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和外膜蛋白(OMPs)基因测序对广东省1965-2006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病人分离的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进行基因分型研究,分析不同时期分离的菌株间的进化关系,确定优势基因型,揭示变异及流行规律;结合OMPs抗原特征分析,为制订免疫规划、预防和控制流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复苏培养复核鉴定广东省1965-2006年流脑病人分离的66株Nm;采用MLST技术对Nm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分析看家基因多态性特征;采用测序技术对疫苗研发的关键性抗原——菌体OMPs基因porA、porB测序分型,探讨抗原性特征。采用PHYLIP软件除权配对法(UPGMA)制作进化树,分析菌株进化关系;使用SPSS13.0进行描述性分析,探讨Nm菌株看家基因等位基因和porA、porB可变区(VRs)的多态性。结果1.66株Nm经复核鉴定,A群51株,B群10株,C群4株,1株不能分群;4株初始分离时未能分群的Nm当中,3株分群复核为A群,1株仍不能分群;复核结果与初始鉴定总体一致。2.广东省1965-2006年流脑病人分离的Nm看家基因abcZ、adk等位基因多态性低,aroE、fumC、gdh为中度多态性,pdhC及pgm多态性高。3.广东省1965-2006年流脑病人分离的脑膜炎奈瑟菌MLST分型共有8个克隆系,分别为ST-5、ST-1、ST-4821、ST-11、ST-41/44、ST-3789、ST-254、ST-8,所占比例分别为62.1%、15.2%、7.6%、6.1%、3%、3%、1.5%、1.5%。51株A群及1株不能分群的Nm分属ST-5(40株A群和1株不能分群的Nm)、ST-1(10株)、ST-254(1株)克隆系;10株B群Nm分属ST-11(4株)、ST-41/44(2株)、ST-3789(2株)、ST-4821(1株)、ST-8(1株)克隆系;4株C群Nm均属ST-4821克隆系。4.ST-5克隆系是1967年前后大流行的主要菌型,在其后(除1977年至80年代前期外)至今的各个时期流行。1977年大流行时期的主要致病菌群属ST-1克隆系,并在该流行后至1985年期间持续引发流脑病例。1988年前后,开始出现ST-11、ST-41/44等高致病克隆系,以及ST-254、ST-8克隆系。2000年以后,除了优势克隆系ST-5外,ST-1克隆系于2005年又开始致病;ST-4821高致病克隆系自2000年开始出现;ST-11克隆系也开始抬头,以及ST-3789克隆系等;呈多克隆系共同流行。5.广东省1965-2006年流脑病人脑膜炎奈瑟菌OMP1基因porA VR1的型别以20型为主,占63.6%,5型占10.6%,其余五个型别7型、5-2型、7-2型、2型、12-6型所占比例均不到10%。porA VR2的型别以9型居多,占51.5%,10型占13.6%,2-48型占10.6%,其余七个型别2-2型、2型、14-4型、16-75型、2-31型、4-1型、14-9型所占比例均小于10%。6.广东省1965-2006年流脑病人脑膜炎奈瑟菌OMP2/3基因porB VR1型别以4型和9型为主,各占43.9%和30.3%,6型占10.6%,14型、1型、3型所占比例均小于10%。VR4型别以7型最多,所占比例高达86.4%,其余四个型别分别为9型、11型、1型、10型,所占比例均10%以内。VR5型别以11型居多,占66.7%,15型占10.6%,18型、20型、21型、1型、19型均在10%以内,2株无该VR。VR6型别分布以有两种形式为主,有60.61%的菌株为10型,有31.82%的菌株无此VR;除3株Nm外,均无VR7;所有菌株均仅1株具有VR8。结论1.广东省1965-2006年流脑病人分离的Nm看家基因abcZ、adk等位基因多态性低,aroE、fumC、gdh为中度多态性,与相应克隆系代表型相近:pdhC及pgm多态性高,变异程度高于PubMLST库中其他地区分离株,提示有新的致病性菌株出现。2.广东省1965-2006年流脑病人脑膜炎奈瑟菌MLST分型共有8个克隆系,分别为ST-5、ST-1、ST-4821、ST-11、ST-41/44、ST-3789、ST-254、ST-8,所占比例分别为62.1%、15.2%、7.6%、6.1%、3%、3%、1.5%、1.5%。ST-5为优势克隆系。各克隆系与血清群之间无明显关联。3.广东省1965-2006年流脑病人脑膜炎奈瑟菌MLST型别在2000年前以ST-5克隆系为主,近年来相继出现ST-1、ST-41/44、ST-3789、ST-254、ST-8以及ST-4821、ST-11等高致病性克隆系,呈多元化流行的趋势,有必要加强流脑病原体尤其是高致病性克隆系的监测。4.广东省1965-2006年流脑病人脑膜炎奈瑟菌OMPs基因porA、porB VRs型别高度集中,多态性较低,有利于疫苗的研发和选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流脑患者血液和脑脊液同时培养出脑膜炎奈瑟菌一例[J]. 浙江检验医学 2009(03)
- [2].脑膜炎奈瑟菌的检测技术及检测进展[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13)
- [3].不同信号肽对重组B群脑膜炎奈瑟菌H因子结合蛋白表达的影响[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7(02)
- [4].脑膜炎奈瑟菌感染的临床学进展[J].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9(02)
- [5].1例由B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新生儿脑膜炎的调查[J]. 预防医学论坛 2017(12)
- [6].温州市首例X群流行性脑膜炎奈瑟菌的病原学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5(01)
- [7].湖南省B群脑膜炎奈瑟菌药物敏感性及分型[J]. 中国公共卫生 2011(12)
- [8].流脑患者血液中培养出脑膜炎奈瑟菌(B群)1例[J]. 临床检验杂志 2008(01)
- [9].湖南省首起由C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流脑局部流行的调查[J]. 实用预防医学 2008(02)
- [10].潍坊市健康人群A、C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水平调查[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8(11)
- [11].2株B群脑膜炎奈瑟菌的分子生物学分析[J]. 预防医学论坛 2011(06)
- [12].A群、C群脑膜炎奈瑟菌人群抗体水平分析[J].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9(01)
- [13].脑膜炎奈瑟菌的候选蛋白质疫苗[J]. 实用医学杂志 2008(20)
- [14].培养基质量对脑膜炎奈瑟菌培养结果的影响[J].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0(02)
- [15].小牛血清培养基用于人群脑膜炎奈瑟菌带菌调查研究[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08(05)
- [16].徐州市发现首例B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J]. 中国校医 2011(09)
- [17].广西正常人群中Y群脑膜炎奈瑟菌带菌和免疫水平研究[J]. 应用预防医学 2010(02)
- [18].2007-2008年美国明尼苏达州及北达科他州出现氟喹诺酮耐药的脑膜炎奈瑟菌[J]. 疾病监测 2008(09)
- [19].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脑膜炎奈瑟菌检测中的应用[J]. 医学动物防制 2018(11)
- [20].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例临床分析[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9(03)
- [21].广东省2010~2013年健康人群C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水平分析[J].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5(02)
- [22].脑膜炎的治疗和护理[J]. 家庭生活指南 2019(09)
- [23].流脑病人密切接触者咽拭子中检出C群脑膜炎奈瑟菌的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8(02)
- [24].江西省2005—2015年脑膜炎奈瑟菌血清分型和分子分型分析[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8(11)
- [25].北京市朝阳区2008年-2016年健康人群不同血清群脑膜炎奈瑟菌抗生素体外敏感性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8(15)
- [26].1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的菌群鉴定及分析[J].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7(04)
- [27].德惠市2008年健康人群流脑血清监测分析[J].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09(S1)
- [28].高邮市首例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调查及处理[J]. 江苏预防医学 2008(04)
- [29].脑膜炎奈瑟菌病原学研究进展[J].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9(04)
- [30].2017年山西省婴幼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病原学分析[J]. 疾病监测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