) 术后7天内脑梗死发生率的比较分析
    (五) 术后并发症及神经功能恢复的比较分析
    (六)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文献综述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侧脑室肿瘤术后颞角脑积水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内容和方法
    3.质量控制
    4.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侧脑室肿瘤术后颞角脑积水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导师评阅表

(4)神经内镜对交通性脑积水治疗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分流组
        1.2.2 造瘘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2.2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2.3 两组手术及住院时间比较
3 讨论

(5)神经内镜技术在幕上脑室内病变治疗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神经内镜技术在脑室内病变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6)儿童三脑室后部病变围手术期脑积水的诊治经验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三脑室后部病变围手术期脑积水的治疗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112例脑积水患儿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8)微创穿刺清除术(MPST)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LCFD)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病例资料
    2 手术治疗方法
    3 观察比较指标
    4 判定标准
    5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 10d血肿基本清除率、平均住院天数
    2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再出血率、脑脊液漏发生率、颅内感染率
    3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半年后随访时恢复情况、死亡率、慢性脑积水发生率
论讨
结论
病例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附表
致谢

(9)神经内镜治疗颅内四叠体池蛛网膜囊肿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的的情况
致谢

(10)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脑积水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脑积水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神经内镜技术治疗脑积水14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神经内镜联合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D]. 孙广超. 吉林大学, 2021(01)
  • [2]神经内镜与显微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研究[D]. 詹程鹏.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侧脑室肿瘤术后颞角脑积水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周武.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4]神经内镜对交通性脑积水治疗的研究[J]. 卢伟坤,何亚文,方凯,梁亚明,陈文焰,刘文其,赖品英. 中国医药科学, 2020(13)
  • [5]神经内镜技术在幕上脑室内病变治疗的临床应用[D]. 李政. 苏州大学, 2020(02)
  • [6]儿童三脑室后部病变围手术期脑积水的诊治经验探讨[D]. 张瑞山.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7]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112例脑积水患儿的临床效果[J]. 史永强,江彬,董新亚,米伟阳,李楠.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32)
  • [8]微创穿刺清除术(MPST)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LCFD)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研究[D]. 曹忠文. 青岛大学, 2019(03)
  • [9]神经内镜治疗颅内四叠体池蛛网膜囊肿的疗效分析[D]. 艾明达.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10]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脑积水疗效分析[D]. 董策.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神经内镜治疗脑积水14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