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困生,刻不容缓

关注学困生,刻不容缓

云南省宣威市双龙街道第二小学655400

摘要: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学困生问题尤为严重。学困生会受到不公正对待,严重的甚至逃学、逃课、辍学。学困生问题的根源在于教育机制本身,并不关乎教师职业道德。学困生需要关注,需要鼓励和帮助,而不是被封闭、被边缘化。

关键词:学困生教育理念学生评价

一、学困生——从现象到问题

在任何教育阶段,学困生的存在都是必然的,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只有当这种正常的现象受到不恰当的对待时,学困生才从现象发展到问题。而在从现象到问题的转变中,教师、家长中的一方或双方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困生问题的根源在于当学困生自己意识到被列入学困行列时就已经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心理负担,而教师和家长不恰当的教育行为让学困生的心理负担不断加大。这时,学困生的问题就已经开始了。

学困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首先表现为不被关注、不被重视。教师通常给予优等生过多的关注、重视。其次,教师将更多的锻炼机会给了优等生,这对学困生而言也是很不公平的。再次,学困生的优点得不到充分的肯定,甚至遭到批评。在这些不公正的对待下,学困生的上进心、信心磨没了,自卑往往乘虚而入,严重的甚至自暴自弃。

逃课逃学是学困生问题的进一步恶化。逃课逃学源于厌学,厌学是在后天形成的。前面我谈到过学困生的心理负担,在这种负担之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学困生对这种现状无所适从,不知道怎么办,厌学情绪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形成;另一种情况是学困生也试图通过努力改变现状,但没有成效,现状长期不得改变而心灰意冷,导致产生了厌学情绪。在厌学情绪的影响下,逃学、逃课也就不足为怪了。学困生一旦走上这条路,就会进入恶性循环:逃课——成绩进一步下滑——厌学——逃课……而不管是教师的劝说,还是家长的强行送回,都是治标不治本。

辍学是学困生问题最突出的表现。越来越多的事例表明,辍学并非由于家庭贫困,而在于学生本人成绩差、厌学。

二、寻根究底——学困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首先,教育理念出现了偏差。一切为了考试,一切为了高分,一切为了升学。在这种理念下,教育一而再再而三简单化,名义上是德、智、体、美全面培养,实际上是只重智育。在智育中,多重视知识的学习而轻视智力的开发;在知识的学习中,多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而轻视了其他知识的来源。这样一偏再偏、一减再减,剩下的就只有考试和分数了。优等生与学困生也就这样人为地划分了,分数和成绩成了衡量学生最高甚至唯一的尺子。在这把尺子的丈量下,学困生的特长得不到发挥,优点不能被充分肯定,只能作为优等生的陪衬、反面教材。

其次,与考试分数并举的是教学评价制度。分数是学校对教师考核的主要依据,是教学评价制度的核心,这对教师的影响也是深刻的。首先,扭曲了教育的目的,教育的“育人”变成了“培育获得高分的人”。在教学评价中,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分数的地位,受到奖励的教师面临保住优势成绩的压力,必须在“教学生获取高分”上再努力,而受到惩罚的教师在抱怨评价制度的同时,更有获取高分的迫切欲望。这两者共同作用下,教育教学变成了简单的竞争。在这一竞争中,学困生成了烫手的芋头,教师的一大任务是将学困生的影响降到最低,必须保证他不能缺考、不能拖后腿。显然,在这种教育评比中,学困生无疑又一次遭到了尴尬的对待。

总结起来,学困生问题的根源是在于教育机制本身,并不关乎教师职业道德。一个师德较差的教师或许对学困生问题应多担些责任,但一个教师师德再好,对于学困生问题的根源也爱莫能助。

三、关注学困生,刻不容缓

“我也想学好,可是我学不来”,这是多数学困生的心声。学困生需要关注,学困生更渴望肯定,学困生更应该得到老师的帮助而不是被封闭、被边缘化。关注学困生,刻不容缓。

首先,要转变观念。在教育教学中,要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是学生,全部的学生。对于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学困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优等生、学困生一视同仁。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改变“分数唯一”的评价制度,要努力去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要让学困生也有机会当班干部并积极支持他的工作,信任他,帮他找回学习上的自信。总之,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让学困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对他的希望。这样,学困生会存在,但没有问题,需要的是师生间的努力和坚持。

其次,要改变单一的教学评价制度,实行多元化的评价。当然,这方面的变革难度很大,因为一项制度,即使被认为十分合理,若可操作性不强,也难以实施。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就是以分数为考核的唯一指标是必须打破的。

再次,要加强沟通。教师、学生、家长之间要相互沟通,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减轻负担,而非加重学生负担。通过沟通,首先向学生传递了一个信号:老师和家长并没有对他失去信心,还是爱他的、关心他的。通过沟通可将学生的心结打开,避免更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出现。教师和家长的沟通需要加强,特别是在农村的一些家庭,由于父母的原因,对子女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沟通,以消除这种影响。在农村,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很少,但影响不容忽视。家长的榜样性就是一种沟通,家长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因此,必须做好榜样,这也是学生获取自信的源泉。

标签:;  ;  ;  

关注学困生,刻不容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